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佛教斋堂又叫五观堂?及斋堂礼仪需知 内容: 佛教寺院中出家人吃饭的地方,一般情况下称为斋堂,而有些寺院也称为五观堂。 五观,是僧人吃饭时应该观想的五种思维境界。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5、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 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有的斋堂刻有如下楹联: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吃饭既是修行,食存“五观”,即使硬如金石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受。 也由于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各地寺院斋堂楹联不尽相同,“五观”思想是一致的。 佛教主张过午不食,现因多数僧人有个过程,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多数寺院也允许吃晚饭,但应作“药石”想。 斋堂规矩在斋堂就坐应礼让别人。 应该将上座或空气好的座位,留给年纪较大的居士。 端碗要用龙含珠的姿势,四指托碗底,母指扣碗边,不可让指甲伸进碗里。 拿筷子不可一把抓,不可执太低,亦不可执太高。 饭前洗手,不能用脏手握食器。 过堂用斋时碗筷应该排列整齐。 一般过堂用三只碗,左右各一只,后面摆一只,三只成“品”字形,左后边的一只盛饭,右边的一只盛汤,后面一只盛菜。 用斋时不可散心杂话,需心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用斋前须念供养咒,先供三宝,供养毕方可用餐。 如果不是过堂,坐圆桌或方桌用斋时不要坐在正中的主位,以表谦逊。 用勺或匙盛菜应适量适度。 用筷子夹菜,只应该夹向自己这一面,不要站起来夹菜。 盛汤时勺或匙不要向碗盘顶心挖取。 共用的餐具里面不要用己的筷子去翻搅。 公用的匙勺上面如果有菜腻余沥必须沥尽,才可以去菜盘或汤盘中取菜肴。 不可嚼食或吞咽出声。 吃饭时不能讲话,咳嗽应转身向后以袖遮口避免唾沫染污菜肴。 吃饭碗中不留饭粒。 不对人剔牙齿。 饮食知量,不可有剩饭菜。 有的寺院规模较小,用斋没有正规过堂,早、午用餐同过堂一样也要先供养,受食前合掌默念:“供养十方佛! 供养十方法! 供养十方僧! 供养十方一切众生! ”晚上若用药石,仅需合掌默念:“南无阿弥陀佛! ”。 吃饭时端身正坐,正意受食,不求美好饮食。 不得趴在桌上用餐,不得摇脚跷腿。 碗要端平,不可低头就食。 吃饭时不得讲话,也不能嬉笑。 吃饭时不要剔指甲里面的污垢,不要搔头,不要撕手脚等处剥落的皮肤。 菜中倘有杂质或异物,不可让邻座看到让别人起嫌心。 徐徐进食,不可满塞鼓腮狼吞虎咽,不要遗落饭菜,不可使餐具发出声响,不得喝汤出声,不得刮、舐食器,不可以使别人接过碗去添饭,不可以用手去拈散落的饭来吃,饭后剔牙要用袖子掩嘴。 有的寺院用斋后碗筷要自己洗,要认真洗好碗筷,不可油腻不净。 发布时间:2022-03-19 02:52:0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