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居士生活修行准则 内容:  居士日子原则林克智编录咱们信佛的居士首在皈依三宝,严守五戒。 在平常日子中,咱们应怎么严格地请求自个呢? 有的人说出家人有律仪可依,咱们怎样做才算一个合格的在家弟子呢? 下面参照《沙弥律仪要略》等辑成在家居士日子原则,供在家同修佛子共勉。 一、礼敬诸佛在家佛子,凡见全部佛像,不管泥塑、木雕纸画,皆应整衣礼拜,至少亦须问讯合掌。 几入佛殿、经堂或塔内,不得着衬衣、拖鞋,除佛经像及供佛物品外,不得带着其它器物,或以笠杖等倚殿壁。 拜佛时,不得占拜中心的蒲团,由于这是住持礼佛之位,拜后可抬头仰视,不得在殿堂内私行鸣磬、敲木鱼。 几在殿堂及塔内经行,有必要右绕,不得左旋(摆布以殿为主,即顺时针行走),绕佛时要如此,如时间不允许则只绕三匝或七匝即可。 绕时须平视直行念佛,于殿堂内不得谈尘俗言语,即谈佛法,亦勿大声。 若咳嗽,须以帕掩口,不得在殿内涕唾,假如见有佛像经或一佛字在不洁净的地方,急宜两手捧持,安于净处。 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倘房屋狭小,须用布幔或橱柜离隔,齐截小部份为佛堂,不得置溺器于其间,由于像在如佛在,有必要诚敬。 假如有新的蔬菜果品,先应供佛,凡供佛的花果、水、饭等,不得先用鼻嗅。 不得将佛灯移作他用。 几逢有缘之。 人,应劝以敬佛、念佛。 假如见对佛经像不敬者,宜便利劝之。 二、礼敬法宝在家居士,几阅读佛经,须整衣正坐,焚香一枝,如临佛教诲,不得依靠。 必先默坐少时,方合掌舒经。 桌上除经与香炉灯火外,不得置诸杂物。 经上的尘埃,须用净纸拂去,不得口吹。 读至基地,若生杂念或客来,应关合用专用书签或纸条夹入经内,不得屈摺。 佛经在案,不得谈世谛言语,不得嬉笑、大声涕唾。 念去或客去再展经,读毕或歇息,必关合规矩。 若需笔记,应以另纸记之,不得记于经上。 凡书写经律,须端楷正字,不得随意草书、及前后参差脱讹(6)。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奉,若损坏,宜速修补。 不得以帽、扇等物置放于经卷上,不得以其他书本放经书上,不得以不洁器物放经案上。 几持经像,当两手捧之平胸,不得污手或单手携行。 捧经时不得向人作礼,或双手揖人,但两人捧经像齐眉一举代礼即可。 凡听法须整衣捧经,平视直进,坐必端严,不得笑语或大声咳嗽。 听经时须谛听细记于心,不得专记名言以资日后谈柄,不得未会称会,中听出口,若有疑问,须于讲毕后,至讲台边,向上问讯,方申疑问,问答毕,问讯而下。 凡见人看经,不得近他案前经行。 如有看经仰卧依靠,或卷之若筒者,须极力劝之,免遭漫法之罪。 凡借阅经书,须加爱重,勿令损坏。 若借而不还,即犯根本重戒,不行不小心。 几敬法不只敬经。 即衣钵饧杖等具亦应敬重。 三、礼敬僧宝在家佛子,若见诸长老法师大德时,当如见佛,须端身正立,不得摆布顾视或嬉笑。 除急务,不得行走,除诵经、疾病、理发及作累身业务时,不得坐而不起。 背面不得说诸长老法师大德过错。 不得单称姓名,当称某某长老、某老和尚、某老法师、某某大师。 若面晤时,更不得提出姓名,但可单称长老,法师或和尚二字。 