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世间的结交,多是烦恼用事 内容: 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 反而观察:如果喜欢和人交往、参与各种世间活动,则由世间杂染因缘的作用,会使得惑、业、苦越积越多。 世间多是业力凡夫,与人交往不是结解脱法缘,就是结世间俗缘。 如果不是在修道上彼此策励、规过劝善,那就只会增长轮回业因。 因此,在“乐众者”身上会出现很多烦恼、业力。 比如跟人接触,彼此投合就生贪心;意见不合就生嗔恚;共同谋取利益时有利益冲突,也生很多烦恼。 世间的结交多是烦恼用事。 小到一次谈话,都会由世俗的习气说出各种世间话题,结果只会增长贪、嗔、邪见等的烦恼,造下很多很重的绮语业。 要么就发生彼此执著的碰撞,由各种观念的不调和,产生各种争论。 或者因为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而产生很多矛盾。 所以这里的事太多了! 这不是两个无情法放在一起,永远不会起心动念,而是两个有情呆在一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大堆烦恼、习气,有各种各样的分别和执著。 像这个时代,要找到见行相合的道友非常难,要惹世间的因缘却非常容易。 人呆在一起多数是增长贪、嗔、散乱,或者以各自的习气互作染污,忙吃的、忙看的、忙玩的,或者找人聊天大谈世间话题,这里面有多少是解脱道的修行呢? 有多少能增上功德呢? 恐怕多数只是增长烦恼、罪业而已,最后搞得烦恼不堪、痛苦不堪。 家庭是如此,世俗的朋友也是如此,样样都如此! 经文形容得很好。 就像一棵大树,一开始很热情地招呼:“你们快来! ”结果,很多鸟飞上树了。 大树没考虑到自己的树枝承受不住,最后遭到枯折的大患。 这是比喻在因缘才开始时,心里还没有很深地积集业力,但事情是在不断地潜移默变着,一天、两天、三天……一件件的事积累起来,各种各样的分别、烦恼不断地堆积在心里,越积越多,越堆越重,最后就会承受不住而垮掉。 因此说“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 比如两个人最初很要好,先是贪心不断地增长,感情会逐渐加深、坚固,但这也意味着牵肠挂肚的事会越来越多。 自己的心会被绑在上面。 如果对方稍有变故,比如遭到损害,要远离、要怎么样时,心里就生很多忧愁、离别的苦。 会很分心。 万一对方不顺自己的心,又会很气恼。 假如彼此发生了意见或利益上的冲突,又可能生起嗔恚,甚至反目成仇。 这样事情搞多了,心也就乱了,最后会承受不住。 就像大树的枝头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坐在上面,最后承受不住就会折断。 修行人如果很喜欢和世间的人事打交道,这事也染上、那事也召来,那就会使事情越来越多,最终失坏修道。 所以首先要有远见,要认识到整个世间是一张非常复杂的业力网,每个人身上都有很重的烦恼业力,内心深处都有各种各样的分别、执著。 所以不能轻易和俗人结交,不能结世俗的缘。 初修的人最初就要注意远离。 “远离”不是指舍弃众生,而是首先以智慧观察到世间惑、业、苦集起的状况,然后避开轮回的染污缘,专心致志地成办出世间的道业。 《佛遗教经略释》 ︱ 智圆法师. 编述 ︱ 发布时间:2021-02-07 00:13:0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2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1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