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态有问题,善事无法圆满 内容:   菩萨的学处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法门无量誓愿学”,说的是无量的法门菩萨都要学习。 菩萨的学处虽然无量无边,但都归纳在六波罗蜜多里。 菩萨修行的时候,每一个波罗蜜多都具足六个波罗蜜多,以这种方式行持。 这是披甲修行。 比如,哪怕一星半点的布施,也要远离、断除自利、小乘作意以及追求名声等念头,或不好的心态。 如果为了自我解脱,为了求回报,这样做布施不是菩萨的修行,菩萨不能这样。 现在很多人做善事,是为了自己能获得解脱;有的求世间福报,比如到庙里烧高香是为了自己发财,事业顺利,家庭平安,这都是求回报的。 汉地还有这种说法叫还愿,就像做生意一样。 你能让我“满愿”,我就来报答你。 这是交换,真的太“世间”了! 修行人不能有世间人的心态,尤其是大乘修行人不能求回报。 而我们做善事都是求回报的,如果得不到回报就心生烦恼。 为什么我们做善事无法善始善终? 主要是我们的心态,当初的发心有问题,是求回报的。 有些人是为了求自我解脱、往生而做一些善事,这都是自私,是不可取的,要断除这种念头。 诸如持戒、安忍等都是这样,“安忍”即忍,要放下自我,如果没有了自我,本来就没有我,哪还有什么能忍或不能忍? 这里讲六种波罗蜜,按麦彭仁波切的讲义,每一个波罗蜜都具足六个波罗蜜,以这种方式行持。 比如布施波罗蜜,也具足六种波罗蜜。 还有的观点认为,每个波罗蜜都具足另外五个。 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 ——摘自《现观庄严论》讲记12 发布时间:2021-07-08 12:08:0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0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