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动明王(不动尊菩萨)(百科) 内容: 不动明王 (不动尊菩萨)不动尊菩萨,其名号梵音为Acalanatha,意为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 “不动”,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驾驭一切现象者。 依密教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不动明王为佛教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均能扫除障难,并不为动摇之意。 不动明王显现愤怒像,使侵扰众生之邪魔畏惧而远离,使众生于修行路上不致动摇善念菩提心。 中文名不动明王外文名Aryaacalanatha梵名阿遮罗曩他藏名卓沃来伏瓦别名不动尊、无动尊身份大日如来之教令轮身地位五大明王之首目录1佛教地位2法相经载形象东密形象藏密形象3功德4修持真言心咒手印介绍种子字成就者5眷属6道场日本高野山着名雕像7传说8生肖本命佛佛教地位编辑不动明王,即不动尊菩萨,其名号梵音为Acalanatha,意为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 “不动”,意为誓愿,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驾驭一切现象者。 依密教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则大日如来为一切诸尊之总体,为自性轮身,而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就金刚胎藏两部而分别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轮身。 中央毗卢遮那佛为自性轮身,金刚般若蜜多菩萨为正法轮身,不动明王为教令轮身。 所以不动明王是奉大日如来(大日如来的梵音是摩诃毗如遮那佛,摩诃译为大,毗如遮那译为光明遍照,故中文别称大日如来)教令,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之大威势明王,被视为大日如来的化身或使者。 不动明王降魔时示现的忿怒身,也是诸佛意的化身,他的身相是对那些顽固不化、执迷不误、受魔障遮蔽的众生而变化的,以喝醒众生和吓退魔障。 表面看来,大日如来,金刚般若蜜多菩萨,不动明王,是三尊不同的个体。 而实际上,却是诸佛总体的身、口、意三密,次等显现,即身密是大日如来,语密是金刚般若蜜多菩萨,意密是不动明王。 即使是大日如来与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法身佛与应身佛之不同示现罢了。 不动明王是明王之中最重要的尊格,居于五大明王中心位置,亦即居于首位,另四尊明王围绕在他身边。 且不动明王与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并列,成为民间佛像的三大主尊。 不动明王久以证得大光明遍照,已登大日华台,因其三昧耶本誓愿,而示现初发心时诸相不备之形,为如来之童仆,而执行诸务。 且给使于真言行者,故称使者。 使者即使役于人之义也。 不动使者,不动即使者而非不动者,不动之使者如二童子,八大童子等(是约于胎藏界)。 不动明王其誓愿为“见我身者发菩提心,闻我名者断恶修善,闻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威力甚大,不动明王法像不论汉地佛教或藏传佛教,都重视修习本尊法门,又被称作大威力不动明王或常住金刚。 [1-2]依密教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就金刚胎藏两部而分别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轮身。 中央毗卢遮那佛为自性轮身,金刚般若蜜多菩萨为正法轮身,不动明王为教令轮身。 所以不动明王是奉大日如来教令,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之大威势明王。 