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虚云禅师的修行理念 内容: 虚云和尚十九岁出家,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一十九岁。 他这一生戒腊一百年,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 他为报父母恩发心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 下面说一下虚云和尚的禅修理念:第一、必须一门深入,将修行落实到生活中。 处处皆可修行,处处都是道场,并不提倡一味地闭眼盘腿,认为劳动中也可修行。 这种思想为净慧法师继承,发展而成为“生活禅”理念。 第二、专读《楞严经》。 第三、总结了参禅用功常出现的四种境界:1、搞不清路头,话头看不上,不是妄念纷飞,就是昏沉打盹;2、话头看得上,有了点把握,但死死握着一片敲门瓦子,成了念话头;3、会看话头,能照顾现前一念无生,但是对用功中出现的种种境界,理会不当,以至着魔;4、有的在用功走上正轨之际,或是昏沉而停住,或是得了点慧解,便作诗作文,自以为足。 生起贡高我慢。 虚云和尚指出四种对治法:1、如果话头未看上,妄想昏沉多的人,一定注意学会真看话头,即抓住“念佛是谁”的“谁”字,在“谁”字上下功夫;2、对于那些执著“念佛是谁”在话尾上用心,以生灭法为是的人,也应当参照前文所说,即向念起处看到一念无生去;3、参禅用功之中,遇到任何境界,应当坚持只照顾本参话头,一念不生,自然无事;4、对于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就当像古德所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由“一”向至极处迈进;第四、认为禅净不二。 于动散时,则持名念佛,静坐时则一心参究“念佛是谁”,两全其美,解行相应;虚云禅师把修道悟的很透彻,修道就跟栽田一样,等谷子慢慢变成秧,把秧插到田里,再等秧长成稻子,就可以割稻子收获大米,有了大米,就能煮饭。 很多人修行修到一半就会放弃,其实佛性就如同种子,世间众生的本性与佛并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种子跟米饭相隔很远,但不要以为离得很远,就否定了种子会变成米饭。 所以修行要先有足够的信心,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慢慢发芽变成秧。 不要怕过程不顺畅,切莫入了小乘耽误前途,修行要学大乘。 插了秧以后就要除草,反到修行上来说就是除掉自身的习气毛病和污染,把五毒贪嗔痴慢疑、十恶业道、七情六欲、十缠十使都除净,秧苗才能顺利成长到长出大米。 人的生命变幻无常,存亡只在朝夕,时间的长短还是由心来决定,是苦是乐,都会随心所动。 只要善用心,生活中处处都能开出智慧花,所谓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所以修佛还是要先修心,要有足够的信心方能习得大乘。 发布时间:2021-02-02 08:26:1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2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