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智度论》:佛法中“舍”的基本内涵 内容: 按:说到佛法中的舍,通常会想到舍弃财物、名利等,这些的确都属于念舍的范围,但归根结底,念舍一方面要舍自己的悭贪,舍烦恼,另一方面是以悲心,行财施法施利益众生。 “念舍”者,有二种舍:一者、施,二者、舍诸烦恼。 施舍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 三种舍和合,名为舍。 一 念财施财施是一切善法根本故,行者作是念:“上四念因缘故,得差烦恼病,今以何因缘故得是四念? 则是先世、今世,于三宝中少有布施因缘故。 ”所以者何? 众生于无始世界中,不知于三宝中布施故,福皆尽灭。 是三宝有无量法,是故施亦不尽,必得涅盘。 复次,过去诸佛初发心时,皆以少多布施为因缘;如佛说:“是布施是初助道因缘。 ”复次,人命无常,财物如电,若人不乞,犹尚应与,何况乞而不施? 以是应施,作助道因缘。 复次,财物是种种烦恼罪业因缘;若持戒、禅定、智慧种种善法,是涅盘因缘。 以是故,财物尚应自弃,何况好福田中而不布施? 譬如有兄弟二人,各担十斤金行道中,更无余伴。 兄作是念:“我何以不杀弟取金? 此旷路中人无知者! ”弟复生念:“欲杀兄取金。 ”兄弟各有恶心,语言视瞻皆异。 兄弟即自悟,还生悔心:“我等非人,与禽兽何异? 同生兄弟,而为少金故而生恶心! ”兄弟共至深水边,兄以金投着水中;弟言:“善哉! 善哉! ”弟寻复弃金水中;兄复言:“善哉! 善哉! ”兄弟更互相问,何以故言“善哉”? 各相答言:“我以此金故,生不善心,欲相危害,今得弃之,故言善哉! ”二辞各尔。 以是故知财为恶心因缘,常应自舍! 何况施得大福而不施? 如说:“施名行宝藏, 亦为善亲友,终始相利益, 无有能坏者。 施为好密盖, 能遮饥渴雨;施为坚牢船, 能度贫穷海。 悭为凶衰相, 为之生忧畏,洗之以施水, 则为生福利。 悭惜不衣食, 终身无欢乐,虽云有财物, 与贫困无异! 悭人之室宅, 譬如丘冢墓,求者远避之, 终无有向者。 如是悭贪人, 智者所摈弃,命气虽未尽, 与死等无异。 悭人无福慧, 于施无坚要,临当堕死坑, 恋惜生懊恨;涕泣当独去, 忧悔火烧身。 好施者安乐, 终无有是苦。 人修布施者, 名闻满十方,智者所爱敬, 入众无所畏,命终生天上, 久必得涅盘! ”如是等种种诃悭贪,赞布施,是名念财施。 二 念法施云何念法施? 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 ”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 ”何以故? 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 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 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弘大慈悲,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 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 复次,财施施多,财物减少;法施施多,法更增益。 财施是无量世中旧法;法施圣法初来未得,名为新法。 财施但能救诸饥渴、寒热等病;法施能除九十八诸烦恼等病。 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财施、法施,行者应念法施。 问曰:何等是法施? 答曰:佛所说十二部经,清净心为福德与他说,是名法施。 复有以神通力令人得道,亦名法施。 如《网明菩萨经》中说:“有人见佛光明得道者,生天者。 ”如是等口虽不说,令他得法故,亦名法施。 是法施应观众生心性,烦恼多少,智慧利钝,应随所利益而为说法;譬如随病服药则有益。 有淫欲重,有瞋恚重,有愚痴重,有两两杂,三三杂。 淫重者,为说不净观;瞋重者,为说慈心;痴重者,为说深因缘;两杂者,说两观;三杂者,说三观;若人不知病相,错投药者,病则为增。 若着众生相者,为说但有五众,此中无我;若言无众生相者,即为说五众相续有,不令堕断灭故。 求富乐者,为说布施;欲生天者,为说持戒;人中多所贫乏者,为说天上事;恼患居家者,为说出家法;着钱财居家者,为说在家五戒法;若不乐世间,为说三法印:无常,无我,涅盘。 依随经法,自演作义理,譬喻庄严法施,为众生说。 如是等种种利益故,当念法施。 三 念舍烦恼舍烦恼者,三结乃至九十八使等皆断除却,是名为舍。 念舍是法,如舍毒蛇、如舍桎梏,得安隐欢喜。 复次,念舍烦恼,亦入念法中。 问曰:若入念法中,今何以更说? 答曰:舍诸烦恼,是法微妙难得、无上无量,是故更别说。 复次,念法与念舍异:念法,念佛法微妙,诸法中第一;念舍,念诸烦恼罪恶,舍之为快;行相别,是为异。 如是等种种因缘,行者当念舍。 念舍者,是初学禅智中,畏生增上慢。 发布时间:2021-01-19 22:53:2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3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