他的身相是对那些顽固不化、执迷不误、受魔障遮蔽的众生而变化的,以喝醒众生和吓退魔障。 不动明王其誓愿为“见我身者发菩提心,闻我名者断恶修善,闻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威力甚大,不动明王法像不论汉地佛教或藏传佛教,都重视修习本尊法门,又被称作大威力不动明王或常住金刚。 不动明王 不动明王形象颇多,在东密较为常见的是据《大日经疏》卷五载的:此尊坐盘石座,呈童子形。 顶上有七髻,辫发垂于左肩,左眼细闭,下齿啮上唇,现忿怒相,背负猛火,右手持利剑,左手持罥索,作断烦恼之姿。 此外,另据《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金刚顶瑜伽护摩仪》、《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三等载,不动明王还有一面四臂、四面四臂、三面二臂等多面多臂形像,亦有从仪轨而来之密教图像,但以自由创作之杰作为多。 另,在藏密系统里,忿怒不动明王形象跟东密形象又有不同之处,且根据仪轨之不同,身色亦有所不同,有蓝色、白色等。 经载形象符合《大日经》所载之形象 在《大日经》第一内曰:“依涅哩底方,不动如来使,持慧剑罗索,顶发垂左肩,一目而谛观,威怒身猛焰,安住在盘石。 左眼斜视”。 在《诸说不同记》第四内曰:“在第一重西方西南隅,通身青黑,身相圆满极忿怒形,蹴眉(眉一作肩)怒目,上齿咬下唇,顶上安花六,出辨发一索发垂左胸前五结,右手向内垂当腰侧持剑,左手屈臂开肘仰掌指端向左持索,面向右方,坐盘石上,光焰如迦楼罗之势,有火焰,量光身,唯有头光,着青珠鬘,耳着环之(或图无珠) ”。 不动明王两目俱开作忿怒形相。 至于其身色则依经轨之不同而异,在《大日经疏》为黑色,《立印轨》为青色,《使者法》为赤黄色。 其它二臂像的异像尚有: (一)、右手金刚杵左手持宝棒(《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所说)。 (二)、右手金刚杵,左手罗索(《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所说 )。 (三)、二臂持五钴杵像(《十卷抄》所载)(四)、二臂持金轮像(《大日经疏》第九所说)等。 除上述之二臂像外,还有几种形象的多臂及多面多臂形像:(一)、《安镇家国法》的四臂像(绀青色,右剑左索,左右第二手在口的两边作念怒印)(二)、《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之四面四臂像。 (三)、《觉禅钞》所载之四面四臂四足像。 (四)、《觉禅钞》所载圣无动尊轨之一面六臂六足像(右第一利剑,次手宝棒次手钺斧。 右第一手索,次手金刚箭,次手锡杖)。 (五)、《觉禅钞》所载守护国界法之四面六臂像(右第一手利剑,次手金刚箭。 次手金轮。 左第一手索,次手宝弓,次手金刚杵)等等异像。 东密形象不动明王的形象颇多,根据仪轨所载的不同,形象亦有所区别。 东密不动明王 从面、臂、足相看,分为一面二臂相、一面四臂相、三面二臂相、四面四臂相、四面四臂四足相、一面六臂六足相、四面六臂相等等。 从身色看,分为青色、黑色、青黑色、赤黄色等多种身色。 从姿势看,分为站姿、坐姿。 其它更为细节的分别则不一而足。 从手执之法器看,二臂相除通常看到的左手执索、右手举剑,另还有右手金刚杵、左手持宝棒,二臂持五钴杵、二臂持法轮;而多臂相中,更有利剑、金刚箭、金轮、索、宝弓、金刚杵、钺斧、宝棒等等不同法器的形象。 关于不动明王的形象,较为常见的为通身带青黑色,一脸二臂相,发垂披肩,愁眉瞠目,两眼张开或一张一闭,眼睛直嗔或一眼仰视一眼俯视,咬紧牙根,嘴角两侧露出两虎牙,牙尖一上一下,现大忿怒相,上衣斜帔,下着摆裙,右手持剑,左手提索,盘坐于石座上或以童子相站姿安立周身智慧烈焰中,造型特殊,显示此不动明王更具积极性与行动力。 其勇猛魁伟的相貎,可使恶鬼妖魔等见而生畏。 右手之利剑,表示能够抑制忿怒,嗔意,愚痴三毒害的智慧,左手之索能系缚一切顽强者,其背后的大火焰,能烧尽一切烦恼,由此以表现其所有之大威德。 此尊密号为常住金刚,在胎藏界曼茶罗内,位于持明院左端。 藏密形象不动明王唐卡 藏密崇奉的不动明王形象多为二臂像,童子形;全身青蓝色或白色,表法性不变;头戴五个花瓣冠,表示五佛或五菩萨,或以五骷髅及不动佛为饰,表消除一切恶障;脑后有熊熊火焰,是愤怒的象征;三目圆睁,右眼仰视,表示能捆住天子魔;左眼俯视,表示烧毁龙魔和非天;额眼平视,表示降伏夜叉和罗刹;张着大嘴,眉毛胡须都是红色,状极凶恶。 