标题: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内容: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白话与原文对照版【原文】: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与大比丘僧三万二千人俱。 菩萨摩诃萨七万二千。 众所知识得陀罗尼。 成就辩才乐说无尽。 安住三昧而不动转善能了知无尽之慧。 得深法忍入深法门。 于诸无量阿僧祇劫。 所修善法皆悉成就。 摧伏众魔降诸怨敌。 摄取最尊严净佛土。 有大慈悲诸相严身。 于大精进得到彼岸。 善知一切言辞方便。 所行威仪具足清净。 悉以得住三解脱门。 以无碍智通达三世。 发决定心不舍一切。 忆念义趣堪忍智慧。 其诸菩萨德皆如是。 其名曰转不退法轮菩萨。 发心即转法轮菩萨。 无碍转法轮菩萨。 离垢净菩萨。 除诸盖菩萨。 示净威仪见皆爱喜菩萨。 妙相严净王意菩萨。 不诳一切众生菩萨。 无量功德海意菩萨。 诸根常定不乱菩萨。 实音声菩萨。 一切天赞菩萨。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 辩才庄严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 弥勒菩萨。 须弥顶王菩萨。 海德宝严净意菩萨。 大严净菩萨。 大相菩萨。 光相菩萨。 光德菩萨。 净意菩萨。 喜王菩萨。 坚势菩萨。 坚意菩萨。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七万二千人。 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释梵护世天王。 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 众所知识多种善根。 乐大法者皆来集会。 【译文】:以下经文,是我(阿难)亲耳聆听佛陀所述说,有一回,佛陀居住在王舍城外之灵鹫山(耆阇崛山)中,当时伴随佛陀的有三万二千大比丘僧,及七万二千大菩萨。 他们都是已俱备各方面的知识。 他们已得总持(陀罗尼),成就无碍辩才,乐于讲述无止尽的佛法。 他们都已安住于正定(三昧),不再动摇、流转。 他们都是善能了知无量无尽的大智慧者。 他们已得甚深(无有怖畏之)法忍。 他们已深入各种修行法门,于无量阿僧祗劫以来,所修行的善法,悉皆成就。 他们悉已催伏各界魔军、降伏诸多怨敌。 他们已获取最高、最尊的称号。 他们能以己身之庄严,清净诸佛国土。 他们具有大慈悲心。 他们能以各种威仪之相,庄严自己之身。 他们悉皆曾经发大精进心,悉皆已到达彼岸。 他们悉已了知一切诸法,同时能以种种方便,无碍言词为众说法。 他们所行诸事,悉皆清净,威仪具足。 他们已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获得安住。 他们以心、色、解、辩四无碍智,通达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他们已下定决心,发下大愿,绝不舍离一切众生。 他们经常忆念义理之趣,得堪忍(娑婆世界)之大智慧。 与会中的诸大菩萨,个个都同样的拥有这一切德行。 与会的大菩萨有:转不退法轮菩萨、发心即转法轮菩萨、无碍转法轮菩萨、离垢净菩萨、除诸盖菩萨、示净威仪见皆爱喜菩萨、妙相严净王意菩萨、不诳一切众生菩萨、无量功德海意菩萨、诸根常定不乱菩萨、实音声菩萨、一切天赞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辩才庄严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弥勒菩萨、须弥顶王菩萨、海德宝严净意菩萨、大严净菩萨、大相菩萨、光相菩萨、光德菩萨、净意菩萨、喜王菩萨、坚势菩萨、坚意菩萨。 与会的大菩萨,共有七万二千人,加上来自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释、梵护法天王,及天(神)、龙(神)、夜叉(恶神)、乾闼婆(香神)、阿修罗(战神)、迦楼罗(鸟神)、紧那罗(乐神)、摩睺罗伽(蛇神),以及众多人与非人等,他们都是已俱备一定的知识者,都是已多种善根者,都是乐于接受大法者。 他们悉皆前来,出席此聚会。 【原文】:尔时坚意菩萨。 在大会中作是念言。 我于今者。 当问如来以是所问。 欲守护佛种法种僧种。 令诸魔宫隐蔽不现。 摧伏自大增上慢者。 未种善根者今当令种。 已种善根者当令增长。 若有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令发心。 已发心者令不退转。 已不退者当令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计有所得住诸见者。 皆悉令发舍离之心。 乐小法者令不疑大法。 乐大法者令生欢喜。 【译文】:这时候,坚意菩萨在法会中,心中作是念想,现在我应当向如来提出问题,我之所以提出问题,是为了保护佛、法、僧三宝,令三宝种子永不断灭。 是为了令一切诸魔,隐蔽不现。 是为了催伏个人的自大与不断增强的我慢(增上慢)。 同时我也希望,未种善根者,于今能有机会种植善根;已种善根者,能令善根茁壮成长。 倘若有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心者,当于现在发心;已发心者,将不退转;以不退转之力,将迅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希望于修行中,能有所得;尚且停住于各种见地者,都能发心,将各种见地舍弃。 希望乐于小乘法者,不再怀疑大乘法。 希望乐于大乘法者,能于大乘法中,生起欢喜心。 【原文】:作是念已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白佛言。 世尊。 我今欲于如来法中少有所问。 唯愿听许。 佛告坚意。 随汝所问。 吾当解说令汝欢喜。 坚意菩萨白佛言。 世尊。 颇有三昧。 能令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常得不离值见诸佛。 能以光明普照十方。 得自在慧以破诸魔。 得自在智。 获自然智。 得无生智。 能不随他得。 不断辩才。 尽未来际得如意足受无量命。 乐声闻者示声闻乘。 乐辟支佛者示辟支佛乘。 乐大乘者为示大乘。 通达声闻法而不入声闻道。 通达辟支佛法而不入辟支佛道。 通达佛法而不毕竟灭尽。 示现声闻形色威仪。 而内不离佛菩提心。 示现辟支佛形色威仪。 而内不离佛大悲心。 以如幻三昧力。 示现如来形色威仪。 以善根力。 示现在于兜率天上。 现受后身入于胞胎。 初生出家坐佛道场。 以深慧力现转法轮。 以方便力现入涅槃。 以三昧力现分舍利。 以本愿力现法灭尽。 唯然世尊。 行何三昧。 能令菩萨示现如是诸功德事而不毕竟入于涅槃。 【译文】:坚意菩萨作了这个念想后,即从座位上起立,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于佛前合掌礼佛,然后对佛陀说,世尊! 我现在要在如来您的大法中,提出些许问题,请您允许我提问。 佛陀说,坚意! 随你所愿,想问什么就问吧。 我会为你解说,一定会令你满足、欢喜。 坚意菩萨问,世尊! 有没有一种三昧(正定),能令菩萨迅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且常得此三昧,永不舍离;有机会得见诸佛以佛身光明普照十方。 能获得自在慧,以自在慧破除诸魔军,证得自在智,进而获得自然智、无生智;这种种智,皆由自证,不随他得。 能令辩才无碍、不断。 能令于未来际,证得四如意足,享受无量寿命。 对于那些喜好声闻者,为他们开示声闻乘;对于那些喜好辟支佛者,为他们开示辟支佛乘;对于那些喜好大乘者,为他们开示大乘。 通达于声闻法,而不入于声闻乘;通达于辟支佛法,而不入于辟支佛乘;通达大乘佛法,而不视涅槃为毕竟灭尽。 