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经简介 内容: 金刚经简介《金刚经》,佛教重要经典。 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 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 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金刚经》经题解释金刚种类1. 金刚宝,如菩萨宝冠所庄严的。 能破一切而不为所坏。 2. 世间金刚石之类。 世间的金刚,虽不易破坏而还是可坏的。 寓意玄奘派认为:金刚比喻烦恼,像金刚一样坚固的烦恼,能被般若所断除,所以译为能断金刚(的)般若。 罗什派认为:金刚比喻般若,像金刚一样坚固的般若,能破坏一切虚狂妄执,而不被妄执所坏。 金刚本有两类:能破一切而不为所坏的金刚宝,虽坚强而还是可坏的世间金刚石,所以喻般若或喻烦恼,都可通。 般若三种般若实相般若:实相指诸法如实相(大乘层面上的真相或本质),不可以用有无等来叙述,也不可以用彼此、大小等去想像。 实相是离一切相(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而无可取著的。 因为凡夫的所知所见是被戏论所乱的虚诳妄取相,所以不但不能见如实空相,也不能如实了达如幻的行相。 大乘佛法宣说,空寂本相和缘起假相,都是如实的。 但是并非凡愚的乱相和乱识所得,必须离戏论的虚诳妄取相,而归于空无所得。 所以所说的实相侧重于如实空性。 观照般若:观照即观察的智慧。 佛教认为,世间凡夫的智慧具有高度和带来便利,但偏于事相且含有杂染,所以并非般若;外道的智慧为邪智邪慧而不得解脱,也不是般若;二乘行者的无我无我所慧能解脱生死,可以称为般若而并非般若经所说的般若。 而离此三种,菩萨大悲相应的平等大慧,才是悲智不二的般若。 决非二乘的偏智偏慧可比。 文字般若:指佛所说的言教的表显形式。 凡能表显意义,或正或反以使人理解的,都是文字相。 笔墨所写,口头所说,以及做手势,捉鼻子、竖拂、擎拳等,都属于文字。 名字由来般若是梵语的音译,本来是世间旧有的名词,是指向智慧而言的。 大乘佛教所讲的是正觉现证的实相,认为世间般若一词的名义不能恰当定义和概括。 但是化导众生又不得不利用世间的文字语言,这需要利用观慧作为方便从而达到如实证知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还是采用了般若一词。 但是佛法不承认般若一词完备概括了佛法,而只把般若作为权宜。 针对这点《大智度论》说:般若定实相,智慧浅薄,不可以称。 作用三乘所共:般若观慧可以作为解脱生死的工具。 而空无我慧被认为是解脱道的唯一观慧。 菩萨不共:菩萨不但以空慧得解脱,还以大悲的无所得慧为大方便,策导普度众生的万行事业,庄严无上的佛果。 证真实以脱生死,是三乘般若所共的;导万行以入智海,是菩萨般若的不共妙用。 归属菩萨不共:般若只属于大乘菩萨,是佛为教化菩萨所说。 三乘所共:佛为了熏陶密化二乘,也让他们旁听。 从实相和观慧角度上,佛经说三乘都应学般若。 般若是在三乘中是通教的,但只为菩萨。 所以般若在一切大乘经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波罗蜜义解梵语波罗蜜,译为到彼岸,简译为度。 佛法以河流两岸为喻,一边是痛苦轮回的此岸,另一边是涅槃菩提的彼岸。 佛法帮助众生由此岸到达彼岸,是为度众生。 波罗蜜(度)指的是从此到彼的修学过程,不是已经到了。 凡可以使得出生死到菩提的,都为波罗蜜。 种类佛法中谈到解除苦厄的方法,即关于改造错误欲见的方法,六波罗蜜为主要。 六波罗蜜多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前五种波罗蜜,对于苦痛根源的爱见,是不能彻底解决的。 般若译为智慧,智慧对于错误的见解可得到纠正,五种波罗蜜也可以得到正当的指导。 经上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并以种种功德称扬赞叹。 佛经中或说六波罗蜜,或说十波罗蜜,但真实的波罗蜜只有般若,其他的是假名波罗蜜。 因为没有空慧策导的布施是一种不清净的布施,所以并非是有助成就菩提的波罗蜜。 另外,大乘佛教也同样不承认声闻乘法为波罗蜜。 因为声闻乘法并不具备究尽诸法实相,圆成自利利他的一切功德,所以不名为波罗蜜。 经义解梵语修多罗,译为经。 本义是线,线有贯穿和摄持不令散失的作用 。 如来随机说法,后来由结集者编集起来,佛法才能流传到至今。 就像线一样贯穿不散,所以叫修多罗。 中文的经字,本来也是线,如织布有经线纬线。 后人以古代有价值的典籍为经,渐渐附以可依可法的尊贵意思,所以佛典也译之为经。 金刚经原文/译文金刚经全文(原文)鸠摩罗什金刚经白话(译文)未知更多《金刚经》文章金刚经多版本译者经名译者朝代所属宗派大正藏般若部中位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姚秦中观派第八部第二三五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元魏唯识派第八部第二三六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谛南朝唯识派第八部第二三七卷《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达摩笈多隋唯识派第八部第二三八卷《大般若波罗蜜经第九会能断金刚分》玄奘唐唯识派第七部第二二零卷《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义净唐唯识派第八部第二三九卷金刚经的历代论、注、疏名称译者朝代大正藏中位置《金刚般若论》佚名释经论部毗昙部第二十五部第1510卷A《金刚般若论》达摩笈多隋释经论部毗昙部第二十五部第1510卷B《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菩提流支元魏释经论部毗昙部第二十五部第1511卷《金刚仙论》菩提流支元魏释经论部毗昙部第二十五部第1512卷《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义净唐释经论部毗昙部第二十五部第1513卷《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义净唐释经论部毗昙部第二十五部第1514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地婆诃罗唐释经论部毗昙部第二十五部第1515卷《金刚般若经疏》智顗隋经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698卷《金刚般若疏》吉藏隋经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699卷《金刚般若经赞述》窺基唐经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700卷《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宗密唐经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701卷《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子璇宋经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702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宗泐、王汜明经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703卷《佛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智俨唐经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704卷《金刚般若论会释》窺基唐律疏部论疏部第四十部第1816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開題》空海日本第五十七部第2201卷金刚经入门知识名称作者名称作者金刚经的作用沈家桢金刚经精义惟贤长老《金刚经》说什么呢? 倓虚法师《金刚经》全文多少字? 未知金刚经仪轨未知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耕云先生更多金刚经入门知识金刚经讲解名称作者名称作者金刚经的秘密昌乐法师沈家桢讲金刚经研究沈家桢金刚经注解涤华禅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述义王骧陆更多金刚经讲解 发布时间:2022-05-11 18:08:11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2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