脖子上挂着一条蛇, 表示除根本烦恼之"瞋心”;全身以八大龙王为饰,除腰间围虎皮裙,其余都袒露在外。 右手高举龙剑,左手持金刚长索,索子一头系着钩,一头系着杵,表示用勾索先将魔鬼勾缚后,再用宝剑将其制伏;右腿弓,左屈膝着地,跪于莲花月轮宝座上。 功德编辑不动明王 信仰不动明王,在东密及台密内均极盛行,故在其宗派所属之各寺院,亦颇多遗迹。 而在藏密内,忿怒不动明王为阿底峡尊者所修本尊,又是噶当派四主神之一,其上方为五种姓佛,下方为五位供养天女。 [4]修习此尊法,可断除烦恼所生的一切障碍,施一切欲求如愿,顺利修成佛果之道。 而其忿怒相,是大慈悲的显现,就如同父母对其顽劣不化的子女,以忿怒方法予以调教,其动机是“慈爱”而非毁灭,因此可以说比祥和寂静之示现,更具慈悲力。 右手持的剑,非一般的刀剑,乃是智慧之剑,能断烦恼之根,左手所提绢索,是用来捆绑一切恶魔,而最大的恶魔,是我执魔也,所以其内在的密意,不在降伏外在的恶魔,而是以智慧力为武器,来降伏自己内在的“魔”。 而魔之真实意思应为“磨”,并非一般人口中的魔。 “魔”之所以为“磨”,完全是因为执着这个“自我”在作祟,所以一切外在的障碍、痛苦是来自于内在的障碍与执着,只要降伏了内心,则外在的一切将得到净化。 经载:不动尊念诵秘密法曰:「摩酰首罗 ,是即三千世界主,心傲慢故不肯从召命,作是念:我是三界主,更有谁尊召我,复作是念:彼持明者,畏一切秽恶,我今化作一切秽污物,围绕四面住其中者,彼所施明术,有何能为。 时无动明王,受佛教令,召彼天,见作如此事,即化受触金刚,使彼捕此,尔时,不净金刚,须臾啖尽一切诸秽无余,便执彼,来至佛所,彼复曰:尔等是夜叉类,我是诸天主,何能受尔所召命,寻逃归。 如此七遍,时无动明王,白佛曰:世尊,此有情故,三世诸佛犯三昧耶法,以何事治此。 佛言,即断彼,时无动明王,即执彼,以左足踏其顶之半月中,以右足踏其首之半月上,尔时大自在天寻命终闷绝于内,证无量法,得授记」。 由此可知无动明王威力之不寻常。 修持编辑不动明王 注意事项:无论东密或藏密,同一个法门由于传承的不同,咒语的发音、仪轨及配合的手印等修持甚至窍决均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且对修持者的因缘及根性可能亦会有所讲究,虽然有些相关内容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得到可供参考,但若要如理如法地修持,最好是有上师的灌顶和清净的传承。 真言心咒不动明王真言(东密): 南无-三曼多-嚩日啰-赧-悍或者南无-三曼多-伐折罗-赧-含或者南摩三满哆。 母驮喃。 哇日拉。 蓝。 撼。 ◎ 诵念不动明王真言可祈福事业顺遂,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免受邪魔所害。 不动明王九字真言切日诀(东密): 临。 兵。 斗。 者。 皆。 阵。 列。 前。 行。 ◎诵念不动明王九字真言可结界 收惊 除煞 降魔 得雄辩不动明王火界咒(东密):曩莫萨缚怛他孽帝毗药(namah! Sarva tatha^gatebhyah! ,意为“归命一切如来”)萨缚目契毗药(sarva mukhebhyah! ,意为“一切诸面门”)萨缚他(sarvatha^,意为“一切处”)咀罗咤(trat! ,意为“叱呵破障”)赞拏(can! d! a,意为“暴恶”)摩诃路洒拏(maha^ros! an! a,意为“大忿怒”)欠(kham!)佉呬佉呬(khahi khahi)萨缚尾觐南(sarva vighnam! ,意为“一切障碍”)吽(hu^m! ,意为“摧破”)怛罗咤(trat!)憾曼(ha^m! ma^m! ,意为“种子”)此真言出自《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 ◎ 修习此尊法,可断除烦恼所生的一切障碍, 施一切欲求如愿,顺利修成佛果之道。 不动明王降魔咒(东密): 囊摩悉底悉底苏悉底悉底伽罗罗耶俱琰参摩摩悉利阿阇么悉底娑婆诃◎若颂此咒,可避降头、蛊毒、下符等,修行者若达某程度,“天魔”、“鬼神”必定现前,颂此咒,消除上述等灾难。 不动明王残食咒(东密):曩莫三曼多缚日罗赧(namah! samanta vajra^na^m! ,归命普遍诸金刚)怛罗咤(trat! ,残害破障)阿谟伽战拏(amogha can! d! a,不空暴恶)摩贺路洒儜(maha^ ros! an! a ,大忿怒)娑颇咤野(sphat! aya,破坏)吽(hu^m! ,恐怖)怛罗么野(tramaya,坚固)吽(hu^m!)