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开元三大士之首——善无畏祖师神通事迹 内容: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如果您读此文受益,请您随手转发,分享法喜,布施法益。 同时修行随喜功德,与众生结法缘,积聚菩提广大资粮,同证佛果! 唐玄宗开元年间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不空和金刚智。 他们来到中国传教,并创立中国佛教密宗,经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佛教史上称这三位僧人为“开元三大士”。 《三国佛教略史》曰:“八年(唐玄宗开元八年)金刚智三藏率不空三藏至京师,敕居于慈恩寺。 智传龙树之密教,所至筑坛度人,时称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为开元三大士。 ”一、舍弃王位出家求道 善无畏祖师(梵名Subhakara-Simha,直译为净师子,意译为善无畏),乃唐密开山祖师、开元三大士之首。 他生于印度乌荼国,为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的后代。 他的先人来自中印度,因国难而出奔到乌荼国,当了乌荼王。 善无畏生有神姿,宿积德艺,父王对他十分赏识,经常给他历练的机会。 他10岁就统领军队,13岁就继王位,施行仁政,深得军民爱戴。 后来,他的兄弟为争王位,起兵作乱。 善无畏率军亲讨,取得胜利。 按照军法,争位的兄弟应判死罪,可是,善无畏不忍天伦兄弟遭诛,特“忍而曲赦”。 经过这次内乱,善无畏厌恶了争权夺利的王室,决意让位出家。 他向母后表明心迹,又向群臣宣明决意,愿让位给兄长。 母后哀而许之,秘密赐给他传国宝珠,然后他便出宫而去。 出宫后,善无畏向南来到海滨,进入殊胜招提寺修习佛法,得入法华三昧。 继后,他发愿聚沙建塔一万座供佛。 建塔期间,他被黑蛇咬伤了手指,但不退其愿,终于建成了一万座沙塔。 之后,他随商船游历印度各国。 他在船上密修禅诵,口放白光,因而无风三日,舟行万里。 一日,商船遇海盗,众人惊惶失措,善无畏乃安慰众人,默诵真言,感得七俱胝准提尊,全现身相,于是,这帮海盗被突然出现的另一伙贼寇打退了。 后来的这伙贼寇向善无畏忏罪归诚,并当起了向导,指引商船越过穷荒,又逾毒水,到达中印度。 善无畏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国,参见了国王和王妃。 这位王妃竟是善无畏的姐姐。 姐姐得知善无畏舍弃王位的缘由后,称叹不已。 善无畏这时已是风度翩翩,气魄豪爽;聪明睿智,超拔群英;五乘贯通,三学深究;总持禅观,妙达其源;艺术技能,无不精湛。 就这样仍不满足,依然孜孜追求最高境界。 二、那兰陀寺投师鞠多 善无畏辞别摩揭陀国王与王妃,怀着敬仰之情,来到了那兰陀(Nalanda)寺。 他将母后赐的传国宝珠,饰在那兰陀寺大佛像的额上,佛像分外光彩夺目。 这显示出善无畏投身那兰陀寺的决心。 时那兰陀寺,乃像法之泉源,众圣之都会。 有圣僧达磨鞠多,掌定门之秘钥,佩如来之密印,貌似四十岁,实已八百岁,昔日玄奘到那兰陀寺时便见过他。 善无畏乃顶礼其足,奉为本师。 一日,善无畏见师父钵中的食物,不是印度本土的,就让旁边一个大唐国僧人来看。 这僧人一看,钵中正是大唐国的食物,而且饭菜新鲜,那油饼还温温的,粟饭仍热热的,不禁惊愕道:“大唐国离这里十万多里,这钵中食物是早上做好的,而中午就到这里来了,太神速了! ”众人听闻,都震惊不己,惟有善无畏默然。 达磨鞠多秘密对善无畏说:“大唐国的白马寺,重阁新近竣工,我刚到白马寺受供回来。 大家都吃惊了,只有你不动声色,你真的可以学习大法了。 ”随后,达磨鞠多授予善无畏总持瑜伽三密教。 传法之时,龙神围绕,森在目前;无量印契,一时顿受;即日灌顶,为天人师,称曰三藏。 得三藏称号后,善无畏又勤奋修学,前后五年,通达了密教的全部奥义。 之后,无畏三藏周行大荒,遍礼圣迹,不惧艰险。 又入鸡足山为迦叶剃头,受观音摩顶。 尝结夏于灵鹫山,有猛兽为其前导;又曾深入山洞,洞中忽然光明如昼,现释迦像,左右侍者栩栩如生。 (*迦叶尊者于鸡足山入定,等待弥勒菩萨降临成佛。) (*结夏:指夏季三个月中,僧徒不外出,只专注于禅修。) 一次,中印度大旱,请无畏三藏求雨。 善无畏作法不久,众人便见观音在日轮中手执净瓶注水于地,顿时欢欣鼓舞,得未曾有。 善无畏又锻金为贝叶,写《大般若经》;镕银起塔,等佛身量。 在积功累德的道路上,他勇往直前。 善无畏的母亲因其离去日久,以为他已不在人世,而日夜哭泣,双眼失明。 三藏去信问候,其母双眼立即复明,朗然如故。 