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珠的长短以及所代表的特殊含义是什么? 内容: 念珠,有人叫数珠,也有人叫佛球,由于它是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东西,(有两三种外道,他们也效法佛教在运用念珠。 )念珠,梵名叫做钵塞莫。 本木患子经说:佛告(毗琉璃)王言:大王若欲灭烦恼报障者,当贯(串)木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常诚意,无涣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掐)一木木患子(今天念珠也)。 如是逐步度(掐)木木患子。 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甚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得生三焰天(中略)若能满一百万遍者,常得断百八毕业,而得无上之胜果,始名背存亡流,趣向涅? 。念珠长短的意义念珠的粒数,按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一千零八十粒(这种念珠,因太长,仅为很少数高僧大德或潜修者运用,以及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修者外,很少人运用),上品一百零八粒(密宗行者为一百一十粒);中品五十四粒;下品二十七粒。 另有四十二粒、二十一粒、十四粒及净土宗的三十六粒、禅宗的十八粒等共九种。 它的粒数各有其意义如一千零八十粒的,是包含了十法界的一百零八个数,而成为一千零八十粒。 一百零八粒的,是表明单纯的一百零八种烦恼;或一百零八尊佛的积德行善;或一百零八种无量三昧;或本有的五十四位与修证(由修行而得者)的五十四位。 (一百零八数所代表的意义许多,不赘)。 五十四粒的,是表明修生(即由精修行持而得的一种境地,与修证同)之五十四位,四十二粒,乃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也。 二十七粒的是表声闻之二十七贤圣。 二十一粒的是表本有十地与修生之十地及佛果。 十四粒的,是表明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 别的三十六、十八等粒数的,有的是为携带方便,使一百零八数三分之或六分之罢了;有的则是外德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改变,别无他深义。 佛经中所说念珠之积德行善念珠有其积德行善,好的念珠,积德行善能够添加许多倍,欠好的念珠,念一倍即是一倍。 依据数珠积德行善经的记载是这样的:铁者:五倍。 赤铜者:十倍。 真珠珊瑚者:百倍。 木木患子者:(又叫无木患子,可能为门生之核,因其有避邢之功用故也)。 千部。 莲子者:万倍。 帝释青子者;百万倍。 (此物不明)菩提子者:无数倍。 摄实在经中,则分念珠之积德行善为:香木者:一分。 钅俞石(黄铜)、铜铁者:二分。 水精、真珠者:一分。 莲子、金刚子者:二分。 诸宝及菩提子者:无数分。 别的,如瑜伽念诵经、看护国界经、苏悉地经及陀罗尼集经等,对念珠之积德行善,均有记载。 言而总之,所说都是以菩提子的积德行善最殊胜和最大,这是佛教中,无论出家在家,凡与佛有缘而喜修佛者,都喜欢运用菩提子念珠的缘由。 但密宗修法或持咒,则有视法而用之说,唯凤眼菩提子念珠能够通用,但别的念珠,经加持后,也有以一当许多倍的功用。 所以,修持佛法的同路们,如要运用珠念(因念珠还有避邪、避煞引证外道名词的功用。)最佳还是用菩提子,既可添加积德行善,又可滋长道业也。 执持念珠的办法念佛或持咒为何要数念珠? 有些人会这样问。 缘由:①能够收摄心意,使不过驰。 ②有些修持的行人,希望能持念至某一最高数目,因而以之为计数的东西。 拿念珠的办法是:将念珠打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旁的榜首珠起,母指下掐(<一丫),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珠到母时,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恭旁的榜首珠掐起,千万不要跨过或直掐而过母珠。 经云:不应越母珠,蓦过越法罪。 因绳线表观音,母珠表弥陀也。 别的,有些经典中,关于掐珠的办法,也有不一样的记载。 《摄实在经》中对执持念珠的办法是这样的:佛部:使用右手母指与头指(食指也)掐之。 金刚部:使用右手母指与无名指掐之。 莲花部:使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羯磨部:使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苏悉地经》的记载是只有胎藏界三部:佛部: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食)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合大指与中指之头。 余指皆舒而掐之。 金刚部:合大指与食指之头,余皆舒而掐之。 《军荼利仪轨》云:以右手大指捻头指,留神拨珠,余三指散直(这是佛部的说法印,亦名持名印,这儿则为念诵印。 )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转*轮状。 《无量寿仪轨》云:二手留神,各聚五指,如未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终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为佛典所载。 不过,现在我们都习惯了用《摄实在经》佛部和《苏悉地经》金刚部的办法了。 假如真是发心修行的善男人和蔼女子,我以为还是以遵循经典记载的掐珠法去修持为妙,由于积德行善究竟不一样也。 发布时间:2022-04-02 12:52:2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