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 内容: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一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此圣人以己之心无念虑,而随机说法示人也。 断断不可会作谦词。 夫圣人之心,犹如明镜。 空空洞洞,了无一物,有何所知。 鄙夫致问,如胡来汉来。 叩两端而竭,如胡现汉现。 叩字,义当作即。 两端者,所问与其机也。 而竭焉者,恰恰合宜,无过无不及也。 即佛门所谓契理契机之谓也。 若唯契于理,而不契机,于彼无益,便成闲言语矣。 如问仁,问孝,问政等,所问是同,而所答各异。 乃即彼之机,答彼之问,看孔著楔,对病发药,恰恰合宜,了无一毫机教不投之弊。 若非心空如镜,安能使之若是乎。 讲章以空空属于鄙夫,可谓枉读圣贤书矣。 孔子之心,至诚无妄,故曰空空如也。 颜子去圣一等,虽未能究竟无妄,而其妄亦无几何,故亦得屡至于空。 三月不违,即是其事。 故夫子许之以庶。 若以为箪食瓢饮屡至空乏,而不改其乐,故许以庶。 则是捨本逐末,大失圣人因机定评之至论也。 至于子贡货殖。 乃随类论及,何可以令其针锋相对。 圣人因人论人,岂效后世做试帖诗,必须对得恰好,方为合格乎。 然此乃以阁下志慕佛法,不妨将圣人之心,随机指点。 若向三家村里训蒙,当以朱注是守。 否则守文之徒,谤焰四起。 不但不能知圣人之心,反因之毁谤佛法,由是永沉苦海。 大失圣人叩两端而竭焉之深旨矣。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得手札。 知阁下尚未圆具,及贵宅贵乡佛法流通之象,喜不自胜。 虽然,吾于喜中,不无大忧。 何以言之。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 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 持斋念佛者多,推其效则法道兴隆,风俗淳善。 此则唯恐其不多,愈多则愈美也。 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 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彻悟自性。 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即一生以顿脱苦轮。 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则益善也。 若或稍有信心,无大志向。 欲藉为僧之名,游手好闲,赖佛偷生。 名为佛子,实是髡民,即令不造恶业,已是法之败种,国之废人。 倘或破戒造业,贻辱佛教。 纵令生逃国法,决定死堕地狱。 于法于己,两无所益。 如是则一尚不可,何况众多。 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 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 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 今之为僧者,多皆鄙败无赖之徒。 求其悠悠泛泛,持斋念佛者,尚不多得。 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 今之佛法,一败涂地者,以清世祖不观时机,仰遵佛制。 革前朝之试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 夫随意出家,于上士则有大益,于下士则大有损。 倘世皆上士,则此法固于法道有益。 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 益暂得于当时,(清初至乾隆年间,善知识如林,故有益。)祸广覃于后世。 致今污滥已极,纵有知识欲一整顿,无从措手。 可不哀哉。 以后求出家者,第一要真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姿,方可剃落。 否则不可。 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 恐其或有破绽,则污败佛门不浅矣。 男若真修,出家更易。 以其参访知识,依止丛林也。 女若真修,出家反难。 以其动辄招世讥嫌,诸凡难随己意也。 如上拣择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护持佛法,整理法门之第一要义。 祈与令师及一切相识之僧,剀切言之,则其功德无量无边矣。 至祷至祷。 发布时间:2022-03-06 14:50:4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4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