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智度论》:佛法和一切世间法的根本区别 内容: 按:根本上来说,佛法是不共于世间法的,也就是与世间法有根本的差别,“汝等外道与佛法悬殊,有若天地! 汝等外道法,是生诸烦恼处;佛法则是灭诸烦恼处,是为大异。 ”即便佛法开显包含一切世间法在内的诸法实相,但佛法是站在佛法立场上,开显的是世间法的虚妄本性,与站在世间法立场看世间法本身是截然不同的,世间法的特点就是有我执我见(人我执、法我执)。 另一方面,佛法论及世间人和事,论述的对象,使用的术语和概念,描述的方式,安立的理论,似乎又有相同和相似之处,这是佛法和世间法共通的一面,但相似和相同都是表面的。 现在很多人热衷于佛法与科学、世间学、其它宗教的比较尤其类比,但这对佛法而言只是一种度化方便,本质上是不同的,是内学和外道知见的差别,即便论域有交集,但视角和观点是不同的,相似总是表面的。 如上所述,即便佛法和世间法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实质上有根本的区别:佛法能够灭烦恼,世间法不能够灭烦恼,不能导向解脱和清静智慧。 一 一切外道皆着我见佛法语及外道语,不杀、不盗、慈愍众生、摄心、离欲、观空虽同;然外道语初虽似妙,穷尽所归,则为虚诳。 一切外道皆着我见;若实有我,应堕二种:若坏相,若不坏相。 若坏相,应如牛皮;若不坏相,应如虚空。 此二处无杀罪,无不杀福。 若如虚空,雨露不能润,风热不能干,是则堕常相。 若常者,苦不能恼,乐不能悦;若不受苦、乐,不应避祸就福。 若如牛皮,则为风雨所坏,若坏则堕无常,若无常则无罪、福。 外道语若实如是,何有不杀为福、杀生为罪? 二 禅定和智慧的差别问曰:外道戒福,所失如是,其禅定、智慧复云何? 答曰:外道以我心逐禅故,多爱、见、慢故,不舍一切法故,无有实智慧。 问曰:汝言“外道观空”,观空则舍一切法,云何言“不舍一切法故,无有实智慧”? 答曰:外道虽观空而取空相,虽知诸法空而不自知我空,爱着观空智慧故。 问曰:外道有无想定,心心数法都灭;都灭故,无有取相爱着智慧咎! 答曰:无想定力,强令心灭,非实智慧力。 又于此中生涅盘想,不知是和合作法,以是故堕颠倒中! 是中心虽暂灭,得因缘还生。 譬如人无梦睡时,心想不行,悟则还有。 问曰:无想定其失如是,更有非有想非无想定,是中无一切妄想,亦不如强作无想定灭想,是中以智慧力故无想! 答曰:是中有想,细微故不觉。 若无想,佛弟子复何缘更求实智慧? 佛法中,是非有想非无想中识,依四众住;是四众属因缘故无常,无常故苦,无常苦故空,空故无我,空无我故可舍。 汝等爱着智慧故,不得涅盘。 譬如尺蠖,屈安后足,然后进前足;所缘尽,无复进处而还。 外道依止初禅,舍下地欲,乃至依非有想非无想处,舍无所有处;上无所复依,故不能舍非有想非无想处。 以更无依处,恐惧失我,畏堕无所得中故。 三 持戒和慈悲的差别复次,外道经中有听杀、盗、淫、妄语、饮酒;言为天祠咒杀无罪;为行道故,若遭急难,欲自全身而杀小人无罪。 又有急难为行道故,除金,余者得盗取以自全济,后当除此殃罪。 除师妇、国王夫人、善知识妻、童女,余者逼迫急难,得邪淫。 为师及父母,为身、为牛、为媒故,听妄语。 寒乡,听饮石蜜酒;天祠中,或听尝一渧、二渧酒。 佛法中则不然! 于一切众生慈心等视,乃至蚁子亦不夺命,何况杀人! 一针一缕不取,何况多物! 无主淫女不以指触,何况人之妇女! 戏笑不得妄语,何况故作妄语! 一切酒,一切时常不得饮,何况寒乡、天祠! 四 结论汝等外道与佛法悬殊,有若天地! 汝等外道法,是生诸烦恼处;佛法则是灭诸烦恼处,是为大异。 发布时间:2021-01-20 06:23:5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3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