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过堂的要点与意义 内容: 佛教传到汉地以后,形成了严格的过堂用餐仪轨,规则了碗筷摆放、运用和添饭加菜的过程与办法。 其间的重点是不能讲话,不能随意出声。 就餐前后朗读《供养偈》与《结斋偈》,表明供养诸佛菩萨、供养众生。 就餐时应当提起正念,食存五观,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发生感恩心、慈悲心、对等心和责任心。 在过堂时,僧众排班,整齐有序地进入斋堂。 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坚持中堂的安静与庄严,以示对诸佛菩萨的敬重。 起先,桌上的碗接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 开端念《供养偈》以后,也就开端行堂了。 行堂的义工拿着装食物的桶和勺子,沿着桌子走来。 过堂时期,僧众不能说话,要用特定的手势对行堂的人表达自个的意思。 第一遍行堂时,只需僧众不回绝,行堂的人通常就会把每种食物都在碗里装上一点。 假如僧众不想要某种食物,或许觉得碗里的饭菜现已够吃,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个遮挡的动作,以示需求。 过堂时端身正坐,脊背笔挺,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接近桌上的碗,双脚不要交义或翘起。 不能糟蹋食物。 开端就餐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个,然后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 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边,其他四指平托碗底,古人称之为龙含珠。 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人口中,动作要轻柔而妥当,古人称之为凤允许。 关于稀饭、汤等流食,能够把碗端起来饮用,关于固体食物则不能把碗放到唇边扒拉着吃,一律运用筷子夹起来。 第二遍行堂时,假如僧众需求增加食物,就把碗向前移动,伸到桌子外沿邻近。 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里比划一下,表明需求增加食物的多少。 想要增加某种特定的食物,就把那种食物从碗里夹起来,向行堂的人暗示。 关于某种食物还想再增加一些,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 关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明少数。 关于稀饭,假如想要对比稠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假如想要对比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 吃完饭以后,将碗叠起,放在接近桌子外沿的当地,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筷子与桌沿笔直。 这一套杂乱的过堂仪轨展示着佛门的威仪,但是过堂仪轨的意义不只在于坚持表面上的美丽大方。 ​佛教的修行让人们经过了解自个来改善自个,与正念觉知是分不开的。 因此修行人要尽力提起正念并坚持觉知。 但是普通人因为观照力弱小,常常忘失正念,过堂仪轨即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缘。 要使行动契合这套仪轨的各方面细节,并在沉默中进行有用交流,有必要会集精力,随时觉知自个在做啥和想啥。 就餐时不具备正念,心猿意马,梦想连篇,即是跟着贪嗔痴在流转。 只需学会在吃东西时真实地提起正念,一定会取得史无前例的满意和感恩。 那时候,或许你会遽然了解弘一大师说的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滋味,既不为喜欢的饮食而狂喜,也不为不喜欢的饮食而烦忧。 端饭碗的龙含珠动作,有一个深入的意义,显示着众生皆有宝珠通常的佛性。 佛性的开发从培育观照力开端,咱们应当勇猛精进地修行,随时让正念提起。 发布时间:2022-03-13 18:02:0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