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雀经学习笔记53——孔雀经译者不空大师称谓之差异 内容: 孔雀经译者不空大师称谓之差异《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是唐. 不空大师翻译的。 在经文前有着名,名前注有连串的不空和尚称谓。 例如:唐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后世历代版本的孔雀经中却有不同的表述。 即不空和尚的称谓形成有差异。 不空和尚,西域人。 十岁即随舅氏至武威,十三游太原府。 十五岁出家为僧。 师从大弘教金刚三藏。 二十受具足戒。 大历九年(774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入寂。 葬于长安南郊。 大师春秋七十,而整整五十年岁月献给了大唐帝国。 一个外国人,为了中国的佛教事业鞠躬尽瘁一辈子,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伟业。 不空大师之弟子惠朗奏请朝廷恩准,为不空三藏立“当院碑。 ”此乃不空大师之纪德丰碑也。 按照碑文和历史记载,不空大师三受皇帝封赏。 空百令厌世,又受追赠。 也就是说有四次大的封赏:①、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帝赐恩命号为智藏。 ②、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十一月一日,拜不空三藏特进试鸿胪卿兼赐号。 制书一首“可特进试鸿胪卿。 仍赐号大广智不空三藏。 ”③、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年)六月十一日,敕“加开府及封肃国公制一首”称呼:“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 ”“可开府仪同三司。 仍封肃国公。 食邑三千户。 余如故。 ”④、唐代宗大历九年七月六日,帝诏赠司空,下赠司空谥大辨正三藏和上。 制一首(称)“其或强名故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肃国公大兴善寺三藏大广智不空。 ”“可赠司空仍谥号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 ”实际上这四次封赏,共同构成不空和尚之称谓。 ①、在明《永乐北藏》和清《乾隆大藏经》此称谓是:唐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即三十八字称谓。 完全符合了四次封赏的内容。 ②.在宋. 元《碛沙藏》和《赵成金藏》中,称谓和明、清相同。 只是少“唐”字,多“大”字。 (即大辩正“大”广智)同为三十八字称谓。 同样完全符合了四次封赏的内容。 ③、民国初年《频伽藏》中的称谓则为四十字。 多个“大”和“号”两字。 即:唐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赠司空谥大辩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译诏。 其中“号”字显多余。 ④、在朝鲜《高丽藏》和日本《大正藏》中,称谓则是四十六字。 即: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多“食邑三千户赐紫”和“号”共八字。 但,“鉴”字有误,当为“辩”字。 ⑤、《房山石经》中的表述是不空和尚称谓中最长的,六十字称谓。 即:唐开元三朝灌顶国师和尚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赠司空谥大辩正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要和不空和尚四次封赏来对比,比较正确的依次是,明《永乐北藏》、清《乾隆大藏经》、宋. 元《碛沙藏》和《赵成金藏》、民国初年《频伽藏》。 而朝鲜《高丽藏》和日本《大正藏》其中尚有别字。 《房山石经》力图囊括不空和尚所有称谓,然而,在历史的记载中其称谓仍然很多。 例如:“唐不空”、“唐沙门不空”、“唐开元灌顶国师不空”、“大兴善寺翻经院不空”、“大兴善寺翻经院灌顶阿阇梨不空”、“南天竺执师子国灌顶三藏法讳智藏号曰不空”等等。 (文中所指是在各个藏经中收录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图 文:老 杜 发布时间:2021-04-09 21:10:0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1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