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hi师兄,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有饭吃,有佛念,这样的人生就已经是一百分了! 内容: 有人说我相信念佛会有现世利益,比如衣食无忧、事情顺利等,可现生活中还是有不如意的事:孩子不听话、身体不健康等,这是不是功夫不够? 很多人平时无论忙闲都不妨碍念佛,但因个人习气,做什么事是都要好好做,却没有太多时间听经,行上做得比较差。 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境就没有完全转过来? 那念佛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利益? 只要念佛,根本上境已经完全转了! 某法师其实,在信仰这方面,我们需要对佛陀所开示的“人生是苦”“要厌离娑婆”等等,要一步一步地加深认识,这样才是真正的念佛。 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可能一辈子都很失望。 因为,念佛并不需要这样。 你的状态应该已经很好了——如果你有饭吃,有佛念,这样的人生就已经是一百分了。 无论忙闲都不妨碍念佛,没有太多时间去听经,已经做得很好了,这个状态就是最好、最吉祥的状态,当下接受。 为什么呢? 这是自己的,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别人的好跟你没什么关系,像一棵树,旁边的长得怎么样,跟你有什么关系? 你长成什么样,你就是这样了。 即使不是最好的,它也是最合理的。 我们身上发生的一切,家庭也好,工作也好,必然是这个状态。 学佛第一步,就要信因果,对一切无怨无悔,无条件甘心顺受,全然接受。 这样的话,还有什么功夫不功夫? 如果要增加功夫去改变环境,难以如愿。 只有在完全顺从、接受的情况下,这个心理状态才叫作“信顺弥陀救度”,才叫“老实念佛”。 在这种情况下,你念佛,因缘自然就会改变。 不是先定个目标,“我的房子是80平方,要换成120平方”,那可能就难以达到了,要想到“我住80平方就已经很好了”。 为什么会觉得“境没有完全转过来”? 其实只要念佛,根本上境已经完全转了,怎么没有转过来? 娑婆世界的环境都已经转为极乐世界的环境了,你还说没有转过来,还要怎么样才叫转过来? 只是你对这一点信不过,“都转为极乐世界的环境了,我怎么还生病啊? 我怎么还老啊? ”如果不老、不病,你愿意去往生吗? 我们虽然在内心脱胎换骨,娑婆转为极乐,轮回转为无量寿,无明愚痴转为佛的光明,就像蕅益大师《弥陀要解》所讲的:“一句佛号圆转五浊”,但是我们的色身报体,在这个世界还要演双簧,给你看生老病死的衰相。 这样,我们一方面厌离娑婆,另一方面安住于弥陀救度,这是最慈悲的。 像我们这样顽劣的众生,如果没有人生的种种苦恼警示,我们就会放逸,就会离道太远。 所以古大德说,修行人“无事要带三分病”。 他们没什么好求的,心念都很平静,都很和了,那求什么呢? 求没事带几分病。 目的何在? 就是提升自己的道心。 末法时代修行很难,《大般涅槃经·寿命品》云“佛出世难,如优昙花,值佛生信,亦复甚难;佛临涅槃,最后施食,能具足檀,复倍甚难。 ”而我们能正好在佛法住世的这短暂的一瞬中,得到人身,生在中国,值遇正法,还能有机缘、有福报进入三宝门中信佛学佛,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你不知道佛法多么难遇,修行多么难得! 六道之中,人道最好修行。 《增一阿含经》云:“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 ”六道中能听闻佛法、能够觉悟的,只有人道。 其它的五道中:天人乐多苦少,恣意享受,忽略生死大事;阿修罗道好胜心、嫉妒心、瞋恚心重,障碍修行;旁生道众生迷惑、愚痴,无法修行;恶鬼道众生心胸狭窄、吝啬,也无法修行;地狱道众生,邪思邪见重,接触不到佛法。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既然我们已经得到人身,听闻佛法,就应该多多地从当下开始精进用功,依教奉行、恭敬三宝、护持三宝,进而效仿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发起大愿去自利利他,令众生离苦得乐,才不枉到世间一场。 释迦牟尼佛本人一生都在与个人崇拜对抗,不断地转移门徒对他的注意。 他深知,重要的不是他的生平和人格,而是他的教法。 他的弟子只要遵循这种方法修道,也会获得同样的证悟。 但是如果人们开始崇拜乔达摩这个人,他们就会偏离自己的修行,并且这个崇拜会助长一种只会阻碍灵性发展的毫无意义的依赖。 如果有一天你对我失望了,你应该远离的是我,而不是佛法! 宗萨仁波切佛陀煞费苦心地给世人开了不同的药方,积聚福德资粮和智慧如此契合。 上师们整天都在教授空性,可到了下午,却对供品的数量、供品的清洁度、供养的方式、供养的动机等等的一切变得吹毛求疵起来! 你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吗? 整天谈没有事物存、却又说我们需要酥油,需要青稞,需要花等等,这两者是怎么共存的呢? 皈依不是向某个人皈依,你皈依的是佛、法、僧,我对佛法的虔心便是我所拥有的唯一善德。 我唯一的优点是,我确实拥有想要把龙树菩萨的教典等等介绍给大家的喜悦、愿望和发心。 无论如何,喇嘛是高阶还是低阶,和证悟一点关系都没有。 你需要学习的是缘起,缘起会对你有帮助。 总之,我想要在举行皈依和菩萨戒仪式之前,说明这一点。 但是除此以外,我完全是个迷妄的众生——各位必须知道这一点。 如果你知道这一点,你我就可以成为相当好的朋友。 我真正想说而且必须澄清的是,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这不是为了展现谦逊,我这么说是为了自保,一个免责声明。 我很高兴成为各位和佛法僧之间的媒人,我更高兴成为授戒者,授予大家帮助一切众生之戒。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工作呢! 但是我有很多”真面目“是你们当中许多人会发现的。 而在你发现的时候,切勿因此让自己远离佛法,应该让你远离的是我这个人。 我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一点,是因为我确实有尝试约束自己的行为。 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就是无法坚持,所以不如和你们明说,我无法循规蹈矩超过两天的时间。 六祖大师有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希望大家接下来的人生,“佛”之一字所代表的也不仅局限于宗教的形式,而是真正能代表我们在生活里,生命中行持的智慧光明。 每一位与我结缘的人,都能收获来自每个人本自具足的自性光明里,更美好的从容自在与喜乐安康。 如此,或者我可以自称为一个佛法的信仰者、追随者。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六祖坛经》 发布时间:2020-12-17 20:00:0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4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