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因果轮回】灵魂不朽”vs“神识不灭” 内容: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感就愈加日新月异,不断增长。 这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德国)  康德身为一个影响西方的伟大的哲学家,他谈到一个观点,就是以道德作为自律性、普适性的原则,一定要有两个假设。 这两个假设,第一是灵魂的不朽,第二是上帝的存在。 一个伦理学的体系,道德能在实践理性当中得以展开,一定要有这两个前提,没有这两个前提,道德体系一切都是空话。 为什么? 你的德行能不能得到一个相应的福报、福德,这是要靠灵魂不朽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然而你的道德行为,得到的那种反馈,有没有绝对的公正性,是要假定有一个掌握这种赏罚机制的上帝的存在,才有可能实施的。 实际上,康德的这两个假设,在我们东方的道德学说当中,尤其在佛教的道德理论当中,是完美地给它解决好了。 我们东林寺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他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三报论》,就是说行为的善恶是有因果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所展开的一种因果法则。 另一篇文章是《形尽神不灭论》,就是说我们这一期的肉体消失后,神识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神识不灭。 就好像火种,这堆柴火烧完了,这个火又在另一堆柴火里面。 也就是说,我们这一期的生命载体结束之后,又会找到另一个生命载体,这就是轮回的观念。 康德的两个假设跟慧远大师这两篇文章有惊人的相似。 这个“形尽神不灭”就是“灵魂不朽”,那康德只不过是用了一个“灵魂”的概念,我们佛教用了一个“神识”的概念。 不灭,就是不朽。 上帝的存在,为什么要施设上帝的存在? 就是要有行为公正的回应! 那么公正回应,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你种下什么种子,在今生得什么果实,它是一丝不爽的,一定是极为公正的。 这样,我们做这种考察之后,我们才发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的道德依据,就是因果,就是轮回! 在我们的理论体系当中,如果缺少了因果、轮回这两块基石,就可以说一切的道德理论都是苍白的,都流于空谈。 发布时间:2021-11-26 22:19:3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5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