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知道礼拜的真实内涵吗?想获得这五种功德就要多拜佛 内容: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资料图)什么是礼拜? 不要认为我们把这件事情搞清楚了,礼拜的核心就是折服骄慢的。 我们为了折服骄慢要礼拜,但是我们懂礼拜吗? 不懂! 所以要讲什么是礼拜。 合掌叩头以表示恭敬,这就是礼拜。 也叫那谟悉羯罗、也叫伴谈、也叫和南。 和南就是顶礼。 也叫礼、也叫拜。 包括我们常说的稽首,也是礼拜。 《大乘法苑义林章》说:“讹名和南。 ”说“和南”这两个字是音译的讹误。 但是我们现在大家基本上都在用,“和南”用得还挺多。 注意,这里面有几个词还是有轻重区别的,合十比较轻,和南比较重,和南就是顶礼,只是表示说我对你作个礼。 所以遇到出家的师父,要给在家居士写信,就写个“合十”就可以了,就不用写“和南”。 但是你要跟出家众或者长辈,都要写“和南”,表示恭敬顶礼。 你们给师父写,就写“和南”,不能写“合十”。 下对上,就要用后面这个重的,不可以用轻的。 礼拜的方式及其种类,我们有必要知道一下。 有下等的、中等的、上等的,三种礼敬方法。 最低的就是作个揖、合十,弯个腰,点个头。 作揖是最简单的,我们现在一般都用这个,因为有的时候顶礼不方便;第二,中者跪,跪下来;上者,稽首,五体投地。 跪下去,还只算中。 同时也说:“礼有三种,一者口礼;二者屈膝头不至地。 ”现在好多到庙里去,第一步,就是远远地作一下揖,好多人都这样。 还有人跪下去了,但觉得磕下去不好意思,跪了就不容易了;还有的觉得地上太脏了,这一磕头就把头都磕脏了,跪在那儿点点头的也常有。 这就是头不至地,中等礼。 第三,头至地,是上等礼。 因为头是我们最珍贵的,最高的,脚是最低,地是最低。 “以头礼足,恭敬之至。 ”礼拜的对象是什么? 按照北本《大般涅槃经》中说:“佛法中,年少幼小应当恭敬耆旧长宿,以是长宿先受具戒成就威仪。 ”年纪小的要敬尊长,因为年纪大的受戒要早。 关于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要说一下的,根据《梵网经》说:“见上座和尚阿阇梨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 ”你们要学,看到出家的师父来了,赶快起身迎一下。 哪怕都已经在屋子里,你也要起身,然后有那个迎的意思,这才符合礼。 然后要礼拜、问讯。 最低也是要合掌。 另一个,《五分律》里也规定:“比丘尼虽先受具戒百岁”,哪怕百岁的比丘尼,她受戒很久,她也要拜新受戒的才二十岁的比丘,因为身份不同。 戒法跟人几岁没有关系。 有一些人不能理解这个,所以讲究女权的就说这是落后的。 现实生活,第一个说实话,比丘善体贴的,没有大大咧咧坐在那儿等一个年高德重的比丘尼来给你顶礼的。 怎么礼? 比丘之间怎么礼呢? 谁给谁顶礼? 按戒腊,戒腊低的顶礼戒腊高的。 沙弥怎么办? 沙弥是按照年纪分的,年纪小的顶礼年纪大的。 如果两个人一般大怎么办呢? 谁先出家,那就受礼;谁后出家,就顶礼。 比丘跟沙弥还不一样。 比丘尼也是如此。 那当然在家顶礼出家,沙弥顶礼比丘、比丘尼,比丘尼顶礼比丘。 礼拜的时宜,什么情况下能拜,什么情况下不能拜呢? 这个要搞清楚,不是你说顶礼好,什么时候都去顶礼,要看情况。 像《四分律》里面就讲,经行的时候、剃发的时候、说法的时候、洗漱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等等,这些都不能礼。 按照经中说,礼拜能得五种功德。 《增一阿含经》有说:第一,礼拜、拜佛,可获得:(一)端正,所以你想相貌庄严,那要多拜佛。 因为你看见佛像生渴仰心,以此因缘,来世可得相貌端正。 这个地方就说到了拜佛的要求了,今天很多人拜佛不合仪轨。 正立、合掌,要拜之前,先要抬头瞻仰尊容,就是要看佛像。 先要看一眼佛像,就是看佛相好庄严,心中感动、心中仰慕,再拜下去的。 我们现在见了面,低头就拜,错了。 端正之因,引发欢喜,生渴仰心。 你不看佛,渴什么仰啊! 记得这个,先要瞻仰,心中欢喜,仰慕,再拜。 (二)好声,也不要像哑羊,你一边拜一边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 要在过去,一边拜,一边随口要念赞佛的偈颂,比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顶礼! 赞叹,所以好音声。 南无如来的佛号,以此因缘,将来你的声音好听。 (三)多财宝,因为你不光是散花、燃灯、顶礼,我们一般进去先供花、上香、点蜡烛、献上各种水果供养,最后来磕头,所以多财宝,你将来财富增长。 因为你的礼拜不是光顶礼,还有前面的布施、供养。 (四)忏悔的功德是生长者家,会生到善根深厚的家里面。 因为他心无染著,合掌长跪,至心礼佛,所以他将来能生长者之家,而不是生在贫贱之家。 (五)生善处天上,将来能生于三善道,或者天道。 发布时间:2022-03-09 21:30:5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