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雀经学习笔记8——孔雀经最不可思议之现感现应 内容: 元. 铜鎏金. 孔雀明王(自. 历代佛像珍品纪年图鉴)孔雀经最不可思议之现感现应 孔雀经有不可思议之“现感现应”的功能,佛陀在《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就讲述了两个“不可思议”的“现感现应”的故事。 一个是莎底比丘被蛇咬的故事。 莎底比丘被蛇咬了,痛苦万分。 阿难陀持佛母明王陀啰尼,为莎底比丘而作救护。 莎底苾刍苦毒消散,身得安乐,从地而起。 一个是孔雀王被缚而脱难的故事。 佛陀在前世曾经是金曜孔雀王,与众多孔雀才女在山林中游戏。 误入了猎人设下的陷阱。 困难之时,即诵佛母大孔雀明王陀啰尼。 结果,所缚绳索自然就解脱了,众眷属也因此安然无恙。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文字记载的“现感现应”故事也不少。 ①、唐朝. 赵迁撰《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行状》有记载: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皇上请不空大师祈雨。 并告诉他所祈雨不能大也不能小。 不空建孔雀经法坛。 开坛不到三天,雨润蒙蒙。 皇上大悦,赐紫袈裟并亲自为不空大师披到身上。 突有大风起,皇上又令不空止风。 大师请一银瓶,作加持法,风立刻就停止了。 孔雀王经现感现应之灵验,使之名声大噪。 皇上即下旨让京城所以僧俗都诵孔雀经。 释界明、陈景富撰《密宗祖庭大兴善寺》有介绍:唐. 大历十二年九月一日京城释门众沙门飞锡上表:沙门飞锡等言,付奉八月二十六日中使高品李宪诚宣圣旨,令京城诸寺释门众转《大般若》、《孔雀王》等经,精勤止雨,用副圣心者。 ②、宋朝. 洪迈着《夷坚支志》“孔雀逐疠鬼”云:江西宜黄县,有名邹智明者,家境富裕。 有一天突然患病疾,头脑昏昏沉沉。 邹智明告诉其妻,让尽快去请师叔来家。 这位师叔乃族叔,出家为僧,在临江寺作主持,“能诵《孔雀明王经》”。 第二天,法师“于房内铺设佛像,而即床前诵经”。 法师诵孔雀经两卷之后,便出去用斋饭。 这时,邹智明看见挂佛像处,有一孔雀正在用尾巴驱逐疠鬼。 日将暮,一小鬼来说道,“我辈佩佛敕”,应该离开你,但你头上有颗钉子没拔下来,你多烧些纸钱,我会替你拔下。 邹即“买楮币,聚焚于庭”。 约见诸多鬼怪跳来跳去,似有谢意。 那个鬼怪拔了他头上的钉子,邹“登时豁然如失,平旦既能起”。 邹头不疼了,病也痊愈了。 ③、《夷坚丁志》卷第十九云:“南城尉耿弁妻吴,有祟孕。 临蓐痛不可忍,呼僧诵孔雀咒。 吞符乃下鬼雏,遍体皆毛”。 两宋时期,孔雀经驱鬼治病之例较为流传,众多僧人均会熟练读诵孔雀经。 有记载,南宋. 绍熙年间,在金华县请僧人念诵一部《孔雀明王经》乃需宋币. 一贯钱。 ④、明朝. 瞿汝稷集《水月斋指月录》卷二十七“六祖下第十三世”有云:延庆洪准禅师,得法黄龙,天资纯至。 闻人之善,喜见眉宇,闻人之恶,合掌扣空。 暮年不领院事,寓迹于寒溪寺,年已逾八十矣。 平生日夕无所营为,眠食之余,惟吟梵音赞观世音而已。 临寂,弟子皆赴供,惟一仆夫在,安坐读孔雀经一周,瞑目而逝,三日不倾。 乡人观者如堵,师忽开目而笑,使坐于地。 弟子还,师呼立其右,握手如炊熟状,良久视之,寂然去矣。 颜色如生。 道俗塑而龛之。 ⑤、清朝. 《来安县志》云:来安县有“孔雀寺。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练寺山。 寺前有铁孔雀。 据滁人石玺碑记,寺肇于唐开元间,井床勒宋天圣年号,钟铸正统,瓶纪成化,盖古寺也。 相传,清. 乾隆帝巡游江南。 过安徽恋子山(练寺山),染疾身感不适,夜宿孔雀寺。 方丈为帝诵孔雀咒,悉心调理,帝病愈。 乾隆帝返京后,昭此方丈进京赐官赏爵。 数月后,此方丈乃离京返回来安恋子山。 帝即赐银十万两扩建孔雀寺。 ⑥、《唐密述要》第六部分:唐密文化之“武汉宝通寺”载:民国时期,1924年,持松法师担任武汉洪山宝通寺住持,在寺内建起了真言宗坛场。 讲经、传戒、灌顶,几无虚日。 入夏的时候,湖北遭受到大旱,应众人之请,持松法师设孔雀明王坛祈雨,修法到第三天,天空里雷声大作,大雨倾盆,众人欢呼。 湖北督军兼两湖巡阅使萧耀南看到持松法师祈雨成功,遂对密教产生兴趣,又请持讼法师建“仁王护法”大法会为他本人禳解,兼授结缘灌顶。 法会后,萧督果然安然无事。 因而对持讼法师大为敬服,受持师灌顶结缘,皈依密教,并且捐出巨资在宝通寺内建造法界宫、瑜祗堂、五轮塔,购置各种法器,请人绘制诸尊曼荼罗,希望洪山宝通寺可以成为真言宗在国内的根本道场,恢复失传千年的唐密。 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 “感”是指感召和呼唤,求佛之举。 “应”则是佛菩萨应众生机缘而现身,受感而应现,是谓“有求必应”也。 只要众生有感,佛必定有应矣。 明·一如等撰《三藏法数》云:“感即众生,应即佛也。 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 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不可思议”。 近代佛学教育家倓虚大德曾细分拜佛之四种感应:一、现感现应。 二、冥感冥应。 三、现感冥应。 四、冥感现应。 “现感现应”中的两个“现”字,其意是指“现在、此时、当场、当前”之时。 现在感,即刻应矣。 即为“立刻、迅速”应验之义。 是为“当时之报,当世之报”。 此乃孔雀经法之感应妙也! 雀经曼陀罗之殊胜;现感现应之不可思议;读诵获益之方便灵巧。 这就是这部《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广为流传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图 文:老 杜 发布时间:2021-04-18 20:57:3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1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