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雀经学习笔记17——孔雀经中讲述的疾病与防治 内容: 孔雀经中讲述的疾病与防治娑婆世界无量众生有诸多的苦难,而生、老、病、死则是不可逆转的过程,是人类无法逃脱的烦恼。 佛教亦是为解决这个人生的难题而创立的。 普度众生,离苦得乐,跳出轮回,求生净土,亦是佛陀创教之本意。 因此,在佛典里,在很多经文中都记载了治疗预防疾病的方法,以及记录了较多的疾病名称。 这些疾病的名称,大多都是以病症之感觉而起名的。 例如:“痛症”。 不空译本《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叙述的痛症有:“头痛、半头痛、眼、耳、鼻痛,唇、口、颊痛,牙齿、舌痛,及咽喉痛,胸、胁、背痛,心痛、肚痛、腰痛、腹痛、髀痛、膝痛,或四肢痛,隐密处痛,遍身疼痛”。 卷下还记述了除疼痛外的其他病症:“疥、癞、疮、癣,痔漏、痈、疽,身皮黑涩,瘦病乾消”等病症。 在众多的《孔雀经》版本里还有对病的叙述:“若有热病,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半月、一月,一时日发,火病、水病,作霍乱,烦热”。 “或须臾,或长恒。 乍寒、乍热、风冷、痰癊”。 “一切疟病”。 “或常热病,偏邪病,瘿病,或三集病,饮食不消”。 “鬼神壮热,风黄痰癊”。 “心闷痃癖,干消瘦病,遍身疾苦”。 这些疾病的名称,隋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已经不用了,有的还在不断的更新、丰富。 如上文中的“胫痛”,按说文解字云:“膝上曰股,膝下曰胫”。 是指小腿疼也。 “髀痛”,是乃大腿骨疼也。 “腨痛”,脚肚子疼也。 “支节痛”,则是指四肢疼或四肢关节疼。 往古的词句,已经逐步被现代的用语所代替了。 关于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法,大藏经中有“咒语治病、七觉意治病、种种方药治病、成就五法治病、念佛治病等等”描述。 多管齐下,以促进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提高抵御、防治疾病之能力。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有云:“尔时佛告阿难陀。 我有麽哈—麽由—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 有大威力。 能灭一切诸毒。 怖畏灾恼。 摄受覆育一切有情。 获得安乐。 ”。 “我结地界,结方隅界,读诵此经,悉令安稳”。 卷下有云:号召无量众生,“劝令一心受持此法”。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四卷善聚品. 第八节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时差,恒在床褥。 云何为五,于时,病人不择饮食、不随时而食、不亲近医药、多忧喜嗔、不起慈心向瞻病人”。 “若复病人成就五法。 便得时差。 云何为五。 于是。 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 “前五法者当念舍离。 后五法者当共奉行”。 佛经中的病名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密咒,为衆生修身养性提供了无量的方便。 人身无常,但一定要善待自己、尽心保养。 这亦是修佛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依佛之嘱咐,治病修佛,养身悟道。 依佛之嘱咐,“咒语治病、七觉意治病、种种方药治病、成就五法治病、念佛治病等等”。 佛陀是要我们持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即可以驱除病患。 有病要去看医生,改善不良习惯,有灾难要忏悔、存善心、做善事,以消除业障。 有病不要紧,“佛治百病”。 佛光之普照,心里的魔自然是藏不住的,身体的疾病更是档不住修佛之人。 文:老杜 发布时间:2021-03-30 03:38:3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16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