自称则为学人或弟子,几书信往来,亦是如此,不得称晚及愚等。 尊长老法师,当称座下、杖下,不得称方丈。 若对比丘尼可称莲下、莲前等。 凡见寻常出家佛予,也须起立,如见菩萨,即便不是极好的僧尼,亦应恭顺,当呼某师,不得直呼姓名。 若问尊号,当说:菩萨或法师上下,不得说:法名是什么? 由于问法名是上座问后学的,不是通常居士所问。 居士在僧尼前自称则称后学,不得称不慧,不才等。 居士不得盗听大比丘说成,亦不得盗听比丘诵戒经。 如有事要进僧人寮房,须先于门上弹指三下,内有应声则入,不该则去。 入内先向佛前问讯。 次向大德问讯。 凡拜诸大德,惟于坐时立时可拜,若在坐禅、经行,饭食,剃浴、息眠等时,不得拜。 若闭户,不得野外拜。 西土只一礼,无三拜法,若法师止之,宜顺勿再拜。 凡问佛法,当整衣礼拜,至少亦须问讯、合掌、正立,若命坐则坐。 须澄心谛听、思惟深化。 大德之语未毕,不得急语插问。 若问平常事,可不礼拜。 几途遇诸大德,宜先侧立,待大德往后再行,不得互彼此进。 凡同行,当让大德前行,井代携物。 凡座位坐席,当让大德上坐,除大法会,不得同座坐。 四,礼拜仪式居士晨起须先盘洗清净,方行礼拜,朗读。 凡礼拜心须沉着,身要诚恳拜佛,口要诚恳念佛,意要诚恳想佛,三业投诚,专心恳祷,心悦诚服,专心恭顺,不得急落急起。 拜时先以两手合掌当胸,不得十指参差中虚,或凹凸失所。 两足站于蒲团前为八字式,约间隔前八寸,后二寸。 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基地,两膝跪于蒲团,以左掌按于蒲团前左面,移右掌按于蒲团前右边,两掌相距六寸。 以头按于两掌基地之蒲团上,两手侧转向上如抱佛足状,故名头面接足礼。 稍停顷刻,两手仍复下按原处,头离蒲团,移右掌于蒲团基地,以左掌置于胸前,如合掌状,以右掌用力撑起,合于左掌当胸,两足一起伸直,仍站原地不动,此为一拜。 至少三拜,多则三数递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拜半后,尚有一礼名为问讯。 即拜毕时,尚合掌当胸,即以所合两掌向下,过膝约一寸,身随曲腰至半,不得过与不及,以右掌置于左掌内,迭成拳式,慢慢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身随直立,再以两手缓缓放下合掌当胸,手心向上,右手迭置左手之上,两大拇指相接,比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迭置右手之上,余与三昧印同),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罢了,手便散开而退。 凡拜佛、拜塔、拜经、拜大比丘,皆须如此。 若与世人同拜,须齐起齐落,不得先后。 如此恭顺礼拜,决定业障消除,罪灭福臻。 如能多礼拜,或多绕佛,既可多消业碍,而又运动全身,必身健道隆,生享寿康,终往极乐。 五、朗读须知在家佛子,几朗读经咒,须一字一宇衔接,一版同音,不得每句间歇,或凹凸失中。 朗读皆须梵音,不得怪声异韵,不得东顾西视。 朗读法则,须先向大德前学习,若唱梵呗,更须精习,避免暂时失仪,致同诵者动念也。 