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雪行春令,兆属不祥? 内容:   01  今天节气大雪。 广西南宁的气温近25°,感觉就像春天般温暖。 但是别得意,中医说“冬宜寒而温,为冬行春令。 ”冬天宜寒冷,但是却像春天一样的温度,这是节律异常之像。 在长江以南,特别是珠江流域,今年的冬天似乎都没有感受到寒冷。 还记得2020年大年三十的惊雷吗? 震为雷,属春木,响于冬则阳气不藏,春气早泻。 那年树木在冬天发嫩芽,果树开花,新冠疫情接踵而来,肆虐全球。 流行疾病与气候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气象学上连续5天平均温度低于10°则为入冬。 但看看天气预报,南宁未来两周最低气温都在10°以上,入冬就像入睡,越来越难了。 近年来国内南方城市都有着相似的情况,于是有人就问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未来可能很多年都会“冬行春令”,是不是地球都不会好了? 这其实不仅仅是气象问题,已经上升到人类学了。 02  人类在个体上很脆弱,但放大到群体则是很顽强。 上百万年的进化史告诉我们最朴素的道理:适者生存。 当变态成为常态,当每个冬天变成暖春,就不存在着什么好坏问题,而是适应问题。 像冰河时期,天地俱寒,夏行春令,秋行冬令,人类一样匍匐着、适应着前进。 如果说温度偏低为“冰河”期,那现在就属于“火炉”时期, 把这两个天气异常的时期放在中国历史上观察,运用玄学的眼光归纳,却有了另外的一种说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先生曾经在其著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提出:中国五千年来大致经历了四个暖期(火炉期)和四个寒期(冰河期)。 而中国的盛世往往出现在暖期,动荡容易处在寒期。 比如,夏商是暖期,汉朝是暖期,唐朝处于史上最暖的时期,而魏晋南北朝是寒期,南宋是寒期,明末清初是寒期。 近年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进入一个新的暖期。 2020年3月云南大象北迁是个明显的现象。 大象这种动物古代河南也有,河南以前就叫“豫州”,豫字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意思。 但后来气温降低,大象南迁,中原人再也看不到大象了,所以很怀念大象,于是有了“想象”一词。 除了大象北迁,南方的蛇、虫出没频繁,冬眠的时间延后和缩短了。 在广西的南宁,这两年蛇出没的新闻不绝于耳,江边的河堤上到处都是蜈蚣爬虫。 南方动物异常和气温升高有关,而北方的大雨也是气温升高的表现。 2021年河南、山西暴雨,一天下了以前一年的量;2021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洪水事件,沙漠变绿洲已经是进行时;还有黄河上游的植被大量恢复,东北黑龙江出现不耐寒植物;不管是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还是地球冷暖变化规律,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暖期。 只是近几年气候交换剧烈,容易导致新的问题,疾病、瘟疫、自然灾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我们也许措手不及,但是不要悲观,不要被打乱,最迫切的是需要去适应这个历史时期。 03  要适应暖期的到来,建议做好这几件事。 首先,提升免疫力。 适者生存,健康第一。 什么房子车子都是浮云,度过交运期才关键。 暖期利于粮食农林业,只要人类不作死打群架,就不存在粮食温饱问题。 其次,要选择好方向。 虽然气候变暖,但经济暂时还是有点冰寒。 供过于求的时期,往往很考验选择,而选择又非常拼运气,智慧为阳,运气为阴,一阴一阳,缺一不可。 如果觉得自己既没有智慧也缺乏运气,那么就勤快一点,小富靠拼,大富靠命。 不管什么历史时期勤奋都是真理。 否则,温饱虽没问题,但会影响平躺的姿势。 再次,珍惜身边的人。 不管盛世流年,不管什么气候侵袭,都要珍惜身边的人,温暖的对待每一位有缘之人,在风雨到来的时候,房子可能被吹掉,渡船可能迟到,只有自己身边的人,才是最值得信赖的依靠。 — 文 终 —作者:韦居善同载易德,善行济世。 养善居致力于易学文化。 养善居吉祥物推荐朱砂平安扣,对于阳气不足,运势较弱,家中无日照,房大人少等情况皆有化解与庇护之功用,随身携带或者放置床头,可安神辟邪。 清音老师- 决疑解惑 - 发布时间:2021-12-07 19:39:4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5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