怛罗咤(trat!)憾曼(ha^m! ma^m! ,种子)此出自《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卷》中。 不动明王慈救咒(东密):曩莫三曼多缚日罗赧战拏摩诃路洒拏(can! d! a maha^ ros! an! a,暴恶大忿手印介绍十四根本印之一:不动根本印——独钴印不动根本印--独钴印 双手内缚,两食指竖合,以两拇指压无名指之甲,亦称为针印。 两食指为剑,两拇指、两无名指为索之义,或是把两无名指、中指为四魔,而以两拇指倾压为降伏四魔之义。 [6][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不动明王的手印,在《不动立印轨》、《不动使者法》、《底哩三昧耶经》等另举出根本秘密乃至三钴金刚印等十四根本印。 第一根本印为独钴印。 十四根本印之二:宝山印十四根本印之二:宝山印 双手内缚,两拇指置于掌内。 为磐石座,表不动转之义;于《底哩经》则作内缚,不言将两拇指置于掌中。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三:头印十四根本印之三--头印 双手作金刚拳,右拳仰,左拳覆其上;此外,仪轨有言,以右或者是左手四指握拇指,而置于头上,此乃结发之形。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四:眼印十四根本印之四--眼印 双手内缚,两拇指置于掌中,两食指竖合,印于眼及眉间;表示三部智,或是两部及不二之智眼。 《底哩经》、《底哩法》是言发髻印,翻转此印旁于额即为眼印。 诸仪轨各有所异同。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五:口印十四根本印之五--口印 两小指内挟,两无名指压于小指之上,两中指并伸,两拇指加于各异名指之甲,亦把两食指加于各中指之甲,将此印置于口。 两拇指是表下唇,两中指、食指即为上唇,二者之间是为口形。 此乃大空三昧之口,伸出之两小指端则是二牙之形。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六:心印十四根本印之六:心印 双手虚心合掌,两食指、拇指各为弹指状。 与大慧刀印之说同,心印是不动尊之乾栗驮心,表示心中之万德。 又有说,中指为佛部不动,两食指是莲金花部、金刚部二部的二使者。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七:甲印十四根本印之七--甲印 双手虚心合掌,两中指竖立如幢状。 两食指支拄中指之初节,两无名指成宝形,两小指、拇指各自散立。 印于心、两肩、喉四处,至于顶上而散印。 以此印加持于身四处,成为不动身,亦称为四处加持印。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八:狮子奋迅十四根本印之八--狮子奋迅 结法同前印,但把左食指竖立相离而摇动,右食指开立是为狮子奋迅之形。 狮子乃表勇猛之菩提心。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九:火焰印十四根本印之九--火焰印 右手拇指压于中指、无名指之甲上,食指竖起抵于左掌上,以右食指压在中指根,即表示以佛大悲之风,发众生之智。 《底哩经》是以右拇指捻三指背,食指伸展指于左掌,右手五指伸展相离如火焰状。 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报(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十:火焰轮止十四根本印之十--火焰轮止 又名制火印、遮火印。 握拳名拇指置于食指、中指之间,二拳背相合。 拇指置于中指、食指之间,火则自灭,象征以大空之智,灭除众业烦恼之火。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十一:商佉印十四根本印之十一--商佉印 商佉即法螺,将左右各拇指压于无名指、小指之上,两中指竖合,右食指附于中指上节,而左食指竖立与中指相离。 法螺表说法之义。