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雀经学习笔记65——孔雀经仪轨中讲的五肘方坛 内容: 孔雀经仪轨中讲的五肘方坛 依照“孔雀法仪轨”在设立法坛的时候,要设立五肘方坛。 “肘”这个字,汉语拼音读zhǒu。 平常我们说胳膊肘儿。 在汉语字典里解释是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 仪轨里讲的“肘”,是古印度的尺数名。 我们俗话说的长度单位。 有学者将此古时的一肘换算为约等于半码或小于半码。 (一码等于0. 9144米) 古时对尺数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唐. 镜水寺栖复编着《法华经玄赞要集》卷第十三就对此有细微的解析:“言俱舍颂云。 极微微金水等者。 正辨之也。 一者极微。 此七极微成一微尘。 七个微尘成一透金尘。 七个透金尘成一透水尘。 七个透水尘成一兔毛头尘。 七个兔毛头尘成一个羊毛头尘。 七个羊毛头尘成一个牛毛头尘。 七个牛毛头尘成一个隙尘。 七个隙尘成一虮。 (虮,汉语拼音jǐ)七个虮成一虱。 七个虱成一麦。 (虱,汉语拼音shī)七个麦成一指节。 横布二十四指为肘。 量一尺八寸。 ” 《玄赞要集》说的一肘“一尺八寸”是古时的尺寸。 五肘实际是不到八尺,按一肘等于半码计算,五肘约等于七尺。 或我们说是七—八尺。 方坛是我们通俗讲的四角形,或称方形,四边的长度都是五肘。 设肘的大小,在佛经中有界别。 如“金刚持三肘,佛坛四肘量,五肘作明坛,舞自在六肘,七肘马王者。 ” 依经轨之要求,洒净、结界。 坛场极大者可至一千由旬,其次九百、七百、五百、三百、一百,乃至一由旬,小者或七肘、五肘、三肘、一肘等之量,乃至一手掌、一指甲之量。 要之,皆以行者自心之广狭而建立坛场之界区。 然实常限于修法坛之四周,或以道场之殿堂为界。 设立法坛的时候往往都是考虑当时地方的大小,照顾参加法会的人数多少,以及法会所祈祷所求之内容等因素来决定的。 设立法坛的形状除方形外也有圆形、长方形、吕字形等。 坛场之形状,也有依所修之法而设立。 仪轨皆有定数,若修息灾法,采用圆相,修增益法用方相,修降伏法用三角相,修敬爱法用莲花相。 在设立法坛的时候,都是依轨而立,便利经济,庄严肃穆,一切都从权巧方便出发。 说“随欲曼陀罗,画于手掌中”一点也不假。 小至手掌心,大至无量肘,都可以做为坛场。 文:老杜 发布时间:2021-04-14 21:28:0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1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