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慈悲? 内容: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无论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交通工具、身上穿的衣服,还是我们所居住的环境,都称得上是物质现代化。 有时我们会感受到现在的生活,就像二千多年前佛陀所说一样,人有天眼通(打开电视或上网,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天耳通(打开收音机,就能知天下事);神足通(乘坐飞机,就能畅游世界)。 但是人们的精神境界,并没有随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提高,反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互相猜疑;有的人为了利益甚至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如何能够提升精神层面的财富? 我想最缺欠的应该是慈悲和智慧。 什么是慈悲? 慈悲是指常常善于关怀别人,替别人着想,并能体谅和包容别人。 看见到天下所有的人,都感觉好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一样亲切,佛陀在《梵网经》里说:“世上一切男人是我的父老兄弟、一切女人是我的慈母姐妹”。 老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此可以知道,凡是圣人都有一颗深爱人间的大慈悲心;不但圣人有慈悲心,我们凡夫也一样,本具着心怀大众的慈悲心。 比如2008年中国有雪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大家感同身受发起大爱心,各自为灾区募款捐献。 不过这种凡夫的慈悲心是有局限的,在某时、某地可能有爱心,但大部份的时间都在自私自利、和嗔恨嫉妒中度过,何以见得? 举例来说,我们乘坐地铁和公车往往只顾自己,很少去关心邻座的人;朋友与朋友之间好像除了有事才相见,平常很少聚会开怀畅谈人生道理。 我们有时容不了别人的优点,而设法排挤和孤立他人;对一些看不惯的人还忍不住要发脾气。 正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心胸狭窄,因而造成了自私、自大、目空一切,而带来许多困惑和烦恼。 大家如果细心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烦恼,一般都是因为心量不够大,因此痛苦便接二连三而来。 佛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口气,天下太平”。 有慈悲心的人都能处处为人着想,做事问心无愧,遵守职业道德,相信善恶的因果报应。 如何做到慈悲? 根据佛陀在佛经中的开示,我们凡夫俗子想修慈悲并不难。 只要在心念上转变一下,将身、口、意三业,转化成十种善行,就可以做到慈悲的境界了。 在身业方面,要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俗家人除了夫妻之外,不得有其他的男女关系);在口业方面,要遵守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在意业方面,要遵守不贪、不嗔、不痴。 如果每个人都能行持以上十种善行,天下定能太平,家庭一定和睦,人心也自然净化了。 发布时间:2021-10-24 05:35:0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5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9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