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十二:渴誐印(剑印)十四根本印之十二--渴誐印(剑印) 又名剑印。 左手食指、中指各自伸展,而以拇指倾压小指、无名指之指甲为刀鞘,右手同样作刀状,继之将右手之刀置于左手鞘中。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十三:羂索印十四根本印之十三--羂索印 以右拇指加于无名指、中指及小指三指之甲上,右食指竖指置于左掌,以左掌之中指、无名指、上指握住,左手姆指相捻如环状,此乃表明王所持之索。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十四根本印之十四:三钴金刚十四根本印之十四--三钴金刚 右姆指加于食指之甲上,共余三指各自伸展如三钴,《使者法》中称为“无畏清净印”。 [真言]南么(1)三曼多伐折罗赧(2)悍(3)namah(1)samanta-vajranam(2)ham(3)种子字种子字,即梵文,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约公元前1000年)名称,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来。 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 子字 成就者浙江天台山慈恩寺老主持上永下慈老上师---不动明王时轮成就慈公老上师. (2011年2月20日,天台山慈恩寺举办了慈公老上师圆寂三周年的纪念法会和启缸仪式。 当念诵慈公老上师名号时,坐化缸出现金光。 2月24日开启顶盖,26日肉身出缸,坚固的法体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慈公老上师成就了肉身舍利。 )[3]永慈老法师简介: 兼通显宗与密宗,为能海老上师(曾在解放初期多次出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为宗喀巴大师(被誉为释迦牟尼佛之后的第二法王,格鲁巴法系祖师)二十八代传人、被誉为西藏之月轮康萨仁波卿嫡传法子,得其全部密教传承和宗大师清净法流之全部宝藏,康萨仁波卿平生弘法之衣服、法器全部传予能海老上师)金刚法嗣之一,并被授记为其心子。 眷属编辑不动明王的眷属并有八大童子,除衿羯罗、制咤迦二童子侍立外,另有六位童子为其眷属。 不动明王有八大童子为其眷属即:不动明王与童子木雕 (一)、慧光童子。 (二)、慧喜童子。 (三)、阿耨多童子。 (四)、指德童子。 (五)、乌俱婆俄童子。 (六)、清净比丘。 (七)、矜羯罗童子。 (八)、制咤迦童子。 又据《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载,其眷属有俱哩迦罗龙王乃至一切诸神王等四十八使者;《圣不动经》载有矜迦罗、制咤迦、不动慧等三十六童子为侍者。 道场编辑不动明王本身是大日如来的化身,五佛化身为五大金刚,八大菩萨化身为八大明王。 不动明王属於日本东密最尊崇的一尊明王,在日本,几乎每一间寺庙都供奉不动明王,每一间庙都尊敬不动明王。 [3]而其中最着名的是日本高野山。 日本高野山不动明王道场--日本高野山 日本平安时代的弘仁7年(公元816年)弘法大师(法名空海)得到当时嵯峨天皇的允许,在此建设佛教寺院,并于此开创了高野山真言宗。 [4]日本延历23年(公元804年)弘法大师受当时桓武天皇之命出使中国(当时为唐朝)。 在唐的首都--长安,向唐朝的国师青龙寺惠果阿阇黎学习真言密宗佛法。 大师两年后回归日本国,递经四朝,皆为国师,为天皇开坛灌顶,为国建坛修法五十一度,前后授灌顶者数万人,日本真言宗自此确立。 弘法大师所创立的日本真言宗(东密),不但鼎盛当时,且影响至今。 为寻得理想中远离都尘的深山幽谷,建造既可祈求镇护国家济世利民的道场,同时作为可让修行者静心修禅的寺院,弘法大师曾遍访日本的名山,后来寻到高野山。 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弘法大师入唐“留学”两年后归来的途中,曾向上天卜问何处是建造伽蓝的最理想场所。 他把手中的三钴杵向空中投去。 然后大师根据三钴杵的飞行方向——大和的宇智郡——一路寻去。 路遇一个装扮奇特、相貌异样的猎师,他是个身长八丈余、赤红着脸的伟丈夫,身上带着弓矢,引着黑白两只灵犬。 