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二月二龙抬头,剃个龙头讨彩头 内容: 二月二,龙抬头剃个龙头讨彩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理发店的生意会特别红火大家都想借“龙抬头”的好寓意整个新发型,令新的一年鸿运当头那么,“龙抬头”如何过更吉祥? “龙抬头”的由来““””“龙抬头”,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唐朝时,人们将二月初二作为“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 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 元代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 《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 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 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 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 “龙抬头”的民俗““””这个春日,之所以被称为“龙抬头”,与星象有关。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 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出现于地表上,为生发之大象,故称“龙抬头”。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象征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因此,有很多带有吉祥寓意的民俗:① 剃 龙 头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必须赶在大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 如果错过,就得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否则“正月剃头死舅舅”。 其实,这个说法是误传。 正月不剪头,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为表“思旧”之志,但流传中误作为“死舅”。 不管怎么样,春天剃个头也是很好的,让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月初二儿童理发,叫剃“喜头”,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② 炒 金 豆每年二月二有炒金豆的传统,传说天帝因不满人间之事,传谕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 龙王不忍人间疾苦,违抗旨意布雨而获罪,必须等到“金豆开花”才能免罪。 人们为拯救龙王,便在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一起炒黄豆和玉米供于案上。 天帝见状,只能将龙王释放。 ③ 开 笔 写 字这天人们会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龙抬头”最吉祥之事““””除了以上民俗外,对佛弟子来说“龙抬头”最值得做的吉祥事,便是“护生”。 春天是大地孕育生机之时,不光庄稼需要滋养,许多小动物也在这时繁衍后代。 老话说得好: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 断除杀生行为,能感得健康长寿的果报。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说: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被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 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愿大众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护生行善、慈心不杀感得龙天欢喜、健康长寿过一个殊胜吉祥的“龙抬头”编辑 | 普秀图片 | 网络 熙全 浩子责编 | 明月 发布时间:2022-03-04 12:02:21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4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