当时的五印度,教派林立,九十六宗各执己见。 善无畏游学讲道,对于各宗各派的人,都能顺着他们所执着的见解去开导他们,为他们破滞析疑,使他们解开邪缚、进入空门;舍弃迷津、踏上觉路。 无畏三藏就如大法云,令众生大小皆得润泽;又像清澈的泉水,可以盛入各种形状的容器中。 就这样,他广度众生,传授密法,教人以念制狂,即身观佛。 善无畏年近80时,己是五印度大名鼎鼎的密教上师。 一日,师父达磨鞠多对他说:“善男子,你与震旦有缘,弘扬大教,今可行矣。 ”无畏三藏乃接足顶礼,辞别恩师,踏上前往大唐的路途。 三、不畏艰险坚持东渡 无畏三藏行至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时,天色已晚,前有一河,却无桥梁舟楫,于是他干脆就飞了过去。 一日,善无畏受请于长者家,有罗汉从空而降,说:“我乃小乘之人,大德是登地菩萨。 ”乃让席推尊。 善无畏赠之以名衣,罗汉升空而去。 至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善无畏遇到一只白鼠,围着他转圈,还每天献给他金钱。 到了突厥国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善无畏应突厥王之邀,宣讲密教经典《大日经》,又应王妃之请布坛讲法。 离开碎叶城后,善无畏折东而行,半途遭遇贼寇,他被连砍三剑,但丝毫无伤,挥剑者唯闻铜声而已。 行至雪山大池,善无畏感到有些不适。 这时达磨鞠多从天而降,对他说:“菩萨身同世间,不舍生死。 你久已离相,怎会有病? ”说罢冲天而去。 善无畏顿觉身心如得洗涤,不药而愈。 路经吐蕃(今西藏),与商旅同行,遇胡人合围抢货,无畏三藏密运心印,劫匪乃悔悟请罪。 行至大唐西境,夜晚有神人对善无畏说:“再向东就不是弟子我的辖界了。 守护神州的是文殊师利菩萨。 ”说罢顶礼善无畏双足,然后消失不见。 途经西州时,善无畏以骆驼负经卷过河,被龙王请入龙宫三日。 无畏三藏就在龙宫中宣扬法化,开悟甚众。 到他牵骆驼上岸时,衣服经卷都无沾湿。 善无畏路过北印度境时,他东行的消息己被僧侣和商人传到了长安,唐睿宗对善无畏不惜年迈东行传法的行为,十分感动,就派僧人若那和将军史献,带着礼物出玉门关侯迎。 开元初,唐玄宗梦见一僧,姿状异乎常人,醒来记忆犹新,便拿起画笔在宫墙上画了下来,这个形象烙印在不少人的记忆中。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善无畏携带梵卷,到达长安,唐玄宗亲自接见。 一见面,发现善无畏与梦中所见高僧一模一样,玄宗极为欢欣,立即礼善无畏为国师,并大设梵筵为善无畏接风洗尘。 然后,玄宗又特设内道场,尊善无畏为教主,玄宗之子宁王、薛王等皆跪席捧器,从其灌顶受法,一时轰动朝野。 毘卢大教,巍巍法门,由此兴盛。 玄宗有意试探善无畏的法力,便请了一位有名的术士来与善无畏比试神通。 这位术士握鬼神之契,参变化之功,十分厉害。 但他面对善无畏时,善无畏只是恬然不动,他便完全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只好落败。 满座人皆叹其神奇,对善无畏大为敬仰。 四、弘传密教受命译经 善无畏到长安后,唐玄宗让他住在兴福寺,不久,又迁入西明寺,三番两次慰劳问候,并赐予物品,异常丰厚。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玄宗诏善无畏于西明寺菩提院译经,善无畏奏请让名僧参与翻译。 朝廷批准后,他先译出《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沙门悉达译语,无着笔受缀文),呈上玄宗。 玄宗深加赏叹,又下诏将善无畏所带梵文经卷全部送到内府保存。 这《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就是从《金刚顶经》梵本中摘取出来的。 早在善无畏来大唐以前,有僧人无行西游天竺,求得很多梵文经典,归国时,刚到北印度,就不幸去世了。 所有经卷,由同行者带回长安,存放在华严寺中。 善无畏偕同一行禅师,到华严寺检阅这些经卷,挑选了数本,尤其检到《总持妙门》一典,是过去没有翻译的。 开元十二年,善无畏随驾入东京洛阳,奉诏于福先寺译《大日经》。 此经梵本有十万颂,善无畏撮摘其要,译出《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沙门宝月译语,一行笔受缀文),译得上符佛意,下契根缘,此即唐密根本经典是也。 又译出《苏婆呼童子经》三卷、《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三卷等,并作《大日经》诸咒梵汉对译,悉昙之学由此而兴。 