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坚持70年不吃肉荤活到93岁! 内容: 本文来源:素养身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安庆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20年代开始吃素上世纪20年代,赵朴初在东吴大学附中读书时,曾和同学孙起孟等相约吃素。 同班同学张梦白问赵朴初:“你信佛吗? 为什么不吃荤? ”他觉得奇怪,因为东吴大学是基督教学校,学生按理不信佛。 赵朴初说:“不! 我不是佛教徒,我是肠胃不好才吃素。 ”赵朴初吃素,除了身体原因外,多少受到信佛的母亲影响。 不久,孙起孟恢复吃荤。 赵朴初一个人仍坚持吃素。 赵朴初晚年,日本友人大谷武曾问他:“先生坚持吃素很早了吗? ”赵朴初笑着说:“很早了。 曾经与几位同人相约,以素食度过今生。 没想到,慢慢地,一个人、两个人退出了约定,最后只剩下我自己了。 ”“先生真是不容易,连僧侣都感到很艰苦的事,先生却能一直坚持下来。 ”大谷武赞叹道。 大谷武平时看先生,那么慈祥,却又包含着如此的坚强和执著。 他相信,任何人具有了像赵朴初先生这样的品格,认定了一个目标,就能终生的追求下去,做什么事都能成功的。 可见,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也是可以窥视到一个人为什么能成功的。 好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要诀啊! 曾误食汤饭后即吐1949年秋天,赵朴初被推荐为上海佛教界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自东吴大学吃素以来,赵朴初已吃了二十多年的素。 北上前,他也有一丝不安,担心自己不得不吃肉边菜了。 当赵朴初在签名簿上写上自己的姓名时,工作人员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大声说:“您就是朴老,请里面坐,有素席。 ”赵朴初听了,非常高兴。 他这才知道,周恩来已经考虑到自己和一些宗教界代表的饮食习惯,安排了素席。 东吴大学同学张梦白晚年发表文章《流不尽童心——赵朴老的苏州情》,回忆两人抗日战争时期的交往。 其中写了与赵朴初一起用饭的情形:“有时他来访,临时留他便饭,他对菠菜炒肉丝并不禁忌,只是多挑菠菜而少取肉丝而已。 ”赵朴初看了老同学的文章,先是笑呵呵的,然后就皱了眉头,对夫人陈邦织说:“梦白文章写得很有趣,但说我少吃肉丝,是记错了,我七十年不吃肉荤,曾在别人家误喝肉汤,饭后还要吐掉,已经习惯了吃素啊! ”当天,赵朴初给张梦白写信,告诉他自己自从吃素后,不曾吃肉的事,他写道:“此事虽小,但于个人不肉食之历史中见此误记,不得不说清楚。 ”可见,赵朴初还是在意此事的。 此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 小,因为只是一个人的饮食细节;大,因为朴老不是寻常的佛教居士,而是当今中国、世界的佛教领袖,他是否吃肉,关系到老人是否遵循佛教义理,关系到老人信佛的诚意。 坚持吃素、禅定活到93岁20世纪50年代末,赵朴初在上海功德林法会上谈佛教信仰,说到吃素:“有宗教信仰的人,有吃素念佛习惯的人,也有不吃素、不念佛的人,都可以研究佛学,都不应该相互排斥,更要相互尊重……佛教是无国界的,但是信教人必须是爱国的……佛教徒可以相互交流,教旨、教义和教派有区别,守戒与吃斋茹荤也可以因人因宗派而异,各宗各守其规,不应该歧视。 ”佛教所谓“荤菜”,是指大蒜、葱、韭菜、小蒜等。 在比丘戒律里面则规定:吃了荤菜要单独住,或者距离他人数步以外,并位于他人下风而坐,防止将味道传给别人。 一般人眼里,吃荤就是吃肉,朴老区别了这一常识错误。 佛教还主张过午不食,认为这有好处。 下午或晚上吃多了,打坐念禅容易打瞌睡,头脑易昏沉,晚上如不吃,或少吃,身心可以轻安。 这在医学上,也有根据,因为饭吃得太多,血到胃里去了,头脑就供血不足,容易昏眩。 朴老不吃得过饱,他喜欢在下午吃一点零嘴。 朴老活到了93岁。 他希望活到100岁,目的不是贪生,而是护法。 如事务少一些,替自己多想一点,他的愿望是能实现的,因为他有坚持吃素、禅定等良好习惯。 推荐阅读活在当下,一念生花 一首治愈抑郁症的佛乐念佛人生病怎么办? 是念佛还是看医生? 情绪是送信人,每一封都来自我们的内心接纳无常,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得与失忠明法师:养生养心之良方,即是生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发布时间:2020-12-14 18:00:0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5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6346.html