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不是要你远离生活,而是让你学会生活 内容: 学佛不是要你远离生活,而是让你学会生活学佛,是学会生活。 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吃饭穿衣,行往坐卧,举目扬眉之间。 马祖云说:善恶事上不滞,即是修行。 也就是于一切善恶、好坏、是非、得失当中,我们的心能够平和自在,如如不动,不受扰乱,就是禅的修行。 所以,许多人学佛,以为是加法,从而不断的向外驰求,想证个什么,得个什么,修个什么,结果徒劳辛苦,一无所得。 然而事实上,学佛是减法,得先认认真真的对着自己,把自己心中许多让自己苦的东西,拿开它。 苦因即去,其苦必去,苦其去也,乐何必寻? 不求自至,不修自得,不证自明。 所以六祖大师说:于彼相中,不生憎爱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名一相三昧。 禅的解脱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内的;不是离开生活的,而是让我们去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不是让我们抛弃工作、学习、责任和义务,而是让我们于工作、学习、责任和义务当中,心不失衡、不迷惑、不怨叹、不计较;不是让我们没有感情,而是让我们的情,变成大情,这情能融纳到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大慈悲。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为了自己,哪怕是为了修行、学佛、行善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痛苦,让人生举步维艰。 其实,我们往往只顾着向前跑,却忘了学会退步;只一心想着成佛,却没想到还须做人;只知道积功累德,却忽略了打扫自心。 我们的眼光,始终没有找到修学的焦点,不在别处,只在于自心。 所以,虽然是修行、学佛、行善,我们依然是迷惑、痛苦的。 心,是痛苦之本,也是自在安乐之本。 既然我们的心,可以让我们痛苦,让我们迷惑。 同样的也可以让我们解脱、自在。 所以,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那样的凌乱不堪,但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这样,无喜无忧,无憎无爱,随处安乐。 心,让我们唯利是图,也可以让我们学会关爱。 心,让我们怨叹、计较,也可以让我们赞叹、宽容。 心,可以让我们失衡、是非,也可以让我们心怀平等、泰然。 心,让我们患得患失的,也可以让我们不计得失。 心,可以让我们爱欲、缠绵,也可以让我们于一切苦难众生,慈悲、不舍。 心如天空,可以充满乌云,也可以遍洒阳光;心如湖水,可以激荡浪涛,也可以净如明镜。 心如高山,可以野兽出没,也可以开满山花。 所以,当我们把修行投向自心的时候,生活将洒满阳光,净善如水,山花烂漫。 那种学佛与生活打成两截的观念是错误的,学佛就在当下,那种认为我现在干事业,等老了有时间后在学佛的观点也是不对的,殊不知黄泉路上没老少,生命在呼吸之间,错过今生难得的人身,岂不可惜? 发布时间:2021-10-25 11:17:2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5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