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是为了什么而渴望大彻大悟? 内容:           菩提心的修法01菩提心的修法分三:菩提心的重要性;菩提心的基础——四无量心的具体修法;菩提心的修法。 01菩提心的重要性第二个内加行的修法是发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法说起来十分简单,但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它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放下自私心。 但是,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的自私心已经串习得太久太久,这个习气对我们来说是根深蒂固、极其浓厚的。 积重难返,想立即将其铲除,自然绝非易事。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先修慈悲心。 我们为什么那么自私?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慈悲心,不为他人着想,一切的一切,只是为自己打算。 如果真正生起了比较强烈的慈悲心,菩提心也自然而然会大功告成,没有那么麻烦,没有那么困难。 很多修法都是有窍诀的,掌握窍诀以后,就不那么难了。 如果没有窍诀,让你当机立断地放下一切自私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利益众生的事业当中,一般是不容易做到的。 但是,无论有多大的难度,我们一定要去做。 菩提心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因为,无论是修净土宗或禅宗等大乘显宗,还是修密宗,其出发点皆是菩提心,这是它们的共同基础。 比如,念佛的人能否往生极乐世界,也要取决于他的目的。 如果往生的目的只是因为轮回很苦,自己不愿意继续轮转,想到极乐世界去享受,就已经南辕北辙了。 因为往生净土也需要四个条件,既然其中的菩提心已经荡然无存,又怎么能够往生呢? 禅宗讲明心见性。 为什么要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以后要做什么? 其实,明心见性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转法轮、度众生。 如果没有考虑度化众生,仅仅为了脱自己的生死而希望大彻大悟,就不是大乘佛教的禅宗,只能算是小乘法而已。 所以,一切的大乘法,都需要以菩提心作为基础,密宗当然也需要。 没有菩提心,所作所为的因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 倘若因地不正,必使果招曲迂,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 真正发起无伪的菩提心,就会不讲任何条件地付出一切。 对菩萨的要求就是这样,自发心修学大乘佛法以后,就不允许为自己打算。 有人会反问:我们现在都是普通的凡夫,不为自己打算,自己的事情又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明确地答复,如果你放下自己的事情,一心一意地投入、无条件地付出,那么,自己的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成办,这毫无疑问。 对此有很多公案可以证明,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无不是最佳的例证。 所以,现在一定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所有大乘佛教的基础,不发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 无论是大乘法或小乘法,在法的本体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比如,念一句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或是密法呢? 在它的本体——这六个字上面,并没有大乘小乘的差别,那如何来区分大小乘呢? 就是要看你的动机,即你为什么要念六字真言。 若是为了得到世间的名誉、财产、健康、长寿等而念观音心咒,这就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只是世间法;如果你念诵的目的是为了解脱,但只是为自己一个人的解脱,没有为其他众生着想,这个六字真言的念诵就是小乘法;如果你念六字真言时,没有求世间法,而是求解脱,不但是求解脱,而且不是为独善其身,而是为天下一切众生的解脱而念,那么,你所念的这句六字真言就是大乘法;在这种发心的基础上,若具备了密宗所讲的殊胜见解和修法,如一切法本来清净和生圆次第的修法,以这样的观点和方法去念六字真言,这就是密法。 这样,六字真言便有了从世间法到密法的各个层次差别。 六字真言就是这六个音节,其上并没有这些分别,念出来的是同样的发音,但是由于动机、目的不同,就导致各种差别显现于其上。 同样的,在佛像前供一盏灯,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 若不看动机,就说不清楚。 如前所讲,若是为了得到健康长寿等而供灯、烧香、拜佛,就通通和解脱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世间法;如果是为自己的解脱,就是小乘法;如果是为一切众生的解脱,就是大乘法;若再有密宗的智慧和修法,就是密法。 在一盏灯的灯芯、油和供杯上,是分不出大小乘的,在所供奉的佛像上也同样不能区分。 如果以菩提心供养阿罗汉,就是大乘法;如果发的是世间的心(健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即使供养密宗的普贤王如来等,还是世间法。 所以,法本无高下,关键在于发心。 由于发心的不同,其结果就有着天壤之别。 这相当重要。 许多人曾听闻过密法、接受过灌顶,也经常念佛或坐禅。 那么,请回头看一看,当你去接受灌顶时,是出于好奇,还是觉得接受灌顶后,就会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收获? 你是为了脱自己的生死,还是为了一切众生? 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念佛也是一样,一心不乱地祈祷阿弥陀佛,为的是什么? 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修禅者,你的目的又是什么? 请大家都回头反省一下。 或许很多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 那么,无论是为自己的解脱,还是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所修的都根本不是大乘法。 你自以为得到了灌顶,实际上没有。 灌顶的形式本身,肯定是大乘的灌顶,但因为你没有这样的发心,就不能成其为大乘法。 如果不是大乘法,小乘的灌顶并不存在,世间法中也没有这样的灌顶,那你得到的是什么呢? 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灌顶。 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菩提心的重要性。 没有菩提心,就不可能修大乘法。 在本书第一卷中,曾讲过外道和佛教的差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差别、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希望大家能看看。 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所有这些问题说明:没有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凡是想修大乘法的人,必须要发菩提心。 发布时间:2021-01-21 04:00:0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3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4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