示现声闻相,具有声闻之形色威仪,但内心却不远离佛之菩提心。 示现辟支佛相,具有辟支佛之形色威仪,但内心却不远离佛之大悲心。 以如幻境一般的三昧威力,示现如来的形色威仪。 以善根力,示现于兜率天上;接受后有之身,而入于胞胎;从出世到出家,从出家到坐佛道场;以甚深的慧力,示现转法轮;以大方便力,示现入涅槃;以三昧力,示现分舍利;以本愿力,示现诸法灭尽。 世尊! 要修行何种三昧,方能令菩萨示现一切诸功德事业,而不须要毕竟入于涅槃呢? 【原文】:佛告坚意菩萨言。 善哉善哉。 坚意。 能问如来如是之义。 当知汝能多所饶益安乐众生。 怜愍世间利安天人。 今世后世菩萨蒙益。 当知汝已深种善根。 供养亲近过去无量百千亿佛。 遍行诸道降魔怨敌。 于佛法中得自在智。 教化守护诸菩萨众。 已知一切诸佛法藏。 曾于恒河沙等佛所。 成就问答。 坚意。 如来于此众会之中。 不见天龙夜叉乾闼婆及诸声闻求辟支佛者能作是问。 唯有汝等大庄严者。 乃能启发如是之问。 汝今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说诸菩萨成就三昧。 得是功德复过于此。 坚意白佛言。 愿乐欲闻。 佛告坚意。 有三昧名首楞严若有菩萨得是三昧。 如汝所问。 皆能示现于般涅槃而不永灭。 示诸形色而不坏色相。 遍游一切诸佛国土。 而于国土无所分别。 悉能得值一切诸佛。 而不分别平等法性。 示现遍行一切诸行。 而能善知诸行清净。 于诸天人最尊最上。 而不自高憍慢放逸。 现行一切魔自在力。 而不依猗魔所行事。 遍行一切三界之中。 而于法相无所动转。 示现遍生诸趣道中。 而不分别有诸道相。 善能解说一切法句。 以诸言辞开示其义。 而知文字入平等相。 于诸言辞无所分别。 常在禅定而现化众生。 行于尽忍无生法忍。 而说诸法有生灭相。 独步无畏犹如师子。 【译文】: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善哉! 善哉! 坚意! 你能够向如来提出这义理深奥的问题,我已知道你能令众生安乐,对众生多所饶益。 已能怜悯世间。 已能利乐及安定诸天与人。 已能令今世及后世的菩萨,蒙受利益。 坚意! 你该知道,你曾经于过去世,供养及亲近百千亿乃至无量诸佛,因而种下深邃的善根。 因此,你能于今世周遍修行各种正道法门,催伏魔军、降服怨敌;于佛法中,已证得自在智;已能教化及守护众多菩萨。 你已悉知一切诸佛之法藏;这是因为你曾经于恒河沙数诸佛处,成就此问答能力。 坚意! 于此法会中,不见天、龙、夜叉、乾闼婆,或求声闻道、辟支佛道者,能提出这些问题。 唯有象你这样,已具足智慧与福德的大庄严者,方能有所启发,提出这些问题。 坚意! 你当仔细聆听,善加思考,我当为你述说这能令诸大菩萨成就的三昧,这三昧所能获得的功德,超越你所提问及你所想象。 坚意菩萨恭敬的回答,世尊! 我愿听闻,并乐于接受您的解答。 佛陀对坚意菩萨说,有一种三昧,名叫首楞严三昧;倘若菩萨证得此三昧,你所提出的问题,悉皆能够一一示现;即使得入般涅槃,也绝不永久断灭。 得此三昧者,能显现各种形色,然而各种色相,绝不坏损。 得此三昧者,能周遍游历于一切诸佛之国土,而于诸佛国土无所分别。 得此三昧者,能遇一切诸佛,于诸佛的平等法性,无所分别。 得此三昧者,能示现已周遍修行一切修行法门,并善于了知此一切修行法门,悉皆清净。 得此三昧者,于天、于人皆最尊贵、最高尚,但从不自高、骄傲、轻慢、放逸。 得此三昧者,能现行如魔一般的自在威力,但绝不倚仗于魔所行事。 得此三昧者,能遍行于一切三界之中,然而于法相却无所动摇、流转。 得此三昧者,能示现遍生于一切诸趣之中,具有诸趣之形相,然而却无高下的分别。 得此三昧者,善能解说一切法句;以各种言辞开示其中之义理;通晓于文字;以平等心相,于一切诸法之言辞、文字,无所高下之分别。 得此三昧者,常住于禅定中,然而却能示现教化众生,修行一切绝对的忍(确认)法,向他们解说,一切诸法皆有生灭之相;并令众生,获得无生法忍。 得此三昧者,即使独行亦无畏惧,犹如狮子王。 【原文】:尔时会中诸释梵护世天王。 一切大众皆作是念。 我等犹尚未曾闻是三昧名字。 何况得闻解说其义。 今来见佛快得善利。 皆共得闻说首楞严三昧名字。 若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 闻首楞严三昧义趣信解不疑。 当知是人必于佛道不复退转。 何况信已受持读诵。 为他人说如说修行。 时诸释梵护世天王。 皆作是念。 我等今当为佛如来敷师子座正法座大上人座大庄严座大转法轮座。 当令如来于我此座说首楞严三昧。 是中人人各各自谓。 唯我为佛敷师子座余人不能。 尔时释梵护世天王各为如来敷师子座。 庄挍清净端严高显。 无量宝衣以敷其上。 悉皆张施众妙宝盖。 又以众宝而为栏楯。 于座左右无量宝树枝叶间错行列相当。 垂诸幢幡张大宝张。 众宝交络悬诸宝铃。 众妙杂华以散其上。 诸天杂香烧以熏之。 金银众宝光明间错。 种种严净靡不具有。 须臾之间于如来前。 有八万四千亿那由他宝师子座。 悉于众会无所妨碍。 一一天子不见余座。 各作是念。 我独为佛敷师子座。 佛当于我所敷座上说首楞严三昧。 时诸释梵护世天王。 敷座已竟。 各白佛言。 唯愿如来坐我座上说首楞严三昧。 【译文】:这时,与会的帝释天、大梵天等护世天王及一切大众,心中皆作如是念想,我们从来都不曾听闻首楞严三昧的名字,更何况听闻解说其义理。 今日会晤如来,即将迅速获得如此胜善之大利益,共同听闻此首楞严三昧之名字;追求佛道的善男子与善女人,如能听闻首楞严三昧之意趣,能深信、理解,并对首楞严三昧的义理不起疑惑之心,当知此人于佛道上的修行,将不会退转;更何况那些自己已深信,能受持、诵读,又能为他人解说,同时自己又依法修行的人。 这时,与会的帝释天、大梵天等护世天王及一切大众,心中顿然生起如是念想,我等如今应当为如来世尊敷狮子座、正法座、大上人座、大庄严座、大转法轮座,应当让如来世尊于我们所敷的座上,讲解首楞严三昧。 这时,人人心中都这么认为,只有我有能力为如来世尊敷狮子座,其他人皆不能。 这时,帝释天、大梵天等护世天王及一切大众,各自为如来敷设师子座。 所敷设的狮子座,庄严、清净,端庄、高雅;有无量的宝衣铺设其上;座上悉皆张罗众多胜妙宝盖,复以各种宝物作为栏楯;于座之左右,有不可计算的宝树,枝叶交错,排列整齐;座上垂挂各种幢幡及大宝帐,宝铃与各种宝物,交错悬挂;各种美丽的鲜花,散于其上;以各种天香,熏香其座;金银及各种宝石的亮光,交错辉映;各种能令宝座庄严清净之物,应有尽有。 顷刻之间,于如来面前出现八万四千亿狮子宝座;然而这些众宝座却不妨碍法会。 每一位天人只见到自己所敷设的宝座,而见不到其它宝座。 每一位天人,心中都这么念想,是我独自位如来世尊敷设狮子宝座,如来世尊当坐于我所敷设的狮子座上,为大众开讲首楞严三昧经。 这时,帝释天、大梵天等护世天王及一切大众,为如来世尊所敷设的狮子座都已竣工座。 他们个别上前对佛陀说,世尊! 我恳切的邀请您,坐于我所敷设的狮子座上,为大众开讲首楞严三昧经。 【原文】:即时世尊现大神力。 遍坐八万四千亿那由他师子座上。 诸天各各见佛坐其所敷座上。 不见余座。 有一帝释语余释言。 汝观如来坐我座上。 如是释梵护世天王。 各相谓言。 汝观如来坐我座上。 有一释言。 如来今者但坐我座不在汝座。 尔时如来。 以诸释梵护世天王宿缘应度。 又欲少现首楞严三昧势力。 亦为成就大乘行故。 令诸众会皆见如来遍在八万四千亿那由他宝师子座。 一切大众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各从座起合掌礼佛。 咸作是言。 善哉世尊。 威神无量。 令诸天子各满所愿。 其诸天子所为如来施设座者。 见佛神力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俱白佛言。 世尊。 我等为欲供养如来。 灭除一切众生苦恼。 守护正法不断佛种。 是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愿令我等于未来世作佛如是威神之力。 如今如来所作变现。 尔时佛赞诸天子言。 善哉善哉。 如汝所说。 为欲利益一切众生。