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 内容: 周木居士鉴,接手书,知生净信心,欲皈依佛法。 然皈依佛法,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力敦伦常,恪尽己分,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 并须戒杀护生,吃素,如不能净素,亦当以不贪食为是,更须持六斋,或十斋,否则便与佛相背矣。 今为汝取法名为智茂,以心性如木,由烦恼障蔽故,心性不能显现,如木枯槁。 既有智慧,则烦恼不生,而心性之木自然茂盛也。 所言五戒,且自考心,如能受而不犯,则向化三问其佛前受之规矩,彼当教汝,光不备书。 既皈依佛法,当熟读文钞,依之而行,自不致受庸人所误,致求来生福报,及外道炼丹运气,以求成仙等。 汝果能领会得文钞义,纵百千外道,亦不能摇动汝心。 且勿谓此系光所说,恐不足依据。 须知光乃取佛菩萨祖师善知识之意而说,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 祈慧察,则幸甚。 汝心高如天,志劣如地,口虽云依光所说,实则全依自己偏见。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 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汝既不能通宗通教断惑证真,仗自力以了生死。 又不信佛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不可思议,若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无一人不得生者。 净土法门,乃即生了生死之无上直捷圆顿法门,于此法门方向尚未知,便以好高务胜之狂妄心,去研究起信论。 起信论实为学佛之纲要,然于劣根,及初机人,亦难得益。 即研得起信论通彻无疑,其用功尚须依念佛求生,方为稳当。 况法相禅教之精微奥妙高深而不可企及乎哉。 汝心如此其高,乃不知分量之高。 其志又谓根性劣弱,何望生西,但能不堕恶道,此堪自慰。 不知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 此系违背佛教,及与光说,何可云始终奉行教诲,一心持念弥陀乎哉。 今以汝之身,膺人之职业,又非上等资格,其所立之心与志,真令人可叹可笑。 汝且息彼做大通家之狂妄心,专心研究净土法门中书,文钞与高邵麟徐女士书中备说。 随所开示,依之生信发愿,不以自己根器下劣,高推往生于度外。 且常随动随静,将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 其居心行事,须要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宗旨合。 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事也。 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 若先欲透彻,不从志诚持诵做,即透彻亦无实益,况决难透彻乎。 法相禅教,毕生研究,也难得其旨归。 即得,谁能不断惑业,了生脱死。 欲断惑业了生死,恐梦也梦不著。 汝于光文钞尚未详阅,故其所说,高则冲于霄汉,卑则入乎沧溟。 文钞中屡屡说所当看之书,及看经等法则,并法相禅教之难以得益处。 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 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 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 二种法门,不可并论,而具足惑业之凡夫,可不慎所择哉。 流通基金,纵欲增益,何可作募缘办法。 有信心有财力者,与之商量,俾其补助,即可矣。 又经典甚多,汝心欲大开门庭,郑州有几个人请。 但取普通人能看者,请以备购。 有大部普通人不看者,须预订,转为代请,则省资本,亦不至请来售不出,将钱占到不得受用耳。 汝自谓来日无多,实力有限,光故作如此说。 倘不以为然,仍依自己心相而行,则光亦不强汝。 能做得一个大通家,亦是佛门之幸。 恐汝大通家做不到,净土法门又信不及,则两头落空。 今生稍修点功德,来生必定生于富贵家。 汝试细思之,富贵人有几个不造业的。 今日之国运危岌,民不聊生,皆是一班无智慧修行人之来生福报所捣乱而成者。 汝打甚么穷妄想,欲不堕恶道。 不生西方,则一生不堕者或有之,二生不堕者便少也。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 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早则楞严大悲十小咒心经,念毕,则念佛若干声,回向净土。 晚则弥陀经,大忏悔,蒙山,念佛回向。 今丛林皆图省工夫,早则只念楞严咒心经,晚则单日念弥陀经,蒙山,双日念大忏悔,蒙山。 汝言禅门日诵经咒甚夥者,不知乃朝暮课诵外之附录者。 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 如早晚专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早则专念大悲咒念佛,晚则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 或有持金刚经者亦可。 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 汝之所说,乃见异思迁,虽是好心,实为心无定主,随境所转。 何经何咒,不称赞其功德殊胜。 依汝知见,则看此经必废彼经,持此咒则废彼咒,以力不能兼顾,势必如此,是尚得名为明理真修之士乎。 再推广言之,汝若遇参禅者赞禅而破斥净土,必至随彼参禅。 及他天台,贤首,慈恩,秘密各宗,每遇一知识提倡,必至捨此修彼。 不知汝是甚么根性,要做法法皆通之大通家,但以业深智浅,大通家做不到,并将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置之度外。 待到临命终时,不向镬汤炉炭里去,定向驴胎马腹里去。 即幸而不失人身,以今生尚无正智,颇有修行之痴福,以兹享彼痴福,便造恶业,一气不来,直入三途,欲得知天地父母之名尚不能,况得知净土法门乎。 汝看光文钞,作么生解,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 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 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 善体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则纵说的多,汝仍是心无定见,有何益乎。 凡夫在迷,信心不定,故有屡信屡退,屡修屡造之迹。 亦由最初教者不得其道所致,使最初从浅近因果等起,便不至有此迷惑颠倒也。 然已往之罪,虽极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 故经云,世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 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之无益。 譬如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 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 所患者立志不坚,一暴十寒,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矣。 发布时间:2022-03-08 03:30:2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4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