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 内容: 复吴希真居士书一念佛一法,约有四种。 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 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 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 唯心所现,不生取著。 既不取著,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 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 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 以躁妄心,急欲境现。 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 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 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 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 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 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 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 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 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 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 宜自详审。 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 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 复吴希真居士书二得预楞严法会,何胜庆幸。 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 至于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 如台宗止观,禅宗参究向上等皆是。 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也。 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 然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教。 何以言之,最初征心辨见,唯恐以妄为真,错认消息。 迨其悟后,则示以阴入界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 乃知法法头头,咸属实相。 既悟实相,则觅阴入界大之相,了无可得。 而亦不妨阴入界大行布罗列。 所示二十五圆通。 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之外。 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 以至七趣因果,四圣阶位,五阴魔境。 无非显示于实相理,顺背迷悟之所以耳。 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 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 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 以此之难,固为持名念佛之一格量劝赞。 了此而犹欲仗自力以断惑证真,复本心性。 不肯生信发愿,执持佛号,求生西方者,无有是处。 以实相遍一切法。 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 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 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 能得苏东坡,曾鲁公,陈忠肃,王十朋等之果报,犹其上焉者。 了生脱死一事,岂可以志大言大而成办乎哉。 宜自详审。 是知实相之理,不可不知。 息心研究楞严,则凡圣因果迷悟修证之若事若理,明如观火。 而自力佛力,持名实相之利益大小,亦明若观火。 固当若自若他,皆期以即持名而实相。 决不致以好高务胜,离持名以修实相。 致使徒有修心,而无证果也。 复吴希真居士书三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 佛视众生皆是佛,故随顺机宜,为之说法。 俾得消除妄业,亲证本有。 即一切众生皆得究竟涅槃,了不见我为能度,众生为所度,以彼原是佛故。 众生视佛皆是众生,故西天九十五种外道,及此方拘墟儒士,莫不竭尽心力,多方毁谤。 必期于佛法断灭,了无声迹,而其心始快。 然杲日当空,只手焉遮。 适足以彰佛法之光明,而形自己之浅陋而已。 有宿根者,由谤佛辟佛因缘,遂复归依佛法,为佛弟子,代佛扬化。 无宿根者,当乘此业力,永堕阿鼻地狱。 待其业报尽时,往劫闻佛名之善根,当即发现。 由兹方入佛法,当即渐种善根,以至业尽情空,复还本有而后已。 甚矣,佛恩之广大深远,莫能形容也。 一句染神,永为道种。 譬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 食少金刚,决定不消。 能如是生信,是谓正信。 尔宜勉之。 又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 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 今之人每以世智辨聪之资,研究佛学。 稍知义路,便谓亲得。 从兹自高位置,藐视古今。 且莫说现今之人,不入己目。 即千数百年之高僧,多有古佛再来,或法身菩萨示现者。 彼皆以为庸常,不足为法。 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听其言,高出九天之上。 察其心,卑入九地之下。 如是习染,切宜痛除。 否则如贮醍醐于毒器中,便能杀人。 若能念念返究自心,不但如来所说诸法,即能得益。 即石头碌砖,灯笼露柱,以及遍大地所有种种形色音声,无非第一义谛实相妙理也。 谓古今无人者,何曾梦见。 祈谛信而勉行之。 发布时间:2022-03-08 00:58:3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4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