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雀明王的足迹13——山西大同华严寺的孔雀明王经变图 内容: (上华严寺孔雀明王经变图) 游记之十三——山西大同华严寺的孔雀明王经变图我是看了廖旸老师写的《明清时代的三幅孔雀明王壁画》一文而受到启示的。 这才知道,在山西大同的上华严寺大殿里也绘有孔雀明王壁画。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大西街,分上下两寺。 两寺相连,两院相通。 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辽保大二年(1122年)被战火所毁。 到金天眷三年(1140年)在旧址上得重建。 以后到明嘉靖、清康熙、清同治年间都有整修。 根据寺前的一通石碑记载,光绪十六年时最后一次整修。 这次整修,对殿内的壁画进行了全面的重绘。 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正中供奉明代塑五方佛。 讲解员说,中间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 两侧排列着明代塑二十天像。 周围四面墙上全部是壁画。 实在是壮观无比! 大殿开三门,进中门右手的墙壁上就有彩绘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变图。 这幅壁画占了正门和右侧门之间的整个墙壁。 判断高有六米,宽五米五多。 壁画面积约三十平方米余。 按照现在的介绍和讲解员的说辞,此图所绘是三大士,或说是准提佛母。 我感觉廖旸老师的说明是正确的! 这幅壁画所画的主尊是佛母大孔雀明王。 这幅壁画名为:《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变图》。 这幅壁画是根据《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和《佛母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的基本内容所绘。 壁画所描绘的是《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这部大曼陀罗,一切佛、菩萨、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同共护持此强大坛场,同诵此佛母大孔雀明王大陀罗尼的辉煌场面。 体现了初期密教佛、菩萨、人、天、鬼、怪同聚一坛的独特场面。 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一个以孔雀明王为中心的群英大会。 这幅壁画有很多自己的特点:①、七佛围绕孔雀明王图。 这是《佛母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的主要内容。 也是孔雀经曼陀罗的突出特点。 在孔雀经坛场中,孔雀明王居八叶莲花胎中心。 七佛和慈氏菩萨分别安位于八叶莲花,并围绕在孔雀明王四周。 这幅壁画把七佛安位于孔雀明王和上宝盖之间。 唯有在孔雀明王曼陀罗中才会有这样的图案。 ②、阿难请问图。 这是孔雀经文中的故事。 是说莎底比丘被毒蛇咬伤后,阿难见状跪求佛陀解救之法的场面。 在壁画中,面向中心双跪背向,着红袈裟者就是阿难陀。 ③、孔雀图。 这是《佛母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中画像法中所描绘的,乘金色孔雀王。 壁画中在孔雀明王前,位于阿难请问图左上方。 孔雀长颈,头向右作回首状。 艳丽绿装,孔雀尾向下,拖在阿难右下。 拖下的孔雀尾处处漏白。 ④、诸星宿图。 在《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有篇幅叙述了九曜二十八宿,有大威力,常行虚空,现吉凶相。 总成三十七,出没照世间。 壁画中将其安位于七佛左右云彩中。 九曜安位于诸星宿间圆圈内。 ⑤、群英会图。 在《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和《佛母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中都有描述。 孔雀经文中列举了八百多位佛、菩萨、诸天、龙王、诸鬼、山王、河王、大仙、毒药等等。 仪轨中则浓缩为六十多位。 同共宣说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壁画中分列画在孔雀明王上下左右的诸位神像是也。 ⑥、孔雀明王本尊图。 按照《佛母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孔雀明王应该是一面四臂。 在唐末五代时期,孔雀明王的形象基本是按照仪轨要求,示现为一面四臂。 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末,出现了别于一面四臂的孔雀明王形象。 明中期,很多出版的单行本《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插图、很多绘有孔雀明王的壁画、佛像雕塑作品等,孔雀明王法相渐渐多起来。 这其中有一面两臂、一面六臂、一面八臂、两头六臂、三面六臂、三面八臂等。 本壁画所描绘的孔雀明王是三面八臂。 手中持物有很多相同之处。 本壁画孔雀明王手中同持有孔雀尾。 两胁持菩萨分列孔雀明王两旁。 这种并列三像的形式,在红河建水指林寺壁画(明)中也有出现。 ⑦、慈氏菩萨、四大天王图。 按照古本《佛母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图,慈氏菩萨、四大天王均分布孔雀明王两侧。 本壁画下方稍有污损,看不清楚。 也可能这幅壁画没有这一部分。 以上这些特点,在其他壁画或图案中也可能会出现。 但,只会是显示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如果以上诸条特点同时凝聚到一幅壁画中,那么这幅壁画的主尊就有可能是孔雀明王。 上华严寺大殿的这幅壁画同时具备了以上很多特点。 山西大同上华严寺的这幅壁画应该是:《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变图》。 图中的阿难和孔雀(明暗有作处理) 孔雀明王的足迹13——山西大同华严寺的孔雀明王经变图 孔雀明王经变图(局部)孔雀明王的足迹13——山西大同华严寺的孔雀明王经变图孔雀明王经变图(局部)图 文:老 杜 发布时间:2021-03-17 22:09:3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1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3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