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国王、舟子和牧童 内容:   从心力的角度分,菩提心有三种: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心、如牧童之发心。 第一,如国王之发心。 国王首先要降伏敌人,得到自方的拥戴,登上王位,再保护臣民。 如同这样的发心,就是自己先成就佛果,再去度化众生,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地。 如国王之发心也叫做广大欲乐之发心,这种发心者的心力属于下等。 第二,如舟子之发心。 舟子即船夫,船夫载着所有的乘客一起渡河,同时到达彼岸,不分先后。 如同这样的发心,就是自己要与一切众生一起成就佛果,同时安置于佛地。 如舟子之发心也称为殊胜智慧之发心,这种发心者的心力属于中等,这种心量是很大的。 第三,如牧童之发心。 牧童为了使牛羊吃到草,喝到水,免遭豺狼等猛兽的侵害,而将它们赶在最前面,自己随后而行,保护着它们。 如同这样的发心,就是不顾自己,只顾众生,先把三界一切父母众生安置于佛果以后自己再成佛。 如牧童之发心称为无与伦比之发心,怀有这种发心的人具有非凡、巨大的心力。 如地藏王菩萨的发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这种心量是最大的。 发心、发愿的时候,心量越大越好。 心量越大,对治性越强。 要遣除我执我爱,降伏自私自利,就要发大心,发大愿。 但是像《普贤行愿品》中的好多愿,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刚才所讲的三种发心中的后两种:要让一切众生和自己一起到达彼岸,或者要将一切众生全部安置于佛果后自己再成佛,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众生无边,不会有所有众生都到达彼岸的时候,也不会有将所有众生都安置于佛果的时候。 尽管如此,也要发愿。 佛菩萨的发心里有很多类似这种不可能实现的愿望,那么这是不是邪见呢? 不是。 邪见是一种无明,而佛菩萨知道这些不可能实现,但是为了磨练心态,对治烦恼,降伏习性,而有意地、明明白白地这样发心、发誓。 ——摘自《成就宝鉴论》发菩提心三 发布时间:2021-08-23 12:08:0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0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8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