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 为第一供养如来。 时梵众中有一梵王。 名曰等行。 白佛言。 世尊何等如来为是真实。 我座上是。 余座上是。 佛告等行。 一切诸法皆空如幻。 从和合有无有作者。 皆从忆想分别而起。 无有主故随意而出。 是诸如来皆是真实。 云何为实。 是诸如来本自不生。 是故为实。 是诸如来今后亦无。 是故为实。 是诸如来非四大摄。 是故为实诸阴入界皆所不摄。 是故为实。 是诸如来如先中后等无差别。 是故为实。 梵王。 是诸如来等无差别。 所以者何。 是诸如来以色如故等。 以受想行识如故等。 以是故等。 是诸如来以过去世如故等。 以未来世如故等。 以现在世如故等。 以如幻法故等。 以如影法故等。 以无所有法故等。 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故等。 是故如来名为平等。 如一切法等。 是诸如来亦复如是。 如一切众生等。 是诸如来亦复如是。 如诸一切世间佛等是诸如来亦复如是。 如一切世间等。 是诸如来亦复如是。 是故诸佛名为平等。 梵王。 是诸如来不过一切诸法如故。 名为平等。 梵王当知。 如来悉知一切诸法如是平等。 是故如来。 于一切法名为平等。 【译文】:这时候,世尊显现大神通力,遍坐于八万四千亿狮子座上;诸天天人只见到佛陀坐于他自己所敷设的狮子座上,而不见其它狮子座。 有一帝释天天众对其同伴说:你看! 如来世尊就坐在我所敷设的狮子座上。 就这样,帝释天、大梵天等护世天王及一切大众,互相夸耀说,你看! 如来世尊就坐在我所敷设的狮子座上。 这时候,有一帝释天天生气的说,如来世尊就只坐在我所敷设的狮子座上,不坐在你的狮子座上。 这时,如来世尊因为这些帝释天、大梵天等护世天王及一切大众,与他都有一段宿世因缘,应当得度;又为了显现少许首楞严三昧的威力,让与会大众能成就大乘之行;因此,让与会大众,悉皆见到如来世尊遍坐于八万四千亿狮子宝座上。 一切大众见到此景象,皆大欢喜,获得从来所未曾有的满足与喜乐。 他们从自己的座位上起立、合掌,顶礼佛陀,并说道,善哉! 善哉! 世尊所显现的大神威力无与伦比,令我等诸天天人各满所愿。 于诸天天人当中,为佛陀敷设狮子座者,见到佛陀显现如此神力后,同时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他们同时对佛陀说,世尊! 我们真心诚意想要供养如来,灭除一切众生苦恼,守护于正法,令佛种不至于断灭。 因此悉皆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但愿我们于未来世,能有如佛陀一般的大威神力,就如如来您现在所显现的一般。 佛陀称赞诸天天子说,善哉! 善哉! 诚如你们所说,为了想要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供养如来的最好方法。 当时,于梵天众中,有一梵王,名叫等行,他上前对佛陀说,世尊! 到底哪一位如来是真的,是我狮子座上的,还是其余座上的呢? 佛陀对等行梵王说,梵王! 一切诸法皆是虚空,亦如梦幻,皆从从和合而有,并非人天刻意造作而有;一切诸法皆由忆想之分别而生起,无主、无属,随意而出。 因此,你所见到的所有如来,都是真实的。 为什么说这一切所有之如来,都是真实的呢?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本来就不曾有(生),因此是真实的。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今后也不会无(灭),因此是真实的。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非四大摄受所生,因此是真实的。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皆不能摄受,因此是真实的。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于前、中、后完全相等无有差别,因此是真实的。 梵王!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平等而无有差别。 为什么呢?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其色性真如,无有变异,因此平等;其受、想、行、识性真如,无有变异,因此平等。 以五蕴平等、无有差别;这一切所有之如来,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悉皆真如,无有变异,因此平等。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为真如所幻化之法,因此平等。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为真如影像之法,因此平等。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为无所有法,因此平等。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为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因此平等。 因此,如来又名为平等。 同样的,一切法平等,就是如来;一切众生平等,就是如来;一切世间所有诸佛平等,就是如来;一切世间平等,就是如来。 因此,诸佛又名为平等。 梵王! 这一切所有之如来,并没有超越诸法之真如,因此名为平等。 梵王! 如来了知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因此,如来于一切诸法,名为平等。 【原文】:等行梵王白佛言。 未曾有也。 世尊。 如来得是诸法等已。 以妙色身示现众生。 佛言。 梵王。 是皆首楞严三昧。 本行势力之所致也。 以是事故。 如来得此诸法等已。 以妙色身示现众生。 说是法时。 等行梵王及万梵天。 于诸法中得柔顺忍。 尔时如来还摄神力。 诸佛及座皆不复现。 一切众会唯见一佛。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 首楞严三昧。 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之所能得。 唯有住在十地菩萨。 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 何等是首楞严三昧。 【译文】:等行梵王称赞佛陀说,真是稀有! 也从未曾有! 世尊! 如来于得此平等诸法后,以微妙之色身,示现于众生面前。 佛陀说,梵王! 这一切都是首楞严三昧本行之威力所致;以此威力所行之事,如来于得此平等诸法后,以微妙之色身,示现于众生面前。 佛陀说此法时,等行梵王及数万梵天,于诸法之中,证得柔顺忍。 这时候,佛陀收回神力,诸佛与诸狮子座,霎时不见,与会大众,只见一佛于一狮子座上。 这时,佛陀对坚意菩萨说,首楞严三昧,并非初地至九地菩萨所能证得,唯有安住于十地及以上的菩萨,方能证得这首楞严三昧。 什么是首楞严三昧? 【原文】:谓修治心犹如虚空(一)。 观察现在众生诸心(二)。 分别众生诸根利钝(三)。 决定了知众生因果(四)。 于诸业中知无业报(五)。 入种种乐欲入已不忘(六)。 现知无量种种诸性(七)。 常能游戏华音三昧。 能示众生金刚心三昧。 一切禅定自在随意(八)。 普观一切所至诸道(九)。 于宿命智得无所碍(十)。 天眼无障(十一)。 得漏尽智非时不证(十二)。 于色无色得等入智(十三)。 于一切色示现游戏(十四)。 知诸音声犹如响相(十五)。 顺入念慧(十六)。 能以善言悦可众生(十七)。 随应说法(十八)。 知时非时(十九)。 能转诸根(二十)。 说法不虚(二十一)。 顺入真际(二十二)。 善能摄伏众生之类(二十三)。 悉能具足诸波罗蜜(二十四)。 威仪进止未曾有异(二十五)。 