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弟子应该如何正确拜忏? 内容: 学佛道友在修拜忏时,若无明师指导,往往不知如何说罪忏悔,而这又是消业灭罪的一个重要程序。 近读宣公上人的《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感觉文中对此问题指导明确,很有特点,读后受益匪浅,现注销与同修分享。 “善男子! 欲修忏悔法者,当住静处,随力所能,庄严一室,内置佛事,及安经法,悬缯幡盖。 如是礼已,应当说所作罪,一心仰告:唯愿十方诸大慈尊,证知护念;我今忏悔,不复更造。 愿我及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无量劫来,十恶、四重、五逆、颠倒、谤毁三宝、一阐提罪。 复应思惟:如是罪性,但从虚妄颠倒心起,无有定实而可得者,本为空寂。 愿一切众生速达心本,永灭罪根。 这是第五科,明说罪忏悔。 怎么叫说罪呢? 比如我做什么坏事了,我要说得详详细细的,不要笼笼统统的;不要这么好象说又不说,不说又好象说。 这样子就不是说罪! 这要坦白,坦白你所造的罪。 比如我杀过一个人。 要说:「我杀过某某人,姓什么、叫什么,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我杀了一个人,我现在要忏悔!」要说得清清楚楚的,不能就单单说我以前杀一个人,也不说他的姓名、也不说为什么杀这个人的因缘;这就叫不坦白。 又说:「我以前偷过东西,我现在要忏悔!」那么偷过什么呢? 你不说清楚了,这也叫不坦白。 你或者偷人的一只鸡,就说因为什么因缘,我偷了一只鸡。 或者偷了人家一只狗,或者偷了人一只猫,在什么情形之下,这要说得清清楚楚。 对佛、对法、对僧来忏悔说罪,不可以说一半、留一半,那一半我不说那么清楚;说那么清楚,佛、法、僧都知道我这个罪业太清楚了,那怎么办? 那你不说清楚了,你罪业就不能灭得清楚。 你必须要说得清清楚楚的,才能消灭罪业清清楚楚的。 那么在十方三宝的面前,在地藏王菩萨的面前,要这样说罪忏悔。 那么有的时候你造了什么罪,若对大德高僧来忏悔,也是一样的,也是要把说犯罪的因缘说得清清楚楚的:「我现在知道错了,我要改悔了!」这叫说罪忏悔,又叫发露忏悔。 发露,就是一点都不隐瞒、不藏的,都把它说出来。 你无论造了什么罪,你若能坦坦白白的,把它详详细细说出来,都可以消灭了。 你若不坦白,就是光这么说一句:「我犯了杀戒了、我犯了盗戒了!」那不算的。 「如是礼已,应当说所作罪」:像前面这么顶礼十方三宝,然后称名我地藏菩萨之后,你应该说明了你所做的罪。 你做过什么罪业就说什么,说得清清楚楚的。 「一心仰告」:就是专一其心仰对着佛、对着三宝,来告诉三宝,告诉地藏王菩萨。 「唯愿十方诸大慈尊,证知护念」:我现在唯独愿意十方诸佛来证明我所做的罪已经忏悔了,来拥护保护着我,常常地想念我。 「我今忏悔,不复更造」:我现在是用真心忏悔,不会再造这个罪业了。 「愿我及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无量劫来十恶、四重、五逆、颠倒、谤毁三宝、一阐提罪」:愿意我自己和十方法界的一切众生,很快地就把无量劫以来所造的十恶、四重、五逆、颠倒、谤毁三宝、信不俱,把这种种重罪都除灭了。 十恶,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贪、瞋、痴。 四重,就是杀、盗、淫、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五逆,就是弒父、弒母、弒阿罗汉、出佛身血、坏合和僧。 颠倒,我做了这么多颠倒的事情,造颠倒的业;我又谤佛、我又谤法、我又谤僧;说我不信佛,我也不学佛法,我又不信僧了;没有信心的人,佛也不度了。 那么现在忏悔了! 。一阐提,又称阐提,就是信不俱,没有信心了。 「复应思惟:如是罪性,但从虚妄颠倒心起,无有定实而可得者,本为空寂」:你忏悔完了,你又应该想:我以前所做这些罪业,它的性本来是空的,这些个罪就都是从虚妄、颠倒、无明这个心生出来的,没有一定实在的体可得,本来是空寂的。 罪性本空,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你罪从心生起,所以要用心来忏悔这个罪。 「心若亡时罪亦无」,你心若把你所造的罪业都忘了,那时候你的罪也没有了。 「心亡罪灭两俱空」,你心里忘了你过去所造的罪业,那个罪也就灭了,这两者都空了。 「是则名为真忏悔」,这就是真忏悔。 但是心不容易忘的。 你好象你偷了人的东西,始终在你八识田里忘不了;你若杀了人,更不容易忘。 总而言之,你做的坏事你想忘了它:「不要记得它,不要记得它!」也不容易忘,越想忘越想起来;过了很久很久的时间,甚至于这一生也忘不了。 「愿一切众生速达心本,永灭罪根」:我现在愿一切众生很快地就通达心的本体,明白自己的真心,把一切罪根都消灭无余了、没有了。 ” 发布时间:2022-04-04 15:17:3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