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寺院中佛像如何安放? 内容: 佛、菩萨、罗汉等塑像在寺院中何设置的具体的位置在历史上是有改变的,从改变当中能够看见佛教在汉地社会崇奉状况的不一样。 唐代曾经,佛殿中佛像怎么设置缺少记载,难以详考。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佛殿留存有唐代的格式,主像达五尊之多:以释迦牟尼佛居中,左面有弥勒佛和普贤菩萨,右边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 除五尊主像以外,摆布又分别有迦叶、阿难等侍立之像。 从宋代起,三佛同殿的方式对比盛行,三佛一般是弥勒、释迦、阿弥陀,有时弥勒佛也被药师佛替代。 这三佛终究谁居中,则不一定,有时是弥勒居中,其他二尊坐落摆布,有时又是释迦佛居中心。 宋代今后,弥勒佛在梵宇当中另有专殿或专阁,称为弥勒殿、弥勒阁。 宋代有人以为以弥勒与释迦和弥陀并排,很不稳当,由于按照佛教的教义,弥勒佛是承继释迦佛位的将来佛,不能与释迦和弥陀并排。 本来,仅仅一个缘由,民间对弥勒佛这个将来佛的崇奉越来越高涨,这是另一个重要缘由。 五代时民间盛行弥勒化身到人间的传说,这化身即是名叫契此的布袋和尚。 今后很多寺庙里就专塑笑口常开的胖弥勒佛像,摆布分塑四大天王护卫。 宋、辽年代佛殿,除三佛外,也有供五佛和七佛的。 像遗存下来的山西大同善化华严寺及福建泉州开元寺都供奉五佛。 有些寺院也供曩昔七佛,即释迦牟尼前六佛加上释迦佛。 后来三世佛观念盛行,曩昔七佛中前六佛简化为一个燃灯佛塑像(或称定光佛),如今佛为释迦牟尼佛,加上将来弥勒佛,变成明代佛殿的一般塑像形式。 明代今后,寺院的准则八成一致起来,佛像的设置也大体上一致。 一般稍有规划的寺院,佛殿上塑释迦像居中,左为药师佛,右为弥陀佛(这是所谓横三世佛)。 在释迦两边又有迦叶和阿难胁侍,迦叶在左面擎拳含笑,阿难在右边合掌陪侍,变成塑像的公例。 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建国以后,重修或新塑佛像时,一般唯供一佛或一菩萨,或一佛二胁侍,这比之以往要简化多了。 佛殿两边一般都塑十八罗汉像,摆布各九尊。 发布时间:2022-03-18 02:34:0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