善无畏祖师性爱恬简、静虑怡神,时常开授禅观,奖劝初学。 见其仪形者,如莲华敷于眼界;禀其言说者,如甘露润于心田。 经常有人因其教导而超然自悟、境界提升。 善无畏又是一位能工巧匠。 在印度时他曾聚沙为塔,镕银起塔,到大唐后,又铸铜为塔,手成模范,妙出人天。 一次,他在寺院里开炉准备铸造,僧人们觉得庭院狭隘,担心扇起风来,酿成火灾,善无畏笑着说:“大家不必惊怕,我知道不要紧呵! ”铸炼那一天,果然大雪纷飞,灵塔铸好出炉时,雪花满地,美景如画,众僧皆称叹不已。 一次,适逢暑天亢旱,玄宗派高力士,请无畏三藏祈雨。 善无畏说:“这旱情是共业,若强行召龙降雨,雨必暴,损失与旱灾相同。 ”但皇帝坚决要求雨,没办法,善无畏只好答应。 官员告知他,请雨的器具,幡幢、螺钹等,都备齐了。 善无畏笑道:“这些东西没用,快撤掉吧! ”随后,善无畏装了一钵水,以小刀搅动,口诵梵咒。 须臾,有物如龙,其大如指,赤色矫首,瞰水面,复潜于钵底。 善无畏且搅且咒,顷刻,一道白气由钵中升起,迳上数尺,然后稍稍一引,白气便飘然而去。 善无畏对高力士说:“快去报告,雨就要来了。 ”高力士急忙骑马赶回皇宫,途中回头一看,只见那白气急速旋转着,自讲堂向西而去,如一匹白绸翻空而上。 继而,阴霾满天,大风骤起,电闪雷鸣。 高力士刚到天津桥,狂风暴雨便突然来临,街上许多大树都被连根拔起。 高力士入宫奏明皇上时,已经全身湿透了。 事后,皇帝稽首迎请善无畏祖师,再三致谢。 由此可见无畏三藏之功深德隆矣。 一次,邙山有大蛇出来伤人。 善无畏找到这条大蛇,对它说:“你想祸害洛阳城吗? ”说罢,以梵语咒数百声,不久蛇就死了。 传说这蛇就是安禄山侵犯洛阳的预兆。 善无畏还精擅绘画,他画的曼荼罗,精妙异常,长期在宫中流传。 开元七年,另两位大名鼎鼎的密教祖师——金刚智三藏与不空三藏,亦来到大唐。 因这三人同开大唐密教,又同在玄宗开元年间,故史称“开元三大士”。 善无畏和一行所传为胎藏界密法,金刚智和不空所传为金刚界密法。 善无畏与金刚智相遇后,二人互为阿阇黎,互相灌顶传法,于是二人皆得金胎两部大瑜伽教。 金胎不二、金胎合一,即无上密教之最高奥义也。 (阿阇黎:梵Acarya,译为上师、亲教师、轨范师、亲证师等,指传授金刚大法之大教师) 善无畏三藏,系中国首位系统翻译密教经典者,共翻译28部53卷。 为弘扬密教,阐释教理,传授仪轨,他在东、西二京设置道场、开坛授法。 其传承者有大兴善寺沙门一行,入室弟子有宝畏、明畏,俗弟子有着名文学家李华,还有从学者宝思、智严、温古、义林、喜无畏,以及新罗(今朝鲜)僧人玄超、不可思议,日本僧人道慈等。 一行整理善无畏的讲授口诀成《大日经疏》20卷,为解释《大日经》之根本论典。 五、示灭非灭密惠众生 开元二十年(公732年),善无畏上奏玄宗,请求回国,玄宗优诏不许。 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祖师右胁累足而卧,示寂于洛阳大圣善寺禅室,时龄99岁,僧腊80。 玄宗亲自参加追悼大会,追封其为鸿胪卿,派鸿胪丞李岘、威仪僧定宾律师作监护,于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三日,将其葬于洛阳龙门西山广化寺内庭。 出殡之时,悲泣倾城,山河变色,法界凄凉。 弟子李华为其刻碑立于寺内,二弟子宝畏、明畏为其撰刻偈颂,亦树于院内。 善无畏三藏早已得金刚之身,故其示寂后,全身不坏。 之后历朝历代,凡遇旱涝灾害,人们向他祈请,都十分灵验。 洛阳信士,常将其法体请出龛室,香汤沐浴,作为供养;洛阳城的富豪,也争相布施,赞助浴事。 皇室做禳灾、祈祷时,也会派许多使臣,去作供养、布施,那些人的求愿也会得到满足。 善无畏祖师示寂之前,已是出没无常、人所难测;此番示寂,乃入于法界,生死一如,是灭非灭,故有种种征验,灵感非常,不可思议也。 赞曰:释宫尊种,龙扶出池。 舍位成道,为人天师。 度微尘众,行甘露慈。 风清热恼,月破昏疑。 法本不生,我今无得。 随方演教,聿来中国。 帝后承迎,天花满裓。 欢喜园中,唯闻瞻卜。 百千万亿,调伏其心。 灌顶自昔,声闻现今。 山王高妙,海月圆深,示灭非灭,空悲鹤林。 伊水西山,冥冥石室,金棺已闭,式瞻元日。 双宝绍明,教尊言密。 归我法者,因权悟实。 (文章来源于网络)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者闻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发布时间:2021-01-24 22:32:4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3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