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日常生活常用礼仪 内容: 1、合十亦称合掌。 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 合十为礼,以示敬意。 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了解不过的招呼方法,合十的动作,不仅能够到达收摄心里的效果,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形象,是佛教徒日常日子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除了遇到人能够合十表明问好、打招呼之外,假如通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能够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通过,表明自己的礼貌与尊敬。 此外,咱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达谦逊、恭谨心意的好办法。 2、操手当咱们倾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能够双手合十表明恭顺。 假如说话的时刻较长。 则能够把手放在腹前。 改成操手(放掌)姿态,这么也能让人摄心,不会松懈没精力。 具体办法为:双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鄙人,置于腹部前方。 双手高度要适中,约为肚脐上方一寸,不然太高予人紧张严厉之感,太低又显得很没精力。 双手不要贴紧腹部,不然看起来会很不天然。 3、顶礼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礼。 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以示头触佛足,恭顺至诚,即是俗语说的心悦诚服。 4、问讯佛教徒素日在正式场合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能够心悦诚服行跪拜礼,但假如师父正在行走,或在就餐、说话、讲演时,则能够用问讯的方法代替,同样能表达忠诚的心意。 首先忠诚地合起双掌,目光凝视中指指尖。 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一起改换姿态。 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悄悄相触摸,食指尖也悄悄相触摸,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 此刻,双手的姿态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通常,充满了恭顺吉祥。 双手保持这个姿态通过胸前,一向抬高到眉心(但不触到脑门),这也表明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着忠诚、恭顺而谦善的情绪。 随后再悄悄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态,然后放下双掌。 5、功课在寺庙里,僧尼天天的必修课为朝暮课诵,又叫早课、晚课。 通常,寺庙在早上4时就打催起板(起床号令),僧尼盥洗完毕,齐集在大雄宝殿,恭顺礼佛,听候大钟大鼓完毕声,群众齐诵早课:《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 晚课鄙人午4时摆布,僧尼齐诵《阿弥陀经》或念《八十八佛大悔过文》,以及蒙山施食等。 6、过堂僧尼就餐都要过堂,早晨、中午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 五观之意为:一是怀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怀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发生贪食美味的想法,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头就座。 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梆)和云彩型铁板(云板)。 梆是就餐号令,又叫长鱼。 鱼日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夜以继日。 就餐中间,假如需求添饭菜,应将空碗送到桌边,由斋堂服务员添,不行作声叫唤,碗筷应摆在桌边放齐。 如住持和尚的筷子搁在碗边上,表明他要对群众说话;筷子放平,即不准备说话。 曩昔,大寺庙因僧众较多,多用过堂形式就餐,并实行分食制。 如今通常小庙,人数不多,多选用四菜一汤共食制。 发布时间:2022-03-13 04:47:2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