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生十大必须 内容: 一生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有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有些事情想做却做不到。 作为佛教徒,有些事情必须要做。 如果不做,就无法走上解脱之路,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 必须有自知之明,有自己的原则,不随别人言语而转我们必须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要虚荣傲慢,自视甚高。 要知道自己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能失去人生的核心目标。 每个普通人都有欲望,所求甚多,对名、利等世间八风,都患得患失。 看到别人拥有车、房等等,也会动心、羡慕,渴望据为己有。 究竟 · 目标AUTUMN修行、成佛、解脱这个时候要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些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真的可有可无,并不是那么重要。 之前,因为不控制欲望,而使我们失去了辨别的能力。 被欲望的绳索捆绑、牵制,付出了毕生所有的时间。 从童年到老年,都没有过上轻松快乐的日子,最后只能在寂寞、孤独、空虚中含恨离世,但得到的回报,却微乎其微,没有太大价值。 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准确无误的人生计划和人生目标。 设定的目标和计划,也应该高远一点,不要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作为修行人,更要展望未来,我们最究竟的目标,必须是成佛、解脱。 做任何事情,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而努力。 我们不要以为有天降馅饼这样的事情,不努力闻思修行,解脱不可能从天而降。 修一栋楼,也需要规划,需要设计,需要图纸,需要预算。 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佛陀的果位,想通过修行把自己的身口意转化为佛的身体、语言与智慧,怎么能没有设计与规划? 总的设计师,就是释迦牟尼佛。 按照释迦牟尼佛的设计方案,就能抵达解脱的彼岸。 但究竟是疾步快走,还是徐徐蜗行,每天的工程量有多大,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连小学老师都常常会问学生: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学生一般都会踊跃地回答说:我想当工程师、军人、医生等等,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 之后老师也会说: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你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云云。 那么,每个修行人更应该做一个打算:一年当中,在闻思修方面要完成什么,明年再去做什么等等。 如果没有计划,想修就修,不想修就不修,随随便便,毫无章法,又怎么会有效果呢? 如今的绝大多数人,却作出了截然相反的盘算,他们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不太愿意在解脱成佛方面花费半点时间。 但我们可以想想,一个人的肉体真正需要的,其实非常简单,过多的付出,都是为了精神上的虚荣。 我们要问问自己:这些虚荣实际上给自己带来的是什么? 我们真的为了这些,而甘愿成为车奴、房奴,到死都不能瞑目吗? 知足 · 少欲AUTUMN不奢侈、不刻意追求苦行、走中道尤其是佛教徒,佛陀给我们制定的生活标准,是不能过两种极端的生活。 既不能太奢侈,也不能刻意追求苦行,要走少欲知足的中道之路。 不服从于欲望,不受欲望的牵制。 譬如米拉日巴大师,他的生活水平低得不能再低,已经到极限了,但他的生活质量却让我们望尘莫及。 开名车、穿名牌、住别墅,并不能与高水准的生活品质等同。 几年前,我曾听到两个五岁左右小孩的对话。 其中的女孩子问小男孩:“你喜欢喝什么茶? ”小男孩说:“我喜欢喝铁观音,你喜欢喝什么茶? ”不料小女孩却回答说:“我喜欢喝普洱茶。 因为我喝普洱茶,别人会觉得我是很有钱的人。 ”多可怕呀! 小孩本应是纯真的,说“普洱茶很好喝,味道很香,所以我喜欢喝普洱”,才是小孩的天性啊! 连五岁的小孩都被虚荣的风气污染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沦陷。 其原因,来自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沦陷啊! 我们佛教徒要懂得自己的真实需求,带头过简单、低碳、环保的生活。 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与能源,而且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学习佛法、打坐、当义工、做慈善等等。 依教 · 奉行AUTUMN诚信、精进、依教奉行必须以诚信与精进依照殊胜上师言教奉行佛教徒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解脱、成佛和饶益众生。 解脱的前提条件,是依止上师。 如果没有上师,我们根本没有走解脱道的概念。 怎样依止呢? 有些人以为,给上师供养大量财物、买车、买房等等,就是最好的依止上师。 其实,这并不是依止上师最好的方法。 依止上师,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第一,信心。 如果对上师没有信心,就得不到上师的加持。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前,阿底峡尊者的一个弟子直呼尊者的名字:‘觉沃,给我加持加持。 ’尊者说:‘坏弟子,恭敬一点吧! ’可见,只有以坚定不移的不共信心与恭敬心才可能开启皈依之门,所以信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大家都承认,世上没有比释迦牟尼佛更伟大的上师了,但像提婆达多这样没有信心的人,即使生在释迦牟尼佛身边,跟着佛陀几十年,也不能得到佛的加持。 同样,要获得上师、佛、菩萨的加持,前提条件也是信心。 第二,精进。 如果不精进、不努力,依止上师也没有用,学不到任何东西。 米拉日巴尊者,就是依止上师方面的光辉典范。 首先,他对玛尔巴大师有着无比强烈的信心。 在依止玛尔巴大师以后,虽然上师没有给他安排什么闻思修方面的功课,一直让他修房子,但米拉日巴大师却没有因此而不满,反而将修房子当作一种修行。 加上他的用功与努力,让玛尔巴大师非常满意,便将自己千辛万苦从印度学到的最珍贵的法门倾囊相授。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中所讲的修法次第也非常有意思:首先讲人身难得等四个外加行,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三界六道轮回都虚幻无用且充满痛苦,没有值得追求的东西。 之后宣讲解脱的功德,让我们在极度的悲观失望中找到一丝光明,生起走解脱道的愿望。 如何走解脱道呢? 就是依止上师。 学任何东西,都需要老师,解脱更是如此。 发布时间:2021-02-10 07:30:0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2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