破诸忆想虚妄分别(二十六)。 不坏法性尽其边际(二十七)。 一时现身住一切佛所(二十八)。 能持一切佛所说法(二十九)。 普于一切诸世间中自在变身犹如影现(三十)。 善说诸乘度脱众生常能护持三宝不绝(三十一)。 发大庄严尽未来际而心未曾有疲惓想(三十二)。 普于一切诸所生处常能现身随时不绝(三十三)。 于诸生处示有所作(三十四)。 善能成就一切众生(三十五)。 善能识知一切众生(三十六)。 一切二乘不能测量(三十七)。 善能具知诸音声分(三十八)。 能使一切诸法炽盛(三十九)。 能使一劫作阿僧祇劫(四十)。 阿僧祇劫使作一劫(四十一)。 能使一国入阿僧祇国(四十二)。 阿僧祇国使入一国(四十三)。 无量佛国入一毛孔(四十四)。 一切众生示入。 一身(四十五)。 了诸佛土同如虚空(四十六)。 身能遍至无余佛土(四十七)。 使一切身入于法性皆使无身(四十八)。 一切法性通达无相(四十九)。 善能了知一切方便(五十)。 一音所说悉能通达一切法性(五十一)。 演说一句能至无量阿僧祇劫(五十二)。 善观一切法门差别(五十三)。 知善同异略广说法(五十四)。 善知出过一切魔道(五十五)。 放大方便智慧光明(五十六)。 身口意业智慧为首(五十七)。 无行神通常现在前(五十八)。 以四无碍智能令一切众生欢喜(五十九)。 现神通力通一切法性(六十)。 能以摄法普摄众生(六十一)。 解诸世间众生语言(六十二)。 于如幻法无有所疑(六十三)。 一切生处遍能自在(六十四)。 所须之物随意无乏(六十五)。 自在示现一切众生(六十六)。 于善恶者皆同福田(六十七)。 得入一切菩萨密法(六十八)。 常放光照无余世界(六十九)。 其智深远无能测者(七十)。 其心犹如地水火风(七十一)。 善于诸法章句言辞而转法轮(七十二)。 于如来地无所障碍(七十三)。 自然而得无生法忍(七十四)。 得如实心诸烦恼垢所不能污(七十五)。 使一切水入一毛孔不娆水性(七十六)。 修集无量福德善根(七十七)。 善知一切方便回向(七十八)。 善能变化遍行一切诸菩萨行(七十九)。 佛一切法心得安隐(八十)。 已得舍离宿业本身(八十一)。 能入诸佛秘密法藏(八十二)。 示现自恣游戏诸欲(八十三)。 闻无量法具足能持(八十四)。 求一切法心无厌足(八十五)。 顺诸世法而不染污(八十六)。 于无量劫为人说法皆令谓如从旦至食(八十七)。 示现种种癃残跛蹇聋盲喑哑以化众生(八十八)。 百千密迹金刚力士常随护侍(八十九)。 自然能观知诸佛道(九十)。 能于一念示受无量无数劫寿(九十一)。 现行一切二乘仪法而内不舍诸菩萨行(九十二)。 其心善寂空无有相(九十三)。 于众伎乐现自娱乐而内不舍念佛三昧(九十四)。 若见若闻及触共住皆能成就无量众生(九十五)。 能于念念示成佛道随本所化令得解脱(九十六)。 示现入胎初生(九十七)。 出家成就佛道(九十八)。 转于法轮(九十九)。 入大灭度而不永灭(一百)。 【译文】:(一)修心、治心,犹如虚空。 (二)善能观察现在众生之诸心与心所。 (三)善能分别众生诸根之利与钝性。 (四)善能决定了知众生之一切因果。 (五)于已所造诸业之中,了知并无业报。 (六)入于种种乐欲,入已不忘(自性)。 (七)善能现知种种无量诸性。 (八)常游戏于鲜花盛开、音乐美妙的环境,而得入于华音三昧。 能示一切众生金刚心三昧。 一切禅定,自在、随意。 (九)善能普观一切所至诸道。 (十)于宿命智,得无所碍。 (十一)于天眼智,无有障碍。 (十二)已得漏尽智,因时间未到,尚未证入。 (十三)于色、无色界,得等入智。 (十四)示现游戏于一切色界。 (十五)识知一切音声之诸响相。 (十六)随顺于能入正念之慧。 (十七)能以善意的语言,取悦、讨好一切众生。 (十八)能随相应的机缘而说法。 (十九)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 (二十)能互转诸根,六根互用。 (二十一)所说之法,绝不虚假。 (二十二)随顺自然,入于真如之际。 (二十三)善能摄伏各种品类之众生。 (二十四)善能具足一切诸波罗蜜。 (二十五)言行举止,悉具威仪,不曾有异。 (二十六)善能摧破一切忆想、分别一切虚妄。 (二十七)善能尽于一切不坏法性之边际。 (二十八)善能随时现身,安住于一切佛所。 (二十九)善能摄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 (三十)于一切诸世间中,普能自在变身,犹如显现自己的身影。 (三十一)善能讲说一切诸乘,度脱众生;常能护持三宝,不令断绝。 (三十二)尽未来之际,发大庄严心,而其心未曾有疲倦之想。 (三十三)普遍于一切众生所生之处,常能现身,随时不绝。 (三十四)于一切众生所生之处,示现有所作为。 (三十五)善能成就一切众生。 (三十六)善能识知一切众生。 (三十七)一切二乘行者不能测量。 (三十八)善能具知一切音声之分别。 (三十九)能使一切诸法炽盛。 (四十)能使一劫变作一阿僧祇劫。 (四十一)能使一阿僧祇劫变作一劫。 (四十二)能使一国纳入一阿僧祇国。 (四十三)能使一阿僧祇国纳入一国。 (四十四)能使无量佛国入于一毛孔。 (四十五)能使一切众生身入于一身。 (四十六)了知一切佛土,等同虚空。 (四十七)此身能遍至一切佛土,无有遗余。 (四十八)善能了知,一切方便之法。 (四十九)使一切身,入于法性,皆使无身。 (五十)了知一切法性,通达无相。 (五十一)以一音演说,听着悉能通达一切法性。 (五十二)所演说的每一句话,悉能延伸至无量阿僧祇劫。 (五十三)善能观察一切法门之差别。 (五十四)善能了知一切善法之异同,以简略或详尽的方式说法。 (五十五)善知识超越一切魔道。 (五十六)放大方便,智慧光明。 (五十七)于身、口、意业,皆以智慧为首。 (五十八)无须现行神通,悉能常现在前。 (五十九)以心、色、解辩四无碍智,令一切众生欢喜。 (六十)示现神通力,通达一切法性。 (六十一)善能以摄法普摄一切众生。 (六十二)善能理解一切世间一切众生之语言。 (六十三)于如幻之法无有所疑。 (六十四)于周遍一切生处,悉能自在。 (六十五)所须之物随意而得从不匮乏。 (六十六)善能自在示现一切众生相。 (六十七)于善恶者,皆同福田。 (六十八)得入一切菩萨密法。 (六十九)常放光明,照亮一切世界而无遗余。 (七十)智慧深邃致远,他人无法揣测。 (七十一)其心犹如,地水火风。 (七十二)善于言词及诸法章句而大转法轮。 (七十三)于如来地,无所障碍。 (七十四)自然而得,无生法忍。 (七十五)已得如实(金刚)心,一切烦恼垢所不能污。 (七十六)能使一切水入一毛孔而不影响水性。 (七十七)修集一切无量福德善根。 (七十八)善知一切方便回向。 (七十九)善能变化,遍行一切菩萨诸行。 (八十)于佛之一切法,心得安隐。 (八十一)已得舍离,本身之宿业。 (八十二)能入诸佛之秘密法藏。 (八十三)示现自恣,游戏诸欲。 (八十四)听闻无量正法,悉能具足受持。 (八十五)求一切法,心无厌足。 (八十六)随顺于一切世间诸法,而不染污。 (八十七)于无量劫为人说法,皆令听法者获得法食。 (八十八)示现麻风、残废,聋、盲、喑、哑等一切形相,以教化众生。 (八十九)有百千密迹金刚力士常随护侍。 (九十)自然能观,知诸佛道。 (九十一)能于一念,示受无量无数劫寿。 (九十二)现行一切二乘仪法,而内不舍诸菩萨行。 (九十三)其心善寂,空无有相。 (九十四)于众伎乐现自娱乐,而内不舍念佛三昧。 (九十五)于见、闻、触及共住,皆能成就无量众生。 (九十六)能于念念之间示现成佛之道,随本身之所教化,令众生悉得解脱。 (九十七)示现入胎初生之相。 (九十八)示现出家成就佛道之相。 (九十九)能转于法轮。 (一百)入大灭度而不永灭。 【原文】:坚意。 首楞严三昧如是无量悉能示佛一切神力。 无量众生皆得饶益。 坚意。 首楞严三昧。 不以一事一缘一义可知。 一切禅定解脱三昧。 神通如意无碍智慧。 皆摄在首楞严中。 譬如陂泉江河诸流皆入大海。 如是菩萨所有禅定。 皆在首楞严三昧。 譬如转轮圣王有大勇将诸四种兵皆悉随从。 坚意。 如是所有三昧门禅定门辩才门解脱门陀罗尼门神通门明解脱门。 是诸法门悉皆摄在首楞严三昧。 随有菩萨行首楞严三昧。 一切三昧皆悉随从。 坚意。 