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虚云老和尚:无论参禅念佛讲经,离开它都属外道 内容: 【虚云老和尚开示】☞ 学佛必须注意实行如能信医服药,自必药到病除。 但信医之药方而不依方服药,故虽有良医妙药,以不服故,病亦依然。 故学佛而欲修净自心者,必须注重于实行。 复有不得不注意者,佛为治各种不同心病,故设有多种法门:如治嗔心重者,教修慈悲观;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治业障重者,教修念佛观。 一切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不可思议,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轻偏重。 ☞ 不离本宗,专心信赖只能选择何法门与本人最相应,即以此一法为正,余法为副,专门修学,行住坐卧不离本宗。 如念佛,则随时随地不忘念佛,试观经中有“受持六十二忆恒河沙菩萨名号,与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其功德正等无异”,皆为勉励众生专心信赖所宗,作如是说。 设学佛者无有主宰,不专心修学,结果必一无所得。 ☞ 努力破除一切妄想又修学者,必须依佛戒。 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 学佛修行,本非向外寻求,目的只为除去自己业障,使不致流转生死。 若了生死,无须行持。 故经云:“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 若无一切心,即无一切法。 ”此心即指妄想,其经中意,如无病即不须药。 又学佛者最要具足自信心,《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 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意谓人人如能自信具有佛性,当来成佛,必努力解除一切客尘妄想。 ☞ 有如演戏,人生若梦自信自身本来是佛故,一切烦恼、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颠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执着,应当放下,所谓万法皆空,一无所得。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何以一切世间有为法是如幻无实? 此以喻明之,犹如演剧,台上鼓乐奏时,戏子则扮演男、女、老、少种种角色,演出喜、怒、哀、乐等情节。 台上之天子,威风凛凛,及至台后问之,则彼必答曰:“戏也。 ”台上之杀人凶犯,惊怖忧愁,及至台后问之,彼亦曰:“戏也。 ”☞ 设能觉了,何有苦乐演戏时情节逼真,下台后则一无所得。 众生亦复如是,烦恼未了时,荣华富贵、喜怒哀乐般般出现。 人人本来是佛,犹如戏子本身,烦恼流转时,犹如扮演剧中人。 设能觉了世间原是剧场,则处天堂亦不为乐,在地狱亦不为苦。 男本非男,女本非女,本来清净,佛性一如。 世人不觉,常在梦中分别是我、是他、是亲、是怨,迷惑不息。 其有出家者,虽离亲戚眷属,但又分别此是我居之寺院、是师、是徒、是同窗、是法友,亦属执迷。 ☞ 返妄归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觉。 如能脱离一切迷惑,返妄归真,方可成佛。 故六祖大师听人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处,顿然有所觉悟。 此八字,如从言语上解当不可得,必须心内领会。 佛教真理,虽不可以言说论表,但若全废言说,则又有所不能,理必依文字方能引见义故。 今之学佛者,应研习一切教理,而以行持为根本,宣扬佛法,使佛法灯灯相续。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希望一切学佛者,皆以此二语以为自利利他之标准可也。 (溯源法语·摘自《虚云和尚开示》-民国三十六年在香港东莲觉苑开示) 发布时间:2021-01-10 18:32:3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3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