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雀经学习笔记16——孔雀经中的三集病和三焦病 内容: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中,卷上有这样一段:“一切疟病四百四病。 或常热病。 偏邪病瘿病。 鬼神壮热。 风黄痰癊。 或三膲病”。 在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的时候,会有发现,在有的经本中读为三集病,在有的经本中读作三焦病。 那么,究竟是三集病对还是三焦病对呢? 什么是三焦病呢? “三焦病”具体讲的是什么。 有医典说,“焦”是穴名,“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是为有名而无实。 《皇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云:“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 岐伯答曰:营出中焦,卫出下焦。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那么,什么是三集病呢? 三集病又具体讲的是什么呢? 《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大患。 云何为三? 一风为大患;二痰为大患;三冷为大患。 然有三良药治。 风患者苏为良药,及苏所作饭食;若痰患者蜜为良药,及蜜所作饮食;若冷患者油为良药,及油所作饭食。 是谓三大患有此三药治”。 此乃佛说“三集病”之内容也。 日本沙门观静撰之《孔雀经音义》对“三集病”作了注释:(三集病)“风热痰也。 最胜王经云,总集谓风热痰俱有。 是名为总集。 《金光明最胜王经》曰:病有四种别,谓风热痰癊,及以总集病,应知发动时,春中痰癊动,夏内风病生,秋时黄热增,冬节三俱起,春食涩热辛,夏腻热咸醋,秋时冷甜腻,冬酸涩腻甜。 于此四时中,服药及饮食,若依如是味,众病无由生。 食后病由癊;食消时由热;消后起由风。 ”三焦病和三集病两种说法都能通讲。 究竟那个正确呢? 在不同时期的《大藏经》收录的不空本孔雀经就有不同的记录。 ①、《碛砂藏》(宋元)中收藏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中,是为“三焦病”。 在《乾隆大藏经》(清)卷上,是为“三膲病”。 ②、《赵城金藏》(金)卷中为“三集病”。 其他如《房山石径》(辽金部)、《永乐北藏》(明)、《乾隆大藏经》(清)卷中和卷下、《频咖藏》(民国)、《大正藏》(日本)、《高丽藏》(朝鲜)等皆为“三集病”。 ③、在《赵城金藏》(金)卷上,是为“三疾病”。 其实在《大藏经》的其它经文里。 三集病的说法也是比较多的: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孔雀王咒经 》(二卷)是这样讲的:“痰癊,或备三病寒热头痛。 皆愿除差”。 唐. 三藏法师义净奉诏译《佛说大孔雀呪王经》卷上云:“ 诸有怖畏风热痰癊,或三集病,或四百四病。 若一一病生即应念诵”。 唐. 三藏法师不空奉诏译《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也说到:“阿难陀此陀罗尼明王,眼垢、风垢、黄病、痰病、三集病。 我及某甲眼勿令痛,勿令流泪”。 宋. 译经三藏日称等奉诏译《福盖正行所集经》之“龙树菩萨集”卷第七云:“又诸有情。 由彼财富,色力勇健,多着欲乐。 彼于世间,不亲善友,不乐佛法,刚强难化,乃至发起多种病苦。 风癀痰癊,或三集病,而取命终”。 佛经中的“三焦病”与“三集病”,其一字之差。 这可能是古本在编撰、印刷或校对时有误。 比较流行的说法应该是“三集病”也。 文:老 杜 发布时间:2021-04-15 05:06:3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1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