譬如转轮圣王行时七宝皆从。 如是坚意。 首楞严三昧。 一切助菩提法皆悉随从。 是故此三昧名为首楞严。 【译文】:坚意! 首楞严三昧,有如是能显示一切诸佛无量神力的功能无量众生因此皆得饶益。 坚意! 首楞严三昧,不能单独以一事、一缘、一义可知。 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神通如意及无碍智慧,都统摄在首楞严三昧中。 譬如溪流、泉水、江河等,悉皆流入大海。 菩萨所证得的一切禅定,都在首楞严三昧中。 譬如转轮圣王,有大勇将,步、车、象、马四种兵,皆悉随从于他。 坚意! 所有的修行法门,如:三昧门、禅定门、辩才门、解脱门、陀罗尼门、神通门、明解脱门,悉皆统摄在首楞严三昧中。 若有菩萨修行首楞严三昧,一切三昧皆悉随从。 坚意! 譬如转轮圣王出行之时,七宝悉皆随从。 同样的,坚意! 修行首楞严三昧,一切助菩提法皆悉随从;因此,这一三昧,名为首楞严三昧。 【原文】:佛告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不行求财而以布施。 大千世界及诸大海天宫人间。 所有宝物饮食衣服象马车乘。 如是等物自在施与。 此皆是本功德所致。 况以神力随意所作。 是名菩萨住首楞严三昧檀波罗蜜本事果报。 【译文】: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他不须要作任何求财之行,却能够自由自在的布施予整个大千世界之诸大海、天宫、人间所有物品,如:饮食、衣服、象马车乘等等。 这些就是修行首楞严三昧本事之功德果报所致;更何况是以神通力,随意变化造作。 坚意! 这就名为:菩萨住首楞严三昧,檀(施)波罗蜜,本事果报。 【原文】:佛告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不复受戒于戒不动。 为欲化导诸众生故。 现受持戒行诸威仪。 示有所犯灭除过罪。 而内清净常无阙失。 为欲教化诸众生故。 生于欲界作转轮王。 诸婇女众恭敬围绕。 现有妻子五欲自恣。 而内常在禅定净戒。 善能了见三有过患。 坚意。 是名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尸波罗蜜本事果报。 【译文】: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他不须要再受戒,因为他已不会再触犯任何戒条。 但是,他为了教化、引导一切众生,示现受戒、持戒,现行各种戒威仪;指示于戒有所触犯,即行灭除罪过;实际上,菩萨内心非常清净,根本就不会有过失。 菩萨为了教化一切众生,现生于欲界作转轮圣王,有无数的婇女恭敬围绕在他身旁;现有妻子,纵情享受五欲之乐;实际上,菩萨内心常在禅定,持守净戒,善能了见欲界、色界、无色界三有之过患。 坚意! 这就名为,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尸(戒)波罗蜜,本事果报。 【原文】:佛告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修行忍辱。 毕竟尽故。 众生不生而修于忍。 诸法不起而修于忍。 心无形色而修于忍。 不得彼我而修于忍。 不念生死而修于忍。 以涅槃性而修于忍。 不坏法性而修于忍。 菩萨如是修行忍辱。 而无所修亦无不修。 为化众生生于欲界。 现有嗔恨而内清净。 现行远离而无远近。 为净众生坏世威仪。 而未曾坏诸法之性。 现有所忍而无有法。 常定不坏可以忍者。 菩萨成就如是忍辱。 为断众生多嗔恶心。 而常称叹忍辱之福。 亦复不得嗔恚忍辱。 坚意。 是名菩萨住首楞严三昧羼提波罗蜜本事果报。 【译文】: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已于忍辱之修行毕竟圆满。 已修忍辱,不复生为众生;已修忍辱,一切诸法不再生起;已修忍辱,于心已无形色;已修忍辱,不再有彼我之分;已修忍辱,不再系念于生死;已修忍辱,证得涅槃性;已修忍辱,逮得不坏法性。 就这样,菩萨于忍辱之修行,已无所修,亦无不修。 但是,菩萨为了教化众生,现生于欲界,现有嗔恨心;实际上,菩萨内心非常清净。 菩萨现行远离,实际上,并无远离、亲近之分。 菩萨为了净化众生,现行败坏世间威仪,实际上,并未败坏诸法本性。 菩萨现有所忍,实际上无有一法常定不坏,可称之为忍。 菩萨已成就如是忍辱;但是,菩萨为断除众生诸多嗔恚、邪恶之心,经常称许、赞叹忍辱之福;示现自己尚未曾获得嗔恚忍辱。 坚意! 这就名为:菩萨住首楞严三昧,羼提(忍辱)波罗蜜,本事果报。 【原文】:佛告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发大精进得诸善法。 而不发动身口意业。 为懈怠者现行精进。 欲令众生随效我学。 而于诸法无发无受。 所以者何。 菩萨悉知一切诸法。 常住法性不来不去。 如是远离身口意行。 而能示现发行精进。 亦不见法有成就者。 现于世间发行精进。 而于内外无所作为。 常能往来无量佛国。 而于身相平等不动。 示现发行一切善法。 而于诸法不得善恶。 现行求法有所咨受。 而于佛道不随他教。 现行亲近和上诸师。 而为一切诸天人尊。 现勤请问。 而内自得无障碍辩。 现行恭敬。 而为一切天人戴仰。 现入胞胎。 而于诸法无所染污。 现有出生。 而于诸法不见生灭。 现为小儿。 而身诸根悉皆具足。 现行伎艺医方咒术文章算数工巧事能。 而内先来皆悉通达。 现有病苦。 而已永离诸烦恼患。 示现衰老。 而于先来诸根不坏。 示现有死。 而未曾有生灭退失。 坚意。 是名菩萨住首楞严三昧精进波罗蜜本事果报。 【译文】: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表示菩萨已发大精进心,已得一切善法,从此不在造作身、口、意业。 菩萨为了教化懈怠者,现行精进,希望众生以他为榜样,随他学习一切诸法,进而于诸法无造作,亦不授受。 为什么呢? 菩萨已悉知一切诸法之常住法性不去不来,因此远离身、口、意诸行。 菩萨示现发心修行精进,于法无所成就;实际上,菩萨于世间示现发心修行精进时,其心于内、于外,悉皆无所作为,恒常往来于无量佛国;其身相,亦平等不动。 菩萨现行发心修行一切善法,然而于一切善法,实无善恶可得。 菩萨现行为欲追求正法而有所咨询、受教,然而菩萨于佛道上,并不须要追随他人所教。 菩萨现行亲近诸和尚(亲教师)或导师;实际上,菩萨已是人、天至尊。 菩萨现行精勤请问;实际上,其内心已自得无碍辩才。 菩萨现行恭敬诸方长者;实际上,菩萨已为一切诸天天人所爱戴、敬仰。 菩萨现行入于胞胎;实际上,菩萨已于诸法,无所染污。 菩萨现行出生;实际上,菩萨已于诸法,不见生灭。 菩萨现为小儿;实际上,菩萨身上诸根悉皆具足。 菩萨现行伎艺(歌舞表演)、医术、方术、咒术、文章、数算等工巧行业;实际上,从古以来,菩萨内心已通晓这一切。 菩萨示现病苦;实际上,菩萨久已远离诸烦恼病患。 菩萨示现衰老;实际上,菩萨久远以来,其根不再变坏。 菩萨示现有死;实际上,菩萨未曾有生灭、退失。 坚意! 这就名为:菩萨住首楞严三昧,精进波罗蜜,本事果报。 【原文】:佛告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虽知诸法常是定相。 而示众生诸禅差别。 现身住禅化乱心者。 而于诸法不见有乱。 一切诸法如法性相。 以调伏心于禅不动。 现诸威仪来去坐卧。 而常寂然在于禅定。 示同众人有所言说。 而常不舍诸禅定相。 慈愍众生入于城邑聚落郡国。 而常在定。 为欲饶益诸众生故现有所食。 而常在定。 其身坚牢犹若金刚。 内实不虚不可破坏。 其内无有生藏熟藏大小便利臭秽不净。 现有所食而无所入。 但为慈愍饶益众生。 于一切处无有过患。 现行一切凡夫所行。 而实无行已过诸行。 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现在空闲聚落无异。 现在居家出家无异。 现为白衣而不放逸。 现为沙门而不自高。 于诸外道出家法中。 为化众生而无所出家。 不为一切邪见所染。 亦不于中谓得清净。 