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怎么调伏自己的心?做到“不以发怒回应发怒”? 内容: 法量大和尚指引榕荫读书会的学员们学习《阿含经故事选》经典选篇第二课《佛陀如何面对谩骂》,并就学员们在学习评论中提出的问题作了才智的开示。 学员说:我学法之后,知道气愤发怒是不善的,要学习佛陀的才智、慈善和忍受。 可是我在日子、作业中,常常不能忍受,很难操控自己的心情。 每次气愤后都很懊悔。 我很想知道,怎么才干真实把心调伏? 怎样才干够逐步地做到像佛陀教训的不以发怒回应发怒? 故事里说:圣贤者不会动嗔心,也不会有害人的想法。 这儿的圣贤者是说四圣之果、全部菩萨,和十方诸佛。 这些贤圣由于现已灭除了嗔心,所以他们对人间的种种咒骂,不会动坏的想法,不会起有害的心。 咱们凡夫由于还没有断除烦恼,咱们的心还没得到有用地调伏,遇到一些境地时,心就会跟从着境地转。 这是比较遍及的现象。 咱们作为佛弟子,学习了佛法,学习了这篇故事,就应当仿效佛陀的这种忍受,学习佛陀对这种现象的调查才智。 一起,咱们要学习佛陀对众生的广阔慈善。 当咱们以佛陀的才智、悲心和忍受为典范,去练习咱们的心,这个心就会逐步、逐步地得以调伏。 比如像这个故事的开篇,婆罗门由于对他的哥哥跟从佛陀落发感到很不满,就来咒骂佛陀。 佛陀面临这样的咒骂,不是跟咱们往常人相同生起无明火,佛陀十分安静,这种安静是源自于才智和慈善。 佛陀的才智调查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在这个进程傍边没有骂者,也没有受者,这只不过是缘由的变幻。 有了这种才智,所以佛陀十分安静。 一起,佛陀知道这个婆罗门的不善行,是因他的烦恼所引发的,他被自己的贪嗔痴所转。 当一个人被贪嗔痴所捆绑了,他的心是不得安闲的。 所以,当他对自己嗔怒之心不清楚的时分,所体现出来的,便是这种不善行。 佛陀便是以广阔的慈善、以这种悲悯之心,去观待这件事。 所以,尽管年轻人不断地咒骂佛陀,佛陀也能如如不动。 这种如如不动,便是源自于才智的洞达和慈善的力气。 当咱们在往常的学习和作业日子中遇到窘境时,就要思想:咱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烦恼,就像咱们自己心里也有烦恼,假如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窘境,咱们的心也会起烦恼。 就像方才你说自己不由得会气愤,你或许是由于遇到某种境地,你对这种境地一会儿无法了解,由于无法了解,也就无从承受。 没了解、没承受,那就跟着自己的习气,习气性地生起愤恨。 这种愤恨,是由于咱们的心还没能得到有用地练习,对作业还没做到有用地调查,那就不能如理思想了。 佛陀告知咱们,全部烦恼的生起,都必须具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咱们的心里本来就具足烦恼。 换句话说,咱们便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凡夫,还没见到空性,还没见到无我法,这个我执从来就没有得到有用地减轻,一旦遇到境地冲击,就会引生内涵烦恼的迸发。 第二个条件:有境地。 比如说有人骂咱们,或许咱们丢掉了自己十分心爱的东西,等等,这一些境地都会引生咱们心里的贪嗔痴,贪嗔痴便是烦恼。 第三个条件:不如理作意。 不如理作意,便是对作业的发生,咱们不能依佛的才智去思想、调查、选择。 由于咱们没有这种才智,就会被烦恼所转,内涵的烦恼就会发生效果。 当烦恼发挥效果时,咱们所呈现出来的便是:对顺的境会起贪;对逆的境会起嗔;对不是很强的顺、也不是很强的逆,就会生起痴。 咱们假如对一个境地没有太强的感觉,这是痴的一种体现。 咱们的烦恼,不过便是贪嗔痴的一种。 在日子傍边,咱们要时时间刻以佛陀开示的才智去进行调查,思想,选择。 当这些办法得到有用展开时,咱们的心就会得到相应的调伏。 当咱们的心越来越有力气的时分,境地对心的冲击就会越来越单薄。 比如说一位初果圣人,他见到了无我法,得到了无漏法,他尽管在日子傍边还会有烦恼,可是由于他有才智,当境地冲击的时分,他的心立刻会生起如理的调查、思想和选择,所以能有用地操控心里,不会造重的、蜕化三恶道的不善业。 咱们凡夫没具有这种才能,一旦境地呈现,咱们往往会因无明火而火烧功德林,造下很严重的不善业,导致咱们现前遭到嗔怒之火的煎灼,不得安定、不得安闲,未来还会蜕化恶道。 当咱们调查到烦恼的过患,知道烦恼过患的广阔,咱们就会发生一种动力,会推进自己要去学习。 比如说在这个故事里,咱们要学习佛陀,佛陀遭到咒骂的时分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不是天然生成的,这是他通过长时间练习而得到的。 咱们现在知道了这一点,在未来的日子中,一旦境地来了,自己即将发怒的时分,立刻就要提起正念:烦恼习气来了,我不能够跟着这样的习气转,我应该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咱们这个时分要从速提起正念,或许默念阿弥陀佛,将心里的这些不善法转成善念。 当咱们将这个嗔怒的想法转成忆想阿弥陀佛,咱们的心就会逐步得到调伏。 修行,便是要在日常日子傍边点点滴滴地运用佛法来练习咱们的心。 在这个进程傍边,咱们要时间忆想佛法,思想佛法,依着佛法的正思想去日子、作业、为人处世。 只需咱们能这样锲而不舍,咱们的心就一定能得到有用的调伏。 当一些境地来的时分,咱们就知道自己的心是能够调伏的,是能够有力气的。 《佛陀怎么面临咒骂》这个故事,展现了佛陀在他人咒骂的情况下,为后学的弟子们做出了一个十分好的典范。 咱们学习这篇文章,就应当要学习佛陀这样的才智、慈善和忍受。 文章转自微信大众号:六榕书院 发布时间:2021-01-09 12:36:3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4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