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黄智海居士书 内容: 接手书,知修持严密,欣慰之至。 五旬外人,兼以事务多端,只好专修净业。 若泛泛然研究,或恐经论不能大通,净业反成副事。 所言性心意之分别。 心,多约体而言。 意,即念虑,乃心之用。 性,则约心体之不变动者为论。 若泛言之,心性皆可通称,而意则必指其念虑而已。 然心有真心,有妄心。 言约体者,乃指真心。 妄心亦属念虑,乃心体上之妄念耳。 藏通别圆四教,乃如来随众生根机,说相契之法,有此等义,故智者依义而立此名目。 藏教,为小乘根性,说经律论之三藏,故名藏教。 大乘亦有三藏,此单指小乘说耳。 通教,乃大乘初门,以根机不同,钝根则通前藏教,利根则通后别圆,故名通教。 别者,各别,此教独菩萨法,所有教,理,智,断,行,位,因,果,一一各别,未能如圆教之圆融互摄,故名别教。 圆者,圆满,圆融,以法法圆融,法法圆具,故名圆教。 此教为最上佛法,乃佛以自己所证所悟之理,与一切大根菩萨所说者。 当看教观纲宗,自知其义,若欲用笔墨叙说,不但太费力,且不如看彼之为得也。 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于教义禅宗,得真利益,甚难甚难。 唯净土法门,方可依怙。 试观显荫之死,远不如愚夫愚妇。 而显荫之所知,非愚夫愚妇所能企及,而愚夫愚妇之所得,又非显荫所能企及。 正光所谓性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凝,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翻成大拙也。 愿居士专志净业,勿歆羡于宗通说通,庶可于了生脱死,不成画饼。 周德广,二月初二,念佛坐逝,无悲恋之情,有悦豫之色,当必直入莲邦,为弥陀弟子矣。 去年病中,发愿以所积万金作善举,因以七千元交光,三千四百元,印大士颂一万部,一千六百元印不可录,二千元印新排之增广文钞。 余三千元,作别种善举。 其子四人,俱不甚丰裕,而能以亲所积者,为亲作功德,不肯自己受用,亦可谓难行能行矣。 祈专志净宗,勿被密宗现身成佛之语所动。 现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实。 若认做事实,则西藏东洋之佛,不胜其多。 且勿说平民,即班禅之心行作为,佛气尚无,况说成佛乎。 以彼于民不聊生之时,犹然不惜百姓脂膏,任其铺排耗费,而钱到己手,便当命宝贵,毫无慈悲喜捨之念故。 显荫自命得密宗正传,谓佛法东流中国,唯弘法大师教理圆妙。 历斥中国各宗祖师,皆不及弘法大师之正传。 而死时竟成一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之人。 其已现身成佛矣,何又结果如是也。 祈洞察是幸。 菩萨之心,犹如太虚,无不包括。 欲利益众生,作种种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见,妄生测度。 以彼已证法忍,了无人我之可得。 唯欲摄受一切众生,入于如来大觉法海。 若有计较,便属情见,便与无人我之道,不能冥契矣。 云布施头目髓脑,则诚然。 至于妓女彩女等,不过扩充菩萨布施之心,不可以词害意。 若死执其语,则愿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满之文,又将如何安置乎哉。 此显菩萨内外俱捨,了无贪惜。 内而头目髓脑,外而国城妻子,无一法生贪著,故能于生死中独得解脱。 彼受施者,由菩萨愿力摄持,或于即时,或于后世,无不亲蒙利益,了生脱死。 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后为最初得度之憍陈如。 此种如太虚量之大菩提心,何可以凡夫小知小见测量。 须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 否则便于住持法道,或有妨碍。 若未证无生法忍,即不住持法道,亦不宜学菩萨之捨头目髓脑等。 以自力不足,不堪忍受,若自若他,俱无所益。 凡夫须按凡夫能行者行之,则可矣。   发布时间:2022-03-08 06:02:1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4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