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精华开示】富贵修道难 内容: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 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 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  ——《佛遗教经》佛说富贵学道难,是观察众生的根机加以述说的。 何以富贵学道难呢? 一个人今生能得到富贵,是他宿世行善积德的异熟果。 而在享受种种五欲六尘的快乐时,多会迷惑造业。 财、色、名、食、睡的种种诱惑,令人享乐唯恐不及,很难产生向道修行之心。 在南阎浮提,需要八苦的激励、苦难的逼迫,才能令人产生厌苦的心,踏上修行之路。 如果沉溺于富贵的意乐,是很难产生超越意向的,这就是儒家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在痛苦当中,往往能超拔;而处身于安乐富贵之乡,则如老象溺泥,大多会沉沦法身慧命。 佛贵为太子,可不是一般凡夫,乃是乘愿再来,示现八相成道的古佛,是故佛不会迷惑颠倒。 然在佛的示现中,色界天人常来警诫太子不要沉溺五欲,令太子在四个城门见到生老病死及沙门修道的相状,帮助太子夜半逾城出家修道。 释尊作为大富贵者能够在富贵当中感觉到生命本体上的苦、空、无常、无我,所以能够超拔出来。 在佛的比丘弟子中,有很多释迦族的王子与贵族,他们是受佛陀德望的感召,毅然决然而出家的。 其宿世善根亦是非常深厚,有些是大权示现的菩萨,助佛弘化的,故他们在释尊座下很快就能证到圣果。 所以富贵学道难是此土一般众生的情形概述,然而佛与其弟子有其特殊例外的因缘。 我们如果出身于富贵之中,应观照生命本体性苦难,激发学道之心。 持戒念佛,求生净土,乃一切富贵者之光明坦途。 发布时间:2022-01-10 22:15:0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4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