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姜查:拥有它,你会无忧无虑 内容: 【阿姜查尊者开示】☞ 若心是善良与正直的,就会微笑接下来是“众善奉行”。 若心是正直与善巧的,就无须搭车四处求功德,即使坐在家里,也能获得功德。 多数人只是四处求功德,而不肯断除诸恶,两手空空地回到家里,又回复原先的臭脸,故态复萌地板起脸洗盘子。 人们就是不愿向内看,因而离功德愈来愈远。 我们可能知道这一切,但若非真的知道它在我们里面,佛教就不会进入内心。 若心是善良与正直的,它就是快乐的,心中也会有微笑,但多数人却很难找到时间微笑,我们能吗? 我们只有在事情称心时才笑得出来。 大多数人的快乐是建立在事事称心如意上,他们必须让世上每个人都只说令人愉快的事。 但每个人是否可能都如此做呢? 若那是你想要的方式,怎么可能找到快乐? 我们怎么可能让别人每天都只说我们喜欢的事呢? 那可能吗? 即使是自己的小孩,他们是否曾说过触怒你的话呢? 你曾伤过父母的心吗? 不只是其他人,甚至连自己的心也可能搅乱我们。 有时我们考虑的事是令人不悦的,你能怎么办? 你可能正独自走路,突然间摔了一大跤,哎呀! 问题出在哪里? 到底是谁绊倒了你? 你能怪谁? 那是你的错,连自己的心也可能得罪我们。 若仔细想想,你将了解这是真的。 有时我们会做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事,你只能说:“该死! ”没人可以责怪。 我们必须使用法来寻找快乐。 无论它是什么,不论是对或错,不要盲目执着它,只要注意它,然后放下它。 当心自在时,你就能微笑;一旦你讨厌某样事物,心就变坏,然后没有一件事是好的。 ☞ 觉知心,就可以获得清明自净其意:心断除恶垢之后,就不再有烦恼——平静、慈悲与正直。 心恢复光明与断恶后,随时都有自在,平静祥和的心是人类成就的真实表征。 佛教中的功德,是断一切恶。 恶法断除后,就不再有任何压力,压力消除后,心就会安定下来。 安定的心是清净、明亮的心,不会夹杂嗔念。 你如何让心清明呢? 只要觉知它即可。 例如,你可能心想:“今天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 看到的每样东西都在招惹我,即使橱柜里的盘子也一样。 ”你可能有种想把它们全都砸碎的冲动。 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很糟糕,鸡、鸭、猫、狗——你憎恨这一切。 丈夫说的每件事都让你讨厌;甚至连看自己的心也觉得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呢? 这苦恼出自何处? 这就称为无功德。 今日在泰国有种说法,人死后功德便随之结束。 但事实不然,有许多还活着的人早已无功德了。 进行这种“作功德”之旅,就如建造华厦却未事先整地一样,那座房屋不久后就会倒塌,对吗? 那个地基不好,你必须用另一种方式再试一次。 你必须针对身、口、意的过失,自我检讨。 你还能往别处去修行吗? 人们迷失了,他们想到一个真正平静的地方,如森林里或巴蓬寺修法。 巴蓬寺平静吗? 不! 它并非真的平静,真正平静的地方是在你自己“家里”。 ☞ 若有智慧,就能无忧无虑若你拥有智慧,无论到哪里都能无忧无虑。 整个世界原本就很好,森林里的树都有各自的好,有高的、矮的、空心的等各式各样,它们就是那个样子。 但我们忽略它们的真实本质,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它们身上:“这棵树太矮了! 这棵是空心的! ”那些就只是树,它们的情况比我们都要好。 所以我要将这些小诗挂在树上(在巴蓬寺里的树上,经常悬挂着一块块的木板,上面写着能发人深省的优美文句),让它们来教导你们。 你们有从它们那里学到东西吗? 你们应该试着至少学到一件事。 有这么多的树,它们每个都有东西可以教导你们。 法无所不在,它存在于一切自然事物中,你应该了解这点。 不要埋怨洞太深,回过头来看看你自己的手臂吧! 若了解这点,你就会真的快乐。 若你们有行善或修福,把它存放在心里,那是保存它最好的地方。 你们今日所做(供养僧众)是很好的修福方式,但并非是最好的;布施建寺也是很有功德的事,不过也不是最好的。 建设你自己的心,使它成为善的,才是最好的方式。 (溯源法语·摘自《关于这颗心》 - 使心变好) 发布时间:2021-02-25 19:20:0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2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