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雀经学习笔记62——佛教与道教中的孔雀明王经对比探讨 内容: (以前写的学习作业笔记,贴上供参考)佛教与道教中的孔雀明王经对比探讨佛教经典里收录有《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在道教的经典里也收录有《孔雀明王经》。 收录在佛教大藏经里的经文名为《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或《孔雀王咒经》等。 收录在道教道藏里称为《圣母孔雀明王尊经》,或《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 1、两部经同样都是上、中、下三卷。 佛教中的《孔雀明王经》大约有六种汉译本,道教有记录的经本有四种。 2、佛教中的“孔雀经”为释迦牟尼佛所说。 道教中的“孔雀经”是太上元始天尊所讲。 ①、佛教中的“孔雀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云:“尔时佛告阿难陀。 我有么哈—么由—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 有大威力。 能灭一切诸毒。 怖畏灾恼。 摄受覆育一切有情。 获得安乐。 汝持我此佛母明王陀罗尼。 为莎底苾刍而作救护。 为结地界。 结方隅界。 令得安隐。 所有苦恼皆得消除”。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云:“阿难陀。 我已教汝。 受持佛母大孔雀明王法。 救莎底苾刍。 蛇毒之难。 令彼苾刍获得安隐。 亦令一切有情。 读诵受持是经。 获大安乐。 寿命百年。 所求遂愿”。 ②、道教中的“孔雀经”是太上元始天尊所讲。 《圣母孔雀明王尊经》卷上曰:“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 “天尊言,自昔元始授之与宝月光圣母,圣母授之与后土皇地祗,地祗授之与三官四圣五老高真,五老授之与五师,天师复授之与妙行真人,大惠大极,普会青罗救苦普救真人,许真君累传下世,时有定光真人敷扬妙典宣行教法普救世间一切男女…”。 3、佛、道之孔雀明王经具有同样的功德。 ①、佛教《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经前启请法云:“我等眷属所有厄难。 一切忧恼,一切疾病,一切饥馑,狱囚击缚,恐怖之处,悉皆解脱。 寿命百岁,愿见百秋。 明力成就,所求愿满”。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云:“尔时佛告阿难陀,我有么哈—么由—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 有大威力。 能灭一切诸毒,怖畏灾恼,摄受覆育一切有情,获得安乐”。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云:“若有人才称念么哈—么由—哩佛母明王名字者,便护自身及护他人。 或结线索身上带持,如其此人”。 “一切苦难,悉皆消散。 此人亦不被王、贼、水、火、恶毒、刀杖之所侵害。 人、天、鬼、神,无敢违越。 睡安觉安,离诸恐怖,福德增长,寿命延长”。 ②、道教《圣母孔雀明王尊经》卷中,详细描述了此经之十大功德:“若有众生灾厄疾病,当诵此经,称念孔雀明王圣母天尊…”。 “此经功德不可思义,此经能解铁围,此经能救患病,此经能离恶人,此经能除一切恶魔,此经能解咒诅恶业,此经能辟一切邪道,此经能禳一切水火灾难,此经能破诸大地狱,此经能护国土一切刀兵,此经能灭虫蝗保护善人,此经难言说不尽述。 此经在处,常有五方五帝。 部领兵马各百万人,守护此经。 能兴弟子之处,四面八方,上下中央,剪除不祥”。 4、在佛、道两部经文里有众多相近似的护法神。 ①、佛教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中,描述了过去七佛、慈氏菩萨、娑哈世界主、大梵天王、帝释天王、四大天王等,同共宣说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 经文中卷描述了一百九十大药叉王,及诸大药叉将。 