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学知识|什么是佛教中的荼毗(túpí)仪式? 内容: 荼毗(túpí),二字是梵语的发音,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焚烧。 但是这个焚烧,不是一般所说的焚烧木柴,而主要是指僧人死后的火葬,称之为荼毗。 僧人的荼毗,通常不在火葬场,会专门建一个临时的场所。 行荼毗之火葬场即称为荼毗所。 在佛陀出世之前,这一葬法被视为正葬。 火葬法于佛陀以前即行于印度,原为僧人死后,处理遗体之方法,佛教东渐后,中国、日本亦多用之。 流行于中国丛林之俗语,则称为“送往生”。 一般的僧人荼毗后,绝大多数是不会有舍利的。 舍利是戒定慧的结晶,是修行达到一定证量的标志物。 我国古代虽以土葬为主,然也行火葬。 据《五杂俎》卷六载,吴越之民,多用火葬。 梵语,又作荼毘,本为燃烧之意,通常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即所谓火葬。 荼毘,为印度四葬之一。 在佛陀出世之前,这一葬法被视为正葬。 日本也行火葬,以文武天皇四年(700)道昭示寂,为日本火葬之始。 典故jhāpita。 又作阇维、阇毗、耶维、耶旬。 意译为烧燃、烧身、焚烧、烧。 即火葬之意。 行荼毗之火葬场即称为荼毗所。 火葬法于佛陀以前即行于印度,原为僧人死后,处理尸体之方法,佛教东渐后,中国、日本亦多用之。 流行于中国丛林之俗语,则称为“送往生”。 (长阿含卷三游行经、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九、释氏要览卷下、玄应音义卷五)出处一赵老居士荼毗后舍利子等(术语)Jhapita,又曰阇毗,阇维阇鼻多,耶维,耶旬。 译为焚烧,犹言火葬,僧死而焚其尸也。 玄应音义四曰:“耶维,或言阇鼻,或言阇维,或言阇鼻多,义是焚烧也。 ”同五曰:“耶旬,或云阇毗阇维同一义,正言阇鼻多,义是焚烧也。 ”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阇毗或言阇维,或荼毗。 古云耶旬。 此云焚烧也BuB。 ”同四十三曰:“耶维,或言阇维,皆讹也。 正言阇鼻多,义是焚烧。 ”西域记六曰:“涅叠般那(Nirdhapana),唐言焚烧。 旧云阇维,讹也。 ” 发布时间:2022-02-18 05:35:5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4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