现行一切外道仪法。 而不随顺其所行道。 坚意。 譬如导师将诸人众过险道已还度余人。 如是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随诸众生所发道意。 若声闻道。 若辟支佛道。 若发佛道。 随宜示导令得度已。 即复来还度余众生。 是故大士名为导师。 譬如牢船从于此岸。 度无量人令至彼岸。 至彼岸已还度余人。 如是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见诸众生。 堕生死水四流所漂。 为欲度脱令得出故。 随其所种善根成就。 若见可以缘觉度者。 即为现身示涅槃道。 若见可以声闻度者。 为说寂灭共入涅槃。 首楞严三昧力故。 还复现生度脱余人。 是故大士名为船师。 坚意。 譬如幻师于多众前自现身死膀胀烂臭。 若火所烧鸟兽所食。 于众人前如是现身。 得财物已而便还起以其善能学幻术故。 菩萨如是住首楞严三昧。 为化众生示现老死。 而实无有生老病死。 坚意。 是名首楞严三昧禅波罗蜜本事果报。 【译文】: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该菩萨必定已诸法,常在定相。 菩萨为了示导众生各种禅那的差别,现行身在禅那,驯化紊乱之心;实际上,菩萨已于诸法不见紊乱;一切诸法悉皆真如法性之相,心已调伏,住于禅那而不动摇。 菩萨之诸威仪,如:去来行住坐卧等,悉皆寂静,常在禅那。 菩萨为了示导众生,而有所言说;实际上,菩萨并没有舍离诸禅那相,其心调伏,常在禅那。 菩萨为了慈悲怜悯一切众生,现行入于城邑、聚落、郡国;实际上,菩萨并没有舍离诸禅那相,,其心调伏,常在禅那。 菩萨为了饶益一切众生,现行有所饮食;实际上,菩萨并没有舍离诸禅那相,其心调伏,常在禅那。 菩萨之身坚固、牢靠有如金刚,内实不虚,不可破坏,其体内已无五脏六腑及臭秽不净之大、小二便。 菩萨示现有所食相,实际上,并无任何食物入于其内。 菩萨为了慈悲、怜悯、饶益一切众生,现行一切方便,但于一切处无有过患。 菩萨现行一切凡夫所行,实际上,并无所行;因为,菩萨已超越一切诸行。 坚意! 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现在空闲(阿兰若)处,却与现在聚落处无异。 现在居家,却与现在在家无异。 现为白衣而不放逸;现为沙门而不自高。 菩萨为了化导众生,现行诸外道法或出家法;实际上,并非外道,不为一切邪见所染;亦无出家,亦不于其中宣称自己已得清净。 菩萨现行一切外道法仪;实际上,并不随顺外道所行。 坚意! 菩萨犹如导师,指导、点化人们之危险与过失后,继续度化他人。 同样的,坚意! 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能随顺众生所发之向道心,如:声闻道、辟支佛道、佛道,随宜开示指导,令他们都能得度;当他们都得度后,继续度化其余众生。 因此,称菩萨为:大士,或称为:导师。 譬如一艘坚固、牢靠的大船,从此岸运载无数人到于彼岸,然后又回头继续运载其余人众到彼岸。 同样的,坚意! 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见诸众生,堕于生死苦海,为见、欲、有、无明四流所漂;为度脱此等众生,随顺于其所种之善根成就,若见可以缘觉度脱者,即现身开示涅槃之道,令其度脱;若见可以声闻度脱者,即现身讲述寂灭之法,与其共入涅槃。 菩萨以首楞严三昧之力,不断现身度脱众人;因此,此大士又称为:船师。 坚意! 譬如幻术师,能于众人面前自现身死、尸体膨胀、腐烂、发臭,为火所烧,为鸟死啖;幻术师以精湛的技术,为众人表演,获得财物后便离去。 同样的,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为度化众生,示现有生、老、病、死;实际上,菩萨已无生、老、病、死。 坚意! 这就名为:菩萨住首楞严三昧,禅波罗蜜,本事果报。 【原文】:佛告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修行智慧诸根猛利。 未曾见有众生之性。 为欲化故说有众生。 不见寿者命者。 说有寿者命者。 不得业性及业报性。 而示众生有业业报。 不得生死诸烦恼性。 而说当知见生死烦恼。 不见涅槃而说至涅槃。 不见诸法有差别相。 而说诸法有善不善。 已能度至无碍智岸。 现生欲界而不著欲界。 现行色界禅而不著色界。 现入无色定而生于色界。 现行色界禅而生于欲界。 现于欲界而不行欲界行。 悉知诸禅及知禅分。 自在皆能入禅出禅。 为化众生随意所生。 一切生处悉能受身。 常能成就深妙智慧。 除断一切众生诸行。 为化众生现有所行。 而于诸法实无所行。 皆已出过一切诸行。 久已灭除我我所心。 而示现受诸所须物。 菩萨成就如是智慧。 有所施作皆随智慧。 而未曾为业果所污。 为化众生示现喑哑。 而内实有微妙梵音。 通达语言经书彼岸。 不先思量当说何法。 随所至众所说皆妙。 悉能令喜心得坚固。 随其所应而为说法。 而是菩萨智慧不减。 坚意。 譬如男女若大若小。 随所持器行诣水所。 若泉若池渠河大海。 随器大小各满而归。 而此诸水无所减少。 如是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随所至众若刹利众婆罗门众。 若居士众释众梵众。 至是诸众不加心力。 能以善言皆令喜悦。 随宜所应而为演法。 然其智辩无所减少。 坚意。 是名菩萨住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本事果报。 【译文】: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该菩萨必定已修行一切智慧,诸根悉皆已得猛利。 菩萨已无众生之性,为了度化众生,而现有众生之性。 菩萨已无寿命之相,为了度化众生,而现有寿命之相。 菩萨已不再有业性及业报性,为了度化众生,而现有业性、业报性。 菩萨已不再有生死及诸烦恼,为了度化众生,而现有生死及诸烦恼。 菩萨已不见涅槃,为了度化众生,而现说能至涅槃。 菩萨已不见诸法有差别相,为了度化众生,而现说诸法有善、不善、无记。 菩萨已度至无碍智之彼岸,为了度化众生,而现生于欲界;实际上,并不执着于欲界。 菩萨现行色界禅,而不执着于色界。 菩萨现入无色界定,而生于色界。 菩萨现行色界禅,而生于欲界。 菩萨于欲界,而不行欲界诸行。 菩萨悉已觉知一切诸禅及诸禅支,能自由自在的入禅、出禅。 菩萨为了度化众生,随其意愿,生于一切生处,于所生处所受之身,常能成就深妙智慧。 菩萨已断除一切众生诸行;为了度化众生,现有一切诸行;实际上,于诸法并无所行。 菩萨已超越一切诸行,久远以来已灭除我及我所之心;为了度化众生,而现受一切诸所需之物。 菩萨已成就如此大智慧,所作所为,皆随智慧,不曾被业果所污染;为了度化众生,而示现喑哑之相;实际上,其内心充满微妙梵音。 菩萨通达一切语言、经论及到彼岸之法,他不须要考虑应当先说何法,随所至众生之意愿而说,所说皆妙。 菩萨能令一切众生喜心坚固,随众生根器所应,而为他们说法;菩萨之智慧,并不因此而退减。 坚意! 譬如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携带盛水器皿,来到水源之处;如:山泉、池塘、河流、大海;随他们所携带的器皿,满载而归;然而此诸水源,并不因为他们的提汲而有所减少。 同样的,坚意! 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随所前来之众生,如: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帝释天众、梵天众等,不须要多费心力,就能以善言令他们悉皆喜悦,随顺他们之所相应,而演说适宜之法。 菩萨并不因此于智辩能力上有所减少。 坚意! 这就名为:菩萨住首楞严三昧,般若(智慧)波罗蜜,本事果报。 【原文】:佛告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众生见者皆得度脱。 有闻名字有见威仪。 