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殿的法器都有哪些? 内容: 大凡学习各种语言、知识、学术、技术等不同领域的学问,都有他专有的名词或术语。 宗教也不例外,尤其是佛教,经典浩瀚,佛学名相繁琐,佛门用语特殊,使得许多有心涉猎佛教的人士视入佛门为畏途,即使是一般信徒,也多不知其义,因而阻碍佛教的发展。 为了让有心亲炙佛法者易于扎稳基础,建立信心,因此,本篇特别将佛门一般用语列出,并略做介绍。 大磬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时,由维那以棓(木制之棒)击鸣,以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快慢、转合。 木鱼诵经时敲打的法器之一。 古称鱼鼓、鱼板。 为鱼形木制的法器,中凿空洞,扣之作声。 佛教既是讲慈悲的,为什么用木头做成鱼形,在诵经时敲打呢? 原因是一切鱼类,牠的眼睛都是终日睁着不闭,所以出家人取此义以示精进,不敢稍有懈怠而已。 引磬俗称小手磬。 作碗状,底部中央贯以纽,附木柄,以小铁枹击之。 于诵经礼佛起止时皆鸣之。 铛子法器之一。 以铜片制成,状如圆盘,四边凿有小孔,系于铜制圆形架上,下按木柄,以小槌击之。 执铛子时,名照面铛子。 铪子铪子,名平胸铪子,敲时左手托下铪,右手提上铪往下敲,必须音声响亮;不敲时,两铪相合,双手捧持,用二指与中指夹心,皆平胸次。 铙钹寺院法会时所用法器之一。 铙与钹原为二种不同的乐器,后来混而并称为铙钹,而流传至今。 铙,古来即广用于佛门中,有金铙、铜铙之别。 铜铙,类似铜钹,惟形状较小,由二个钹构成,音亦清澄,故俗称为铙。 钹,又称铜钹、铜盘,由响铜制成,呈圆盘形,中央部份隆起一圆,此圆的中心穿有小孔,并以纽带穿之,使用时,依节拍相击鸣奏。 铃诵经时使用的法器之一。 用青铜、紫铜等材质所制。 铃有惊觉、欢喜、说法三义。 鸣铃以供养诸佛,称为振铃。 鼓敲打乐器之一。 有各种形状及大小,为寺院中常用的法器。 其种类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 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的鼓。 一般寺院中,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 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钟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 依其用途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 梵钟:又称大钟、撞钟、洪钟、鲸钟等。 悬挂于钟楼上,用于召集大众,或做朝夕报时之用。 唤钟:又称半钟、小钟。 吊于佛堂内的一隅。 其用途在于通告法会等行事的开始,故亦称行事钟。 香板用于维系佛教僧团中的规矩和秩序的木板,形如宝剑。 依使用目的之不同,而有诸多名称:用以警策用功办道者,称为警策香板;用以惩诫违规者,称为清规香板;用以警醒坐禅昏沈者,称为巡香香板;于禅七中使用者,称为监香香板。 一般由方丈、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维那、纠察等职事所持用。 梆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等的鸣器。 又作饭梆、木鱼、鱼鼓、鱼板、鱼梆、鸣鱼。 在古代禅林中,常挂于浴室,供作鸣击,以通知大众入浴。 现今一般寺院常悬挂于斋堂外,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发布时间:2022-04-07 04:51:4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