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目前所正在经历的都是合理的,都是最好的安排 内容: 实修般若的要旨诵读金刚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反省反省自己:为什么说金刚经超越了一切宗教? 为什么说金刚经是诸佛之母? 金刚经里有甚深修行秘诀,这个秘诀在哪里? 反省自己是否执着于形式而得不到真实的受益? 放眼看看周围所谓自称是修行者,为什么善行只是善行,生活还是生活? 为什么一切善行不能够与日常生活融入一起? 道理个个都懂,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烦恼和脾气? 扪心自问,我、你、他,各位有缘我们到底缺乏什么? (一)虽悟佛性,不等于成佛:佛性就是觉知,莫把佛法弄的神经怪异,觉知这个能力每位众生本来具足,故说每位众生都是未来佛。 佛与众生的差别,或者不如说佛性与烦恼的差别更为受用,佛性与烦恼好比一只手,握紧拳头比如烦恼比如众生,放松为掌比如佛性比如觉知。 时时能放下了,时时在觉知中,时时能体悟这个佛性。 关键是我、你、他不能做到时时放下时时觉知这个佛性,故又时时握起了那个烦恼那个众生的拳头! 所以历代高僧大德反复强调:理虽顿悟,事要渐修;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此179293574《每日背诵金刚经》群里藏有多位贤劫佛和众多菩萨在里面呐,三千年前或久远劫前虽蒙佛授记,还不能说当下成佛,为什么? 因为六度万行和保任这个觉知这个佛性还没到位呐! (二)如何能保任这个觉知这个佛性? 为什么要发心熟读背诵《金刚经》《圆觉经》?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日常生活工作的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所作所为,一切众生,不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一切烦恼、一切喜怒哀乐、一切富贵贫贱,一切内外显现都是一切相,虽见诸相,却不执着诸相,虽显诸境,时时保持这个觉知,觉知那个众生、那个烦恼、那个显现,觉知它! 觉知它! 而当下不被那个转,这个当下觉知就是修行的关键点,这个就是实修般若的要旨! 这个觉知这个佛性就是时时保任的关键点! 除此当下觉知这个佛性外,再无第二个甚深的秘法! 修行如登山,修行如开车,沿途有数不清的风景人事,你只管往前走,不要执着那些风景人事。 日常生活工作中,起居坐卧,你要时刻训练自己,觉知自己当下言行举止、觉知自己起心动念,只要保任这个觉知这个佛性,而不被当下言行举止所转。 比如说,你知道自己说话吗? 知道自己当下所作所为每个动作? 只有先觉知自己当下的言行,才能会明明朗朗不被言行转。 很多人常说诵经很久了,脾气还是很大,正因为发脾气时不觉知自己发脾气,才会被脾气转。 再比如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你吃饭不是在吃饭,这挑那选的;你睡觉不是睡觉,东想西想的,这样吃饭睡觉就被吃饭睡觉那个相转了。 再比如说,你的诵经持咒放生布施一切善行,仅仅只是善行显现而已,时时觉知这个善行,而不是被这个善行转。 再深入说,你的贪嗔痴慢疑,仅仅只是贪嗔痴慢疑的显示而已,觉知那个恶行的到来,而不被它转。 以上一切的比如,就是让你明白我们这个觉知这个佛性,那么就明白《金刚经》的无住核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那么也该明白《圆觉经》顿悟深义: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三)你目前所正在经历的都是合理的、都是最好的安排! 只有接受当下,才能觉知当下,才能安住当下,才能勇敢面对未来。 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愁字中,得到了也愁,没求到也是愁。 看看医院大半数以上的病人是被已逝的过去、执着的现在、虚幻的未来而压倒的。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除了勇敢面对觉知这个当下之外,实在无法可得! 除了觉知把握这个当下,而不被一切内外境转,请问各位还有什么殊胜的解脱窍诀能说? 一切佛均从此这个觉知这个佛性而生,故说《金刚经》是诸佛之母,《圆觉经》是三世诸佛之所证,不熟读、背诵《金刚经》《圆觉经》不是般若乘弟子。 (四)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利用一切时一切处,借用这个暇满难得的人身机会,凭借生活喜怒哀乐、贫贱富贵,努力训练这个觉知这个佛性,莫把学佛弄得一本正经似的,莫有个佛相的执着,莫以为学佛高人一等,莫自赞毁他,一切都在修行中,一切都在觉悟中。 慢慢行,快快到,慢慢觉知当下,而不是随当下转,慢慢就把握自己,慢慢把握白昼,慢慢把握睡梦,慢慢就能体会到生死如一,昼梦皆幻,故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六如观是实修般若的总结,是一切宗教的精髓。 (五)不要怕起心动念,不要恐惧一切恶习,修行不要在念头上作分别而作功夫,只管有冷眼旁观此螃蟹,看它横行到几时的气概即可,若有分别,即落执着。 有人常说下段话:修行即在修正自己的念头。 若不识此,虽拜佛、礼忏、作早晚课,却未在修正念头上下手,念头始终于原地打转,未能宽恕他人,芝麻小事即被束缚,虽终日念佛,然闲来即道人长短,徒重形式,未掌握修行要旨。 如实修行者即无诤,非但与众生无诤,其内在亦无抗拒。 是以于起心动念应特加警惕。 此说似是而非,不明般若大义,用于接引初机尚可。 修行如开车,管它外境干嘛? 念头本身就是变幻莫测,你执着那些念头外境,能否顺利开车到达目的地?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地还得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它落地自成灰! 修行要有南怀瑾大德这种气魄。 (六)感恩一切,尊敬一切众生、一切神灵,尊敬你的在家仙。 很多人学佛之后,很排斥反对其他信仰,比如自赞他的日中一食、头陀行才是正法,其实很多这些人不知得罪了多少灵界修行众生,这些自诩正法的人往往就是破坏佛法的人。 更有很多人唯求多闻,徒增我见,佛法不是记问之学。 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每个众生的层次和责任感都不同,每个众生都在修行中,都在觉悟中,用自己的分别念来揣摩佛法的密义,这个宗教不好,那个教派欠缺,不知道一切显现都是合理的,都是应机的佛法。 (七)莫把佛相陷执着,僧宝不是出家人的专用。 前段时间还有人在群里瞎说白衣不能说法,维摩诘居士是古佛再现,能讲经说法否? 各大菩萨多显示在家相,能说法否? 更有甚者犯严重谤法罪,公然唯赞法华经是唯一了义经,说金刚经、圆觉经等等不是了义经,明明白白一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你是无知还是造业? 这些是非辩论毫无意义,遇到这些人要么删除他,要么远离他。 世上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很多话也没有必要再说了,莫把修行与生活分开,莫把学佛弄得怪怪异异。 借此机会深深祝福发心助印一经四咒的各位,心想事成,安心办道,早证菩提,普度有情! 发布时间:2021-10-19 21:11:4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5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