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七夕|成全彼此或互相伤害,你要何去何从? 内容:   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自古以来,从来不乏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为了爱情而牺牲宝贵的生命也可以在所不惜。 今天是七夕,是一对追求爱情的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对爱情永恒的向往,背后是人们对离别的排斥,对无常铁律的抗拒,是把自己生生世世缠缚于轮回之中的习气的串习。 而在佛教中,那些以超然的智慧看待世事的大德们,对这方面则有着理性而慈悲的见解。 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夫妻等彼此慈爱,和睦相处,但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分离。 如果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恶缘,那么当下就会分道扬镳,这些都是没有固定性的。 虽然学佛不等于要与世隔绝,形单影只地生活,但是以出世的智慧去过入世的生活,何尝不是上上之选呢? 伤害对方就是伤害自己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 人随着情欲往往容易造下很多恶业,这无异于给自己挖好陷阱。 而《贤愚经》中微妙比丘尼的公案,就是对佛陀教言的最好诠释。 微妙比丘尼的前世是一位大富长者之妻,膝下无子,因嫉妒小妾生下备受丈夫珍爱的男孩,在孩子的囟门插入一根针令其夭折。 人人都怀疑她时,她立下毒誓:我如果杀了这个的孩子,就让我生生世世丈夫被毒蛇咬死,如有儿子,就被大水冲走、被恶狼吞食,而我将被活埋,自食其子,父母大小皆被大火烧死。 结果她的毒誓在这一世一一应验,并且两次再嫁后都因丈夫死亡而陪葬活埋。 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就算亲生父母、骨肉同胞,也有为微薄财产受用而怀恨在心进而互相残害的。 即使是夫妻或亲属,也有因为暂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残杀。 由此可见,无论是亲友还是怨敌都是无常迁变的。 师说:   多结善缘,多种善根,这样将来的命运、生活就好了。 这是在因上改变,在果上是很难改变的。 若想改变果,先改变因。 我们有一些痛苦或不如意的事情,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因缘的。 现在我们要改变它的因缘。 父子之间也好,夫妻之间也罢,结的缘都不同,所以有的能和睦相处,有的互相利益,有的却反目成仇,有的互相伤害。 虽然是一家人,但是却成为了仇人;虽然是一家人,但是互相伤害了。 怎么没伤害呢? 让你烦恼,让你痛苦,这叫伤害。 除此之外,哪还有什么伤害啊! 这是结的缘不好,结的是恶缘。 我们肯定曾经种过恶因,结过恶缘,所以才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现在要改变,要将恶缘变成善缘,所以彼此之间要包容,要用真诚心来对待对方。 真诚心的力量不可思议! 真诚心是什么? 是无私的心,真心地希望对方好,希望对方能远离痛苦,获得安乐。 要真心地希望对方能离苦得乐,不能有私心。 若是担心对方不健康会连累自己,对方不顺利会拖累自己这都是私心,里面没有真心。 节选自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   不要想果报,只在当下去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把事情做好了,火点上了,   灰自然就有。 不求任何回报,没有任何要求地布施,心里自然就清净了。 站在因果的角度讲,这都是了缘了债的方式,也是一个过程。 缘了了,债还了,才能了脱生死。 作为大乘修行人,站在菩提心的角度,要把对方当作众生,为他无私地奉献与付出,这都是积累善根、积累福德的方法。 当下就把我们生活与工作中的所有行为,所做的一切,都变成了布施,变成了修行。 只要你有智慧,真正想修行,没有什么可难的。 节选自达真堪布《亲友书》讲记 成全对方就是成全自己   《贤愚经》记载,世尊在因地时曾为油师,在布施一位独觉佛时因为吝啬只给对方一些油渣。 被妻子(耶输陀罗)发现后规劝,忏悔自己并供养独觉佛上等的油。 以此果报,转生之处都福报圆满而且力大无比。 可见,夫妻之间也可以成为诤友,利益对方的生生世世。 师说:   身处红尘的诸位在家人,如果了知取舍,也完全能越过烦恼的业海。 在家人有妻儿,有金银珠宝,积累着财富。 如果了知取舍之处,认真取舍,也一样能断除烦恼,获得究竟的解脱。 这里讲在家人也可以获得成就。 大乘佛法,尤其是金刚密乘,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没有太大的差别。 可能刚开始有一些差别,在家人事情多,心静不下来,长期坚持学修可能有一些困难,但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主要是自己有信心、能精进,就能克服这些困难。 第一要如理如法,第二要昼夜不停地精进修行。 在家人怎么能昼夜不停地学修呢? 可以把佛法落实在生活中,可以把行住坐卧、吃喝玩乐都变成修行,这样就能获得成就,临终往生不会有问题,即身成佛也一定能成功。 节选自达真堪布《亲友书》讲记 发布时间:2021-08-16 23:33:2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0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