经文采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 例如梵语音译:“矩啰矩枪达、嚩矩罗药叉、物虑哈司巴滴”(大药叉)。 梵语意译如:“贤善大药叉、大圣金刚手、大神金翅鸟”等。 经文卷中描述了一百七十七大龙王。 龙王的名字的翻译,同样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 例如音译:“阿罗葛头龙王、那—罗—野拿龙王、暗啰滴虑他葛龙王”等。 意译如:“大海龙王、日光龙王、欢喜龙王”等。 其它诸多的护法神:卷上有四十几位大龙王。 卷中有二十八大药叉将、十二大比砂—遮女、八大女鬼、七大女鬼、五大女鬼、八大啰—沙枲、十大啰—沙枲、十二大啰—沙枲、十二天母、一大比砂—遮女、七十三大啰—沙枲等。 卷下有三十五位大河王、四十六位大山王、九耀二十八宿、六十八位大仙人等。 经文里还描述“人、天、阿输啰、禁那啰”等,二十七位鬼神,以及“食精气者、食脂膏者、食火祭者、食漏水者”等二十六位“一切诸恶食鬼”。 ②、道教的《圣母孔雀明王尊经》中,描述了三百三十六位天王和六十六位护国大天王。 在本经卷上有云:“启请东方四十二位天王,常加守护”。 “南方四十位天王”。 “ 中央四十位天王”。 “西方四十位天王”。 “北方四十位天王”。 “六十六位护国大天王,常加护佑”。 本经卷中还有述:“三十二天天王,三十二帝天王,诸天隐讳天王(三十二天)”。 “启请四方三十五位天王,常加护佑”。 本经卷下还描述了一百五十一位龙王:“启请消灾护佑二十二位镇源星耀龙王,愿降经坛”。 “解毒二十位龙王”。 “洞渊护经二十位水帝龙王”。 “水泽护道二十水府龙王”。 “广渊水帝,护坛二十位刚泽龙王”。 “渊泽二十四位消灾解厄水帝龙王”。 “得道应感二十五位龙王,福地洞天仙官,降赴经筵”。 经文中还同样有龙女、河王、九耀二十八星宿、罗叉、罗刹女等。 只不过道教经文中的龙王包括了江、河、湖、海的神主统称为龙王。 其名有很多是华土江河湖海之名。 例如:“南海普陀大龙王”。 “鄱阳湖水帝大龙王”。 “武当山圣水大龙王”。 “汉中水帝大龙王”。 “扬子江、衡河、湘江、淮河、长江、乌江、荆江、平江等水帝大龙王”。 另有华土古国各龙王。 例如:“魏国龙王,周国、燕国、郑国、蜀国、赵国、吴国、晋国、楚国、齐国、鲁国”等国中大龙王。 除了四大天王外,道教经文中的大天王和天王数量众多,天干地支和九耀二十八星宿亦为各方之大天王,例如:“壬葵子丑大天王、丙子丁丑大天王、昂月鸡宿大天王、毕月乌宿大天王等。 5、在佛、道两部经文里有众多的咒语。 ①、佛教的“孔雀经”里有三十一段咒语。 是佛教典籍里集汇咒语比较多的经文之一。 因为是从梵语翻译而来,同样也遵循了“咒语不翻”之原则。 “不翻”,并不是不翻译,而是“不意译”,主要“音译”。 经文中的这三十一段咒语,每段都集汇佛教咒语的基本要素。 例如:起始语“怛你也他—”。 皈敬语“那莫—母驮—野。 那莫—达磨—野。 那莫—僧伽—野。 那莫—七佛正遍知者。 那莫—慈氏菩萨等一切菩萨摩诃萨。 那莫—独觉声闻。 四向四果。 我皆敬礼”等。 语气词“哈那哈那。 哈那哈那”。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弭里弭里。 弭里弭里”。 “止呧止呧。 止呧止呧”等。 以及祈祷语、咒颂等。 最后是结束语“司嚩—哈—”。 咒一是“经前陀罗尼”,在“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前启请法”里。 卷上有咒语十三段,从咒二到咒十五。 其中咒三,“八皈敬咒”,在卷中咒十九后又重复一遍出现。 咒七“明王陀罗尼”是“孔雀经”中最长的咒语之一,共有一百二十五句段。 卷中有咒语四段,从咒十六到咒十九。 其中咒十八“消灾真言”,在卷中有九处重复出现,是佛教经文中,同经文重复出现最多的咒语之一。 咒十九“群英会真言”,也是“孔雀经”中最长的咒语之一,共有九十六句段。 在有些版本经文里是九十四句段。 在“孔雀经”卷下,有咒语十二段。 从咒二十到咒三十二。 在《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研究》一书里,将“孔雀经”咒语划分为三十二段句。 其中第九咒实为“药叉名”。 