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雀经学习笔记49——封神演义中关于孔雀明王的描述 内容: 封神演义中关于孔雀明王的描述公元317年,即东晋元帝建武元年,西域僧,帛尸梨蜜多罗译《大孔雀王神咒》。 这是传入华土汉地最早的密教经典之一。 到了盛唐时期,不空大师翻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和《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画像坛场仪轨》,并在皇宫里设孔雀法坛,洒净作法,祈雨祛灾。 在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三百余年的发展,孔雀经曾有八次滚动翻译。 孔雀法的弘传在盛唐达到了高潮。 晚唐五代之后,佛教遭遇灭佛之难后渐行稀落。 连年的战争,百姓大举迁徙。 孔雀经流入民间传播。 宋代时期孔雀经又一次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元代以后,渐有藏传密教流传内地,和汉传佛教一起影响及元、明、清三朝。 孔雀经法的流传也有同样的发展过程。 异域之孔雀明王的形象,孔雀经中的情节、人物和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渐渐地融入了汉地华土之宗教、文学、音乐、绘画等方方面面。 对其发展,扩大视野,参入了新鲜的元素。 明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也有名《武王伐纣外史》。 作者有许仲琳、陆西星两说。 在此《封神演义》中,以商朝大将孔宣为孔雀明王。 此说是根据小说的需要设计的,书中没有过多的细节,只是在小说中略提而过。 但,这足以说明孔雀明王影响之遍及。 在《封神演义》第六十九回《孔宣兵阻金鸡岭》和第七十回《准提道人收孔宣》孔宣出场的。 但是,在这两回中并没有提及孔雀明王,也没有说明孔宣和孔雀明王之关系的。 《封神演义》在第七十一回、七十八回、八十四回,有篇幅叙述了孔雀明王及孔雀明王和孔宣的关系。 《封神演义》第七十一回:姜子牙三路分兵且说准提道人将孔宣用丝绦扣着他颈下,把加持宝杵,放在他身上,口称:“道友! 请现原形! ”霎时间现出一只目细冠红孔雀。 准提道人坐在孔雀身上,一步步走下岭,进了子牙大营。 准提道人曰:“贫道不下来了。 ”欲别子牙,子牙曰:“老师大法无边。 孔宣将吾许多门人诸将,不知放在何地? ”准提问孔宣曰:“道友! 今日已归正果,当还子牙众将门人。 ”孔雀应曰:“俱监在行营後。 ”准提道人对子牙说道,“别了。 ”把孔雀一拍,只见孔雀二翅飞腾,有五色祥云,紫雾盘旋,迳往西方去了。 且说子牙向韦护、陆压,领众将至孔宣行营,招降兵卒;众兵见无主将,俱愿投降,子牙许之。 忙至後营,放众门人诸将等出来,至本营拜谢子牙、燃灯毕。 次日,崇黑虎等回崇城,燃灯、陆压俱各归山,杨戬乃催粮去讫。 子牙传令,催动人马,大军过了金鸡岭,一路无词。 兵至汜水关,探马报入,子牙传令安营。 《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三教会破诛仙阵且说四位教主齐进四阙之中,通天教主仗剑来取接引道人。 接引道人手无寸铁,只有一拂尘架来,拂尘上有五色莲花,朵朵托剑,老子举扁拐纷纷的打来,元始将三宝玉如意架剑乱打,只见准提道人把身子摇动,大呼曰:“道友快来! ”半空中又来了孔雀大明王;准提现出法身有二十四头,十八只手,执手了璎珞伞盖,花贯鱼肠,金弓银戟,架持神杵,宝锉金瓶,把通天教主裹在当中,老子扁拐,来後心就一扁拐,打的通天教主三昧真火冒出。 元始祭三宝玉如意,来打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方才招架玉如意,不防被准提一架持杵,打中通天教主,翻鞍滚下奎牛。 教主就借土遁而起,不知燃灯在空中等侯;才待上来,被燃灯一定海珠,又打下来,阵内雷声且急,外面四仙家各有符印在身,奔入阵中。 广成子摘去诛仙剑,赤精子摘去戮仙剑,玉鼎真人摘去陷仙剑,道行天尊摘去绝仙剑。 四剑既摘去,其阵已破。 通天道人独自逃归,众门人各散去了。 《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通天教主正出神,不妨元始天尊又一如意,打中通天教主肩窝,几乎落下奎牛,通天教主大怒,奋勇争战。 只见二十八宿星官已杀得看看殆尽,止邱引见势不好了,借土遁就走,被陆压看见,惟恐追不及,急纵至空中,将葫芦揭开,放出一道白光,中有一物飞出,陆压打了躬命:“宝贝转身! ”可怜邱引头已落地,陆压收了宝贝,复至阵中助战。 且说接引道人在万仙阵内,将乾坤袋打开,尽收那红气,三千之客,有缘往极乐之乡者,俱收了此袋内。 准提同孔雀明王在阵中,现出二十四头,十八只手,执定璎珞伞盖,花贯鱼肠,金弓银戟,白钺幢,架持神杵,宝锉金瓶等物,来战通天教主。 教主看见准提,顿起三昧真火,大骂曰:“好泼道! 焉敢欺吾太甚? 又来搅吾此阵也。 ”文:老杜 发布时间:2021-03-16 23:43:3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1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