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善知识指的是什么?佛教善知识解释 内容: 善知识指的是什么? 佛教善知识解释佛门中的善知识,概括而言就是指正直而有德行、能引导人趣向圆满菩提的人。 《法华文句》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 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 ”对于修行人来说,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助缘。 遇到好的善知识,可以在修行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经典中对善知识也有众多的定义和标准,如善知识需要多闻经典、严持戒律、悲心济众、善于言辞等。 但作为自身的修行而言,更应当去发现身边每个人身上值得学习的优点,像善财童子一般,将遇到的所有人都看作善知识。 如此一来,自己便会有源源不断的学习机会和提升空间。 善知识既是我们的好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能够从意见及观念上规劝、鼓励、帮助我们。 亲近善知识,能够让你人格成长、智慧增加,也能让你身心平安、家庭和乐、事业顺利。 《佛学大辞典》对善知识的解释善知识(术语)知识者,知其心识其形之义,知人乃朋友之义,非博知博识之谓,善者于我为益,导我于善道者。 法华文句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 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 ”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有部毗奈耶杂事曰:“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 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 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言,善知识者是半梵行。 何以故? 善知识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 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行之相。 由是因缘若得善伴与其同住乃至涅槃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 ”《俗语佛源》对善知识的解释相识的人、友人称为“知识”,最早见于先秦诸子书。 如《墨子·号令》:“其有知识兄弟欲见之,为召,勿令入里巷。 ”岑仲勉注云:“知识,友人也。 ”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合称“知识”。 佛书上用“善知识”称善友、道友、良师,系译自梵语(kalyanamitra)。 如《华严经·十回向品》:“常乐大愿,修习菩提,依善知识,离谄曲心。 ”又如《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我这里有个海月禅林。 那和尚是个善知识。 ”亦省为“知识”。 如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常州无锡南禅寺僧静荪,号雪舟,幼时能诗……中年遍参知识,主南禅讲席。 ”(李明权)《天台教学辞典》对善知识的解释正直有德行而能教导正道之人。 又云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 反之,教导邪道之人,称恶知识。 ‘摩诃止观’卷四下,善知识有三种:1. 外护:指从外护持,使能安稳修道。 2. 同行:行动与共,相互策励。 3. 教授:指善巧说法。 圆晖大师之‘俱舍论颂疏’卷二九:与法者为上亲友,与财、法者为中亲友,仅与财者为下亲友,以上称为三友。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亦举出人、法、人法合称等三种善知识。 发布时间:2021-07-24 09:46:2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0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