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六行相是了知对境的妙慧 内容:   十六行相有十六种实体,因为十六行相需要各自分开而现见的缘故。 那么十六行相到底是指什么呢? 一、依赖于缘、观待于因缘的法都是无常的,故为无常相;  二、是有害的本性,故为苦相;  三、是我所见的违品,故为空相;  四、是我见的违品,故为无我相。 这是苦谛的四种行相。 五、是痛苦的种子,从种子中发芽结果,故为因相;  六、由彼无间产生,因缘和合则无间产生,中间不会有间隔,故为集相;  七、以连续不断的方式而产生,故为生相;  八、由许多因明显成立,故为缘相。 这是集谛的四种行相。 九、毁灭苦蕴,五蕴是刹那灭的自性,故为灭相;  十、息灭贪等三火,故为寂相;  十一、无有损害,故为妙相;  十二、远离一切过患,故为离相。 这是灭谛的四种行相。 十三、有趋向解脱之义,故为道相;  十四、具有方便,故为如相;  十五、修持解脱,故为行相;  十六、能永远真实出离,故为出相。 这是道谛的四种行相。 行相的本体是什么呢? 对此小乘有部和经部,以及大乘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因明里也有论述。 经部认为行相的本体是智之执相。 有境缘取对境的时候,不是直接缘取,中间有相。 比如要缘取外面的宝瓶,并不是直接缘取宝瓶,而是宝瓶给它提供的相,有境是直接缘取到这个相,这个相和宝瓶是完全相同的,见相也就是见宝瓶,但不可能直接见宝瓶。 经部的境界与唯识宗接近,唯识也说我们直接了知到的是外境提供的一种行相,不是外境,所以我们直接见的是心,即外境的行相,外境的行相还是一种心。 我们直接了知的还是明了的体性,是一种心。 唯识宗不承许外境实有,认为没有外境。 而经部承许外境存在,外境在哪里? 在行相的后面;行相是外境提供的,有境直接缘取的是行相,等于看到了它。 十六种行相也就是心识。 真正的外境已经在行相之前了,因果不可能同时存在。 行相是外境提供的,见到行相相当于见到外境本身,直接缘取行相相当于缘取它。 但有部认为境和有境可以同时存在,此处是按照有部宗的观点而言的。 行相以慧为体,也就是说,从取对境的角度来讲,并非唯有妙慧才能取,而是慧及具有所缘境的心与心所均可以取。 所有存在的色等一切万法是所取境,了知对境的心是妙慧,十六行相就是一种了知对境的妙慧,能取不是一个法,其群体中有很多心和心所,都在一起,均可缘取。 前面讲的十六行相,本体是妙慧的心智,也可以变成所取境,其他的心可以缘取它。 由此可知:妙慧既是行相,也是能取,又是所取;除此之外的一切有所缘境的心与心所既是能取也是所取;而无有所缘境的万法唯一是所取,不是能取。 比如外面的柱子、宝瓶,没有所取境,只是所取,不是能取。 但是十六行相的本体是妙慧,这种妙慧,既可以成为能取,又可以成为所取。 ——摘自《俱舍论》讲记63 发布时间:2021-08-25 12:08:0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0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