有闻说法有见默然。 而皆得度。 坚意。 譬如大药树王名为喜见。 有人见者病皆得愈。 如是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众生见者。 贪恚痴病皆得除愈。 如大药王名曰灭除。 若斗战时用以涂鼓。 诸被箭射刀矛所伤。 得闻鼓声箭出毒除。 如是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有闻名者。 贪恚痴箭自然拔出。 诸邪见毒皆悉除灭。 一切烦恼不复动发。 坚意。 譬如药树名为具足。 有人用根病得除愈。 茎节心皮枝叶花果皆能除愈。 若生若干若段段截。 悉能除愈众生诸病。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亦复如是。 于诸众生无时不益。 常能灭除一切众患。 谓以说法兼行四摄诸波罗蜜。 令得度脱。 若人供养若不供养有益无益。 而是菩萨皆以法利令得安隐。 乃至身死有食肉者。 若诸畜生二足四足及诸鸟兽人与非人。 是诸众生皆以菩萨戒愿力故。 死得生天。 常无病痛衰恼诸患。 坚意。 住首楞严三昧菩萨。 犹如药树。 【译文】: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众生得见,皆能度脱。 即使听闻其名号,见其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听闻其说法,或见其默然无语,都一样能得度脱。 坚意! 有一种称为喜见的大药树王,有人得见,一切疾病悉皆痊愈。 同样的,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众生得见,一切贪欲、嗔恚、愚痴治病,悉得除灭。 坚意! 有一种称为灭除的药树,于战斗时,以其液汁涂抹于战鼓上,当被有毒之箭戟刀枪所伤,听闻鼓声,箭出毒除。 同样的,坚意! 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听闻其名号,贪欲、嗔恚、愚痴三种毒箭,自然拔除,一切邪见之毒,悉皆除灭,一切烦恼毒,不再发作。 坚意! 有一种称为具足的药树,人们使用其根,一切疾病悉皆得除;人们使用其茎、节、心、皮、枝、叶、花、果,一切疾病悉皆得除;人们使用其生品、干品,截成一段段,一切疾病悉皆得除。 同样的,坚意! 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无时无刻利益一切众生,除灭一切众生之病患;为一切众生说法,现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摄法,现行六波罗蜜,令一切众生,悉皆得度。 众生无论供养或不供养,利益或不利益,该菩萨皆以法利,令得安稳,直到身坏命终之时。 肉食众生,如:二足、四足、鸟、兽、人、非人等,皆以菩萨持戒之愿力,死后得以往生天界,无诸病痛、衰老、烦恼等诸过患。 坚意! 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犹如药树,能除诸病。 【原文】:佛告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六波罗蜜世世自知不从他学。 举足下足入息出息。 念念常有六波罗蜜。 何以故。 坚意。 如是菩萨。 身皆是法行皆是法。 坚意。 譬如有王若诸大臣。 百千种香捣以为末。 若有人来索中一种。 不欲余香共相熏杂。 坚意。 如是百千众香末中。 可得一种不杂余不。 不也世尊。 坚意。 是菩萨以一切波罗蜜熏身心故。 于念念中常生六波罗蜜。 坚意。 菩萨云何于念念中生六波罗蜜。 坚意。 是菩萨一切悉舍心无贪著。 是檀波罗蜜。 心善寂灭毕竟无恶。 是尸波罗蜜。 知心尽相于诸尘中而无所伤。 是羼提波罗蜜。 勤观择心知心离相。 是毗梨耶波罗蜜。 毕竟善寂调伏其心。 是禅波罗蜜。 观心知心通达心相。 是般若波罗蜜。 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如是法门念念皆有六波罗蜜。 【译文】: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于六波罗蜜,世世自知,不从他学;于举足、下足,入息、出息之间,于念念中常有六波罗蜜。 为什么呢? 坚意! 该菩萨,身皆是法,行皆是法。 坚意! 譬如国王,命令大臣以百千种香料,研为粉末混在一起。 如果有人前来索取其中一种香料,不想要其余香料;坚意! 我问你,这百千种香料,研为粉末混在一起时,能只取一种,不夹杂其余香料吗? 不能。 世尊! 坚意! 该菩萨以一切波罗蜜熏陶身心,于念念中常有六波罗蜜。 坚意! 菩萨为什么于念念中常有六波罗蜜呢? 坚意! 该菩萨于一切悉皆舍离,心无贪着,这就是:檀(施)波罗蜜。 该菩萨之心,已善、已寂灭、已毕竟无恶,这就是:尸(戒)波罗蜜。 该菩萨已知一切心尽之相,于诸尘中无有所伤,这就是:羼提(忍辱)波罗蜜。 该菩萨精勤观察,简择于心,已知心之一切离相,这就是:毗梨耶(精进)波罗蜜。 该菩萨已毕竟于善寂静,已调伏于心,这就是:禅(定)波罗蜜。 该菩萨已观心,已知心,已通达心相,这就是:般若(慧)波罗蜜。 坚意! 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这法门时,于念念中常有六波罗蜜。 【原文】:尔时坚意菩萨白佛言。 未曾有也。 世尊。 菩萨成就首楞严三昧。 其所施行不可思议。 世尊。 若诸菩萨欲行佛行。 当学是首楞严三昧。 何以故。 世尊。 是菩萨现行一切诸凡夫行。 而于其心无贪恚痴。 于时众中有大梵王名曰成慈。 白佛言。 世尊。 若菩萨欲行一切诸凡夫行。 当学首楞严三昧。 何以故。 是菩萨现行一切诸凡夫行。 而心无有贪恚痴行。 佛言。 善哉善哉。 成慈。 如汝所说。 若菩萨欲行一切诸凡夫行。 当学首楞严三昧。 不念一切诸所学故。 【译文】:这时,坚意菩萨对佛陀说:真稀有! 我从来未曾听过。 世尊! 菩萨成就首楞严三昧,其所施行,真是不可思议。 世尊! 诸位菩萨若想修学佛之所行,应当学习首楞严三昧。 为什么呢? 世尊! 该菩萨,现行一切诸凡夫之行,其实于其心中并无贪欲、嗔恚、愚痴。 同时,与会大众中,有一名叫成慈的大梵王,上前对佛陀说,世尊! 倘若菩萨想要现行一切凡夫之诸行,应当学习首楞严三昧。 为什么呢? 菩萨现行一切凡夫诸行,其实于其心中并无贪欲、嗔恚、愚痴之行。 佛陀说,善哉! 善哉! 成慈! 如你所说,倘若菩萨想要现行一切凡夫之诸行,应当学习首楞严三昧,不应再系念于其余一切所学。 【原文】:坚意菩萨白佛言。 世尊。 菩萨欲学首楞严三昧。 当云何学。 佛告坚意。 譬如学射先射大准。 射大准已学射小准。 射小准已次学射的。 学射的已次学射杖。 学射杖已学射百毛。 射百毛已学射十毛。 射十毛已学射一毛。 射一毛已学射百分毛之一分。 能射是已名为善射。 随意不空。 是人若欲于夜闇中所闻音声若人非人不用心力射之皆著。 【译文】:坚意菩萨对佛陀说,世尊! 菩萨若想学习首楞严三昧,应当从何学起? 佛陀对坚意菩萨说,譬如学习射箭,应当先由射靶(大准)开始;掌握了射靶的功夫后,学射内环(小准);掌握了射内环的功夫后,学射箭的(红心);掌握射箭的的功夫后,学习射杖;掌握射杖的功夫后,学射杖端百毛。 掌握射百毛后,学射十毛;掌握射十毛后,学射一毛;掌握射一毛后,学射百毛之任何一毛;随心所欲,从不落空,这时候就称他为善射者。 善射者能于夜暗中,听闻人或非人之音声,毫不费劲的将他射中。 【原文】:如是坚意。 菩萨欲学首楞严三昧。 先当学爱乐心。 学爱乐心已当学深心。 学深心已当学大慈。 学大慈已当学大悲。 学大悲已当学四圣梵行。 所谓慈悲喜舍。 学四圣梵行已。 当学报得最上五通常自随身。 学是通已。 尔时便能成就六波罗蜜。 成就六波罗蜜已。 便能通达方便。 通达方便已得住第三柔顺忍。 住第三柔顺忍已得无生法忍。 得无生法忍已诸佛授记。 诸佛授记已能入第八菩萨地。 入第八菩萨地已得诸佛现前三昧。 得诸佛现前三昧已常不离见诸佛。 常不离见诸佛已能具足一切佛法因缘。 具足一切佛法因缘已能起庄严佛土功德。 