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和尚不吃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内容: 我们都知道在汉传佛教出家僧人的戒律中有一条是不得吃肉,但这一条戒律源于何时才有,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条戒律? 中国僧人饮食最重要的规定是“吃斋”,也就是素食。 乞食,在印度佛教中,斋的原意是指“过午不食”。 在日中进食就是吃斋。 但在中国佛教的发展中,斋的内容逐渐从节制饮食的过午不食为主,演变为以素食为主,即不食鱼肉等荤腥。 这是中国僧人饮食方面独具特色的地方。 原始佛教并没有禁止吃鱼肉的律条。 在古代印度,僧人的食物分为五种“正食”和五种“嚼食”两类。 五种“正食”指煮熟的母范、麦豆饭、炒米粉或面粉、饼和肉。 五种“嚼食”则指可以生吃的蔬菜瓜果。 正食就是主食,而五种主食中就包括肉。 释迦牟尼的堂弟提婆达多与佛对立。 他反对释迦牟尼的理由之一就是释迦牟尼及其弟子都使用乳酪一类的奶制品和鱼肉,认为这是夺取婴儿及幼畜的食物和杀生的行动。 这些记载都说明,佛教在印度是不禁止食用鱼肉的。 但是据另一部佛教律典《十诵律》讲,僧人只准吃三种净肉:即不是自己杀的,不是亲眼见到别人杀的,不是亲耳听说别人杀的这三类牲畜的肉。 但佛教也倡导食素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1、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心。 众生分为有情类和无情类,一般我们讲植物归为无情类,动物因为具有贪生怕死、有痛苦而属于有情。 说植物也有感情,是我们悲心体现,如果过于悲凄,反而落入自心悲魔中,无法解脱。 我们不能超越人的层次来演绎法义,在天界中,以意为食;在禅定中,津液遍满;有的鬼神以精气为食。 佛法为了启迪众生同体大悲之心,杀生戒律、鼓励素食也是不得已的方便教法,只因我等心慧未开,不明因果,若明因果,自然收敛,何用劝化。 2、吃肉及油腻过多会使得消化不良,气行不畅,头脑晕迷,不利参悟修为,而蔬菜一类则不至于此。 故而提倡食素使人神清气爽,头脑清醒。 实际上,吃不吃素和信不信佛没有很直接的关系,汉传佛教坚持吃素是汉传佛教的传统习惯。 内心拥有佛教里真正的戒律和因果,有着一颗真正向善的心,才是更为重要的。 “目中有人福报多! 口中有德助缘多! 心中有佛欢喜多! ”最后从健康的角度而言,动物在被残杀时,非常的恐惧、惊慌、害怕、嗔恨,使得体内聚集了很多的毒素,吃进去对人体非常不利。 发布时间:2022-03-29 14:27:3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6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