凡念佛,须摄心切念,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白息。 凡念佛音声,须和柔哀雅,不得大声伤气,逼气动火,默努伤血,轻松养息,沈静堕昏。 尤须六字或四字清楚,不得油嘴滑舌。 凡鸣法器,不得乱鸣,或轻重失音。 几掐数珠,须念得清楚,记住清楚,或于阿字上过珠,或于陀宇上过珠,不得紊乱。 凡绕佛经行,须安详徐步,不得远离近挤,摆布偏曲。 须由东而南,西至北顺绕,不得逆绕,不得沿路涕唾。 朗读毕,须次序鱼贯而出,不得先后相争。 六、默坐关键在家居士默坐念佛,须先松去衣带,以软物为坐垫,须前低后高。 先以左足安右腿上,后右足安左腿上,名跏跌坐。 或以左足安右腿上,名单跏跌坐。 次以右聿安左掌上,仰掌向上,以两拇指面相接。 腰须直竖,脊骨宜直,头少俯,勿挺乳房,下颗里收,颔压喉结,舌头微舔上颚,口宜闭,眼垂帘,视野可投于身前二三尺处地上一点。 正身安坐,不得偏斜移动,靠背鼾(bau)鼻。 坐定后,或随息默念,或摄心默念,随宜自择,专心不移。 开始时坐二三十分钟,逐渐添加。 下座时,须先开目,以聿摩热,擦双眼、脸部数下,次将身体略略移动,然后将足放下,起立整衣,又平坐少刻方起行走。 若与众同坐,非鸣磬不得先开目。 坐时如咳嗽欠伸,皆须以帕掩口,勿使声外扬。 七,入众共修在家居士,安排如居士林、念佛堂或精合等处,须表里整齐,不是杂物狼籍。 迟早钟鼓清楚,不得非时乱叩。 佛堂须常抹扫,除法器香灯,不得安放杂物。 佛龛佛灯,皆须帐以玻璃,免受尘伤蛾,并常抹洁,令佛像金身,常如新塑。 迟早功课,六时念佛,不得间歇,佛前香灯须明显,不得连续。 凡逢佛菩萨圣诞,当聚众念佛及讲演佛法、赠送法宝。 居士集体与安养堂内佛子皆应恬淡,不得置雕彩大床,室内除一榻一桌一椅外,不得广陈多物。 除警语座右铭句,不得多挂书画,几有诸庄重之具,应供于佛堂,但也不用过于富丽。 日子宜严厉,不得赤身赤脚,放逸自便。 不得修习外道功夫或拳术。 平常修持于集体内举办,除助念不得应赴佛事。 不得吃烟、酒、荤腥,或食种五辛。 凡与大众同住同行,不得争座位,或于座上遥呼笑语,凡闻人呼,即念佛以应之。 众中有失仪者,当遏恶扬善。 几睡不得在人之前,起不得在人以后。 洗脸浣衣应节约用水,刷牙吐水须垂头,不得喷水溅人。 涕唾当入盂或僻处,不得大声涕唾于殿塔及净地净水中。 喝茶汤时,或手中有物,不得单手作合掌式揖人。 衣服须常洁净,不得拖鞋有声。 不得著亵衣礼人,亦不得亵衣受礼。 凡熄灯须问别人用否? 不用方封闭。 凡入浴先以汤洗面,以上至下,缓缓洗之,不得以汤水溅人。 不得在澡堂小便或共人语笑、受人擦背,不得任意久洗,影响别人。 几入厕须先脱外衣,不得海青、缦衣入厕。 便毕当洗手,未洗手不持物,逢人不得作礼,宜侧身避之,不得沿路行系衣带。 八、朝山须知居士为朝礼佛教圣迹和参访善知识,结伴朝山应予发起。 同行人数不宜过多,路上要注意安全,并须带着好衣服、干粮等物。 入寺门后,不宜中心直行,进出俱当顺着自己的左手方向靠边行走。 在寺内不得大声谈笑,步履须慎重,正在举办佛事活动的殿堂,不得私行闯入。 居士朝山结伴同行我们要彼此关怀照料,有事联络言语和顺,为人处世文质彬彬,不能恶言相骂,有损佛徒品格。 其他乘车船、住宿等等皆须恪守游览通例,不能大意。 