能起庄严佛土功德已。 能具生家种姓。 能具生家种姓已。 入胎出生。 入胎出生已能具十地。 具十地已。 尔时便得受佛职号。 受佛职号已便得一切菩萨三昧。 得一切菩萨三昧已然后乃得首楞严三昧。 得首楞严三昧已能为众生施作佛事。 而亦不舍菩萨行法。 坚意。 菩萨若学如是诸法。 则得首楞严三昧。 菩萨已得首楞严三昧。 则于诸法无所复学。 何以故。 先已善学一切法故。 譬如学射能射一毛分不复学余。 所以者何。 先已学故。 如是坚意。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于一切法无所复学。 一切三昧一切功德皆已学故。 尔时坚意菩萨。 白佛言。 世尊。 我今欲说譬喻。 唯愿听许。 佛言便说。 世尊。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大梵天王。 自然普能遍观三千大千世界不加功力。 如是菩萨住首楞严三昧。 于一切法自然能观不用功力。 又亦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 佛告坚意。 如汝所说。 若菩萨住首楞严三昧者。 悉知一切诸菩萨法一切佛法。 【译文】:同样的,坚意! 菩萨若想学习首楞严三昧,应当先学习爱乐心。 学习爱乐心后,学习深心。 学习深心后,学习大慈心。 学习大慈心后,学习大悲心。 学习大悲心后,学习四圣梵行;四圣梵行就是所谓的:慈、悲、喜、舍。 学习四圣梵行后,学习因报而得,常自随身的最上五通智。 掌握了最上五通智后,这时便能成就六波罗蜜。 成就六波罗蜜后,便能通达各种方便。 通达各种方便后,得住于第三柔顺忍。 得住第三柔顺忍后,得住(第二)无生法忍,得住无生法忍后,获得诸佛授记。 获得诸佛授记后,登入第八菩萨地。 登入第八菩萨地后,获得诸佛现前三昧。 获得诸佛现前三昧后,常不离见诸佛。 于常不离见诸佛后,具足一切佛法因缘。 具足一切佛法因缘后,生起庄严佛土功德。 生起庄严佛土功德后,能具生自家种姓。 具生自家种姓后,入胎、出生。 入胎、出生后,能具第十菩萨地。 具第十菩萨地后,这时便获得佛之职称与名号。 获得佛职称与名号后,便得一切菩萨三昧。 得一切菩萨三昧后,这时便获得首楞严三昧。 获得首楞严三昧后,这时便能施作佛事,但是并不舍离一切菩萨行法。 坚意! 菩萨学习此等一切诸法,便能获得首楞严三昧。 菩萨于获得首楞严三昧后,于一切诸法已不再学习。 为什么呢? 菩萨于先前,已学完一切诸法。 譬如能射百分之一毛者,还须要学射大靶吗? 怎么说呢? 他事前已学习过了。 同样的,坚意! 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于一切法已不用再学习了;一切三昧、一切功德悉已学习完毕。 这时,坚意菩萨对佛陀说,世尊! 我有一则譬喻,请允许我讲说。 佛陀说,说吧! 世尊!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有一大梵天王,他能很自然的、毫不费劲的周遍观察此三千大千世界。 同样的,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一样能很自然的、毫不费劲的周遍观察于一切诸法;同时又能识知一切众生之心及心所行。 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坚意! 确实如你所说,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能悉知一切诸菩萨法、一切佛法。 【原文】:尔时会中有天帝释名持须弥顶。 于此三千大千世界。 最在边外。 白佛言。 世尊。 譬如住于须弥山顶悉能睹见一切天下。 菩萨如是住首楞严三昧。 于诸声闻辟支佛行及诸一切众生之行。 自然能观。 尔时坚意菩萨。 问是持须弥顶释。 言汝从何许四天下来。 住何须弥山顶。 是释报言。 善男子。 若有菩萨得首楞严三昧。 不应问其所住处也。 所以者何。 如此菩萨一切佛国皆是住处。 而不著住处。 不得住处。 不见住处。 坚意问言。 仁者。 得是首楞严三昧耶。 释言。 是三昧中宁复有得不得相耶。 坚意言。 不也。 释言。 善男子。 当知菩萨行是三昧。 于诸法中都无所得。 坚意言。 如汝辩者。 必已得是首楞严三昧。 释言。 善男子。 我不见法有所住处。 于一切法无所住者。 乃得首楞严三昧。 善男子。 住是三昧则于诸法都无所住。 若无所住即无所取。 若无所取即无所说。 【译文】:这时,与会大众中,由一名帝释天天人,名叫,持须弥顶;他住在此三千大千世界的最边外。 他上前兜佛陀说:世尊! 譬如住在须弥山顶,能够看见一切天下。 同样的,倘若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于一切声闻、一切辟支佛及一切众生之行,自然能够观见。 这时,坚意菩萨问持须弥顶天人说:你从哪四天下来? 你住在哪个须弥山顶? 该天人回答说:善男子! 倘若菩萨已得首楞严三昧,就不应该问他,所住诃处。 为什么呢? 该菩萨于一切佛国皆是住处;然而,菩萨却不着住处,亦不得住处、不见住处。 坚意问,仁者! 这么说,你已证得首楞严三昧? 该天人回答说,于首楞严三昧众,还有得与不得之相吗? 坚意菩萨回答,没有。 该天人说,善男子! 当知菩萨行首楞严三昧时,于一切诸法皆无所得。 坚意菩萨说,听你这么回答,你必定已证得首楞严三昧了。 该天人说,善男子! 我不见一法有所住处,于一切法亦无所住;因此,我证得首楞严三昧。 善男子! 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于一切诸法悉无所住。 若无所住,则无所取;若无所取,则无所说。 【原文】:尔时佛告坚意菩萨。 汝见是持须弥山释不。 已见世尊。 坚意。 是释自然随意。 能得首楞严三昧。 住是三昧。 于此三千大千世界诸帝释宫皆能现身。 尔时此间释提桓因白佛言。 世尊。 若持须弥山释于诸释宫能现身者。 我于一切帝释处所。 何故不见。 尔时持须弥山释语此释言。 憍尸迦。 若我今以实身示汝。 汝于宫殿不复喜乐。 我常至汝所住宫殿。 汝不见我。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 世尊。 我欲见此大士成就妙身。 佛言。 憍尸迦。 汝欲见耶。 世尊。 愿乐欲见。 佛语持须弥山释言。 善男子。 汝示此释真实妙身。 彼释即现真实妙身。 尔时会中其诸释梵护世天王声闻菩萨。 不得首楞严三昧者。 身皆不现犹若聚墨。 持须弥山释身如须弥山王。 高大巍巍光明远照。 尔时佛身倍更明显。 【译文】:这时候,佛陀对坚意菩萨说,坚意! 你见到了这位持须弥顶帝释天天人吗? 我已见到。 世尊! 坚意! 该帝释天人自然随意,因而能证得首楞严三昧,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及一切帝释宫殿皆能现身。 这时,帝释天天主释提桓因上前对佛陀说,世尊! 您说持须弥顶帝释天人,能于一切帝释天宫殿,普现其身;我掌管帝释天,为什么我于一切帝释宫殿,从来都没有见过他呢? 这时,持须弥顶天人对释提桓因天主说:憍尸迦! 倘若我以真实之身,出现在你的宫殿,你将不会快乐。 我经常到你的宫殿,只是你看不见我罢了。 这时,帝释天主释提桓因对佛陀说,世尊! 我很想看一看此大士所成就之妙身。 佛陀说,憍尸迦! 你真的想见吗? 世尊! 我确实想见。 佛陀对持须弥顶天人说,善男子! 你就示现你的真实妙身,给帝释天主看看。 帝释天人持须弥顶,即时于会上示现其真实妙身。 这时,会中一切帝释天、梵天、护世天王、声闻、菩萨,及一切尚未得首楞严三昧者,他们的躯体,顿时黯然无光,犹如黑墨,不能眼见。 而持须弥顶帝释天人,身躯犹如须弥山王,高大巍巍,光明远照;这时候,佛陀的身躯,更显得加倍明亮。 发布时间:2022-06-01 22:20:5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2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