为了不影响咒语排分的序号,在研究时只是将咒九空开就是了。 ②、道教“孔雀经”里也有咒语,三卷经文中有七段咒语,皆为汉语,较好念记。 例如卷上之咒一,“驱邪分鬼咒”,其咒共有二十六句段。 咒云:“叭咤叭咤,鹏麟鹏麟,皇希皇希,惠临惠临,吉卢吉卢,元和元和,妙真妙真,毓飞毓飞,粗胡粗胡,神宝化身,周遍法界,三界十方,光明无碍,大慈仁者,谟护谟护,苏谟苏谟,天蓬天蓬,天猷天猷,黑杀黑杀,玄武玄武,盘古盘古,开化开化,十方世界,无上神主,洞渊天尊。 急急如律令”。 卷上之咒一“驱邪分鬼咒”,系出自《太上三洞神咒卷之一》洞真部之“吉祥大神咒品”。 在道教经其它经典里也可以读诵到。 本段咒语,是精取了“吉祥大神咒品”第二段之前一部分。 只是其中“谟护谟护,苏谟苏谟”,在“大神咒品”里是:“左摄苏护谟,右摄苏护谟”。 “十方世界,无上神主,洞渊天尊”,则为:“三界十方,无极神王,大化身无量”。 结束语亦为“急急如律令”也。 道教“孔雀经”三卷经文中有七段咒语,咒语篇幅都比较短。 其中卷上有两咒:咒一,驱邪分鬼咒;咒二,延寿长生中道咒。 卷中的咒语比较集中,有四段咒:咒三,灭罪升仙咒;咒四,魔蛊咒;咒五,得道成真咒;咒六,灭魔灵章咒。 卷下只有一段咒语,即:宝笈梵音咒。 这也是本经中最长的一段,有五十五句段。 6、孔雀明王在佛教和道教经文里都有很高的位置。 ①、在佛教经典里,对孔雀明王的尊称比较多。 《孔雀尊经科仪》中有称:孔雀如来;佛母大孔雀明王佛;雪山南面金耀佛姥大孔雀明王佛;雪山教主孔雀能仁。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上云:“往时金光明孔雀王者。 勿为异见。 即我身是”。 孔雀明王即释迦摩尼佛也。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云:“金光明孔雀王”。 《秘钞问答第四》“孔雀经法”云:“大孔雀明王慈悲尊”。 在《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有云:“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 ②、在道教的“孔雀经”里,孔雀明王被尊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释天教主;宝月光皇后圣母、孔雀明王天尊;圣母孔雀明王尊;圣母元君;更生保命天尊;长生保命天尊;大光明王尊等。 7、在道教的“孔雀经”经文里有讲到了几个很有趣问题,叙述了道教和佛教之间的关系。 ①、道教经文中的孔雀明王是佛教中的孔雀如来。 “孔雀经”卷上云:“稽首梵音教主,皈命孔雀慈尊”。 “…忽有一天母,驾孔雀而来,此乃佛中孔雀如来,道中乃是宝月光皇后”。 而且是“玉皇圣母,统集孔雀经中的诸大善神,具来参听法音”。 ②、道教“孔雀明王经”叙述了道教和佛教是同出一源,孔雀明王为道、佛两家之神主。 经文卷下云:“…时有孔雀明王驾孔雀,部领天王、罗叉、玉女、女魔耶、龙王等众前来参绕道前。 上告言:吾为释天教主如来行相,道乃名为宝月光皇后圣母,道、释两门并同一气之源,累劫修来得证正道”。 卷下有注:“详夫此经原所处在:武当太岳太和紫霄宫李提点于舍身崖洞里寻得度人经一部,计八十五卷,后载此道门孔雀经一部三卷。 取出洞门归宫观之。 此乃道释两门之化也…”。 ③、在道教的孔雀经里,给孔雀明王划定了性别。 例如,在经文里对孔雀明王尊称为圣母元君,天母,宝月光皇后圣母。 经文卷上有述:“是时,孔雀明王向前围绕三匝上白,天尊前妾辈女流,身居两门…”。 道教经文中的这几个记述,在佛教的经典里似乎没有记载。 其实,佛道两教之“孔雀经”的这些微妙的差异,说明了佛教这个外来,被翻译成汉语的佛教经典,不但已经完全被汉传的佛教所接受,弘扬广大,而且也逐步的被中国的道教所吸纳。 同时佛教还吸收了道教中的优秀素材,并不断的、渐进的,又被重新改造、充实,逐步汉化成为完全的汉传佛教。 佛教中的孔雀经在道教中得以弘扬,也证明了在当时那个社会,佛和道两个宗教之间即不同而又融合的特殊而复杂关系。 文:老 杜 发布时间:2021-03-19 22:41:31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1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