九、奉事师长居士奉事师长、双亲,当如奉佛,常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供养。 若有过错师长、爸爸妈妈劝诫,不得还以逆语。 若有犯戒等事,不得覆藏,速诣师前,哀乞悔过。 师许,则纵情发露,精诚悔改,还复清净。 凡师有所使令,宜及时办理。 人问师名,当说上某下来,问师别号,即说某某。 师礼佛,不得与师井札,当随后礼之,师拜人,亦不得同拜。 在师前不得与同辈相礼,亦不得受人札。 居士皈依三宝以后,全部僧宝皆为居士之师,故凡全部出家僧尼,皆当恭顺,不得有所别离,其他各项参看礼敬僧宝条。 居士对爸爸妈妈,当服劳赡养以安之,伯叔尊长,亦应敬之。 如爸爸妈妈不信佛,居士应委言劝之,以报亲恩。 十、毋忝厥职居士应以诸佛之心做好业务。 居家学佛者,皆有社会工作,不论何业,均须尽责。 行政工作者,当秉公执法。 经商者,宜依佛法行事,不卖假货,不缺称少两,不欺老少,不偷国税。 凡诸货物,当明码标价,不虚伪,不欺骗。 务农者,不劳心思,正巧念佛,惟当仔细耕耘,免伤虫蚁,复应于迟早佛前悔过:愿我见佛得道后,先度播种以来,全部所杀微细众生,次度全部怨亲,皆生净土。 宜常念观音圣号,求免天灾,普救众苦。 若为作工,无多深虑,正可以机器节拍,勤于念佛,自行化他,现世必获福报,命终可中上品生。 十一、佛化家庭居尘学道,虽不能尽行佛事,亦当戒恶,不造新殃。 一家老少,清净联合,威仪规矩,勤俭节约,嫁女不用厚礼,娶媳亦勿糟蹋。 所节金钱,施舍贫乏、庄重佛寺、印送佛书并广作慈悲公益事业。 居士房舍,应设佛堂,庄重清洗,便于礼诵。 居士读书宜别离邪正,虽名佛经,亦须弃其真伪。 以念佛为主,读经为助。 几尘俗之命相卜筮,仙道鬼魅,邪教淫书等皆不得看。 凡作家务,当珍惜物力,米面蔬菜,不得狼藉,凡沈菜当三易水,作食不得带指甲垢,弃污水不得高手当道扬泼,扫地不得顶风。 十二、威仪如法受食:凡受食须先合掌默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十方三世全部佛菩萨。 食时须端身正坐,不得伏桌上,不得大笑及言语。 若有客在座,但应诺罢了。 不得太缓太速及碗筷出声、饮食作响。 不得压恶食。 喜甘旨咨口腹。 不得食五半,不得遗落饭菜。 睡觉:凡睡觉不得仰卧,覆卧及左胁卧,当以右掌枕头,左掌着膝,右胁而卧,名吉利卧。 常宜独卧,虽配偶亦不该常同榻,睡时须穿睡衣,专心默念四字佛号而寐,但不行提神过甚。 若失眠,须先默坐念佛一小时,坐疲方睡。 天来晓,宜早上,默坐念佛一小时,方下榻出舍。 外出:几外出有串,须端身直行,心中念佛。 几入市购物,勿争价值,不合值不买可也,若已购就,虽贵亦不该退。 若见禽兽鱼虾等生物,须量力采购放生,如力不及,当念佛数声代为悔过回向。 十三、治病福田居士凡见爸爸妈妈、师僧、眷属、亲友等全部患者,须带慈悲心供养,治疗关照,如佛无异。 八福田中,治病福田榜首,当以善言安慰,告以念佛养息,令生正信,愿求往生。 命若来尽,当蒙佛佑,提前健康。 若有所需,除不宜者,应竭力办理。 若路遇患者,(除自有病或无力,或彼有力、有人关照)应往照料。 如无暇,应作便利,或付嘱已,然后可去。 发布时间:2022-03-15 05:02:5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