说道:“我是南山的猎师,你想知道三钴所示的地点,就跟着白黑犬走吧。 ”说完就不见了踪影。 大师在犬的引导下,渡过了纪川,进入了险山。 又遇见了一个女子,她说:“我是这座山的主人,那个猎师是我的儿子。 ”既然走对了,就继续吧! 于是再跟着犬向深山前进,忽然看到一片幽邃的台地。 而在一棵大松树下,那把在明州海滨投出的三钴杵就落在这里。 而这里自然就是日后真言密宗修禅的本处地了。 至于山中碰到的那个女子据说是天野里丹生都比壳明神,那个猎师则是狩场明神。 着名雕像高野山真言宗谷田寺木造不动明王立像高野山谷田寺不动明王雕像 指定:昭和61. 6. 6国家级指定(附指定) 所在地:小浜市谷田部 管理者:高野山真言宗谷田寺[5]建造在高台上的收藏库内的右侧安放不动明王立像。 这座明王的信仰和造像自平安初期以来随着密教的招来而盛行,古像的留全发(江湖时代医生,行僧等的一种发型)、睁开两眼,同方向的两牙的形制也由平安后期开始渐渐地过渡为卷发、天地眼、两牙上下交叉的式样。 本像也没出此例外。 像高130. 7公分,一面二臂的桧材嵌木构造,雕刻有卷发,辫子垂到左肩,右手拿宝剑放在腰间,垂下的左手拿着羂索,以火焰为光背站在磐石上,正面朝向的通常形像,彩色也有后补的,但原先的也完好地遗留着。 像的右眼全睁怒视前方,左眼半开看着脚下的雕眼的天地眼,刻出非常愤怒相,两牙上下相互咬住嘴唇。 从左肩缠到右肋的条锦,腰布两端打结于腹前翻折起衣服,拉开腰部稍往右摆动,左脚略朝前踏出。 鼓满强风的衣服下摆飘动于脚下,摆着和他那降魔之尊相称的充满威严姿势。 像的构造因后补的厚彩色不能确定,有可能是头部和躯体部贯通的前后两材接合的吧。 璎璐和携带物品是后补的。 本像全身肉体也是粗雕刻,显示出充满力量的巧妙雕技和造形,制作也是和镰仓时代的中尊没有多大差别的造像吧,残留着平安后期制作式样的贵重作例,小浜市的不动明王立像有国家指定的元照寺和明通寺的杰出作品2躯。 日本临济宗南禅寺派园照寺园照寺不动明王雕像 指定:昭和16. 11. 6国家级指定 所在地:小浜市尾崎 管理者:临济宗南禅寺派园照寺[6]在园照寺里,重要文物木造不动明王立像作为使者站在大日堂里须弥檀中央大日如来坐像的旁边。 佛像由桧树嵌木制成,高158. 7公分,几乎同等身高的立像,面相稍向左下斜视,摆出一个左脚向前跨出的姿势,毋宁是古代风味的形象,两眼和单眼都是斜视也就是天地眼的制作手法来看,可知是平安末,12世纪的作品。 全身肉体丰满,但腰部勒紧,服饰精巧得体,全身充满力量,从造型技巧里表现了平安末不动明王的矫健。 特别是衣纹,简单扼要的雕刻法非常精彩。 日本真言宗御室派明通寺日本明通寺不动明王雕像 指定:昭和16. 11. 6国家级指定 所在地:小浜市门前 管理者:真言宗御室派明通寺[7]本像因明治5年(1872)由于火灾安置在持佛堂的正尊被烧,在那以后从羽贺寺承受到祀奉着的。 像高161. 8公分,桧材,一木造的立像,据说是平安时代制作的。 在平安时代后期,不动明王的姿容已定形,比起早期的睁开两眼的表情本像是咪着单眼常说的天地眼,牙齿是上下互相咬住嘴唇。 还有右手拿着利剑放在腰部,左手拿着羂索(一头是金刚杵的半形,另一头是环的青、黄、红、白、黑的五色索条)。 条锦和裙衫的衣纹雕刻手法也归纳稳定,确是代表王朝风的不动明王之姿。 圆照寺的不动明王立像有着表示古老式样的头部斜向左面左脚往前跨的动作,这里明通寺是正面两脚并列,举止端庄的型像,平安末的不动明王多以这样的形象为多。 传说编辑日本惠林寺武田不动尊座像 日本神话传说--《不动明王落泪》 (Nakihudoo)[8]日本三井寺的和尚知鬻病危之际,弟子们向安倍晴明祈祷,希望解除师傅的痛苦。 得到的回答是,必须有一人为他做替身,否则便没有生存的希望。 弟子证空情愿为师傅做替身。 当晴明在太山府君做祭祀时,证空便代替师傅患病在身。 证空的一片诚心感动了他一直信奉的主神不动明王。 不动明王两眼流泪,对证空说,我情愿为你做替身。 话刚说完,证空的痛苦便消失了。 师徒二人都得到了长寿。 此传说流传甚广。 生肖本命佛编辑中国有十二生肖,原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对应每个生肖,都有自己的守护佛,而不动明王则被认为是生肖鸡的守护佛。 发